以实践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策略

2018-04-25 09:57樊凡任宣仪
关键词:公共管理教学质量

樊凡 任宣仪

摘 要: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满意度低下和教学影响力薄弱两个问题。这是因为授课教师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经验,教学重方法设计轻内容改进、重理论课程轻案例分析、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为了提升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有必要构建混合课堂、增加案例和实践教学、构建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公共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教学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4-0024-02

当下,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公共管理教学难以与公共管理实践相对接,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降低了教育的效率。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专业将何去何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何能得到提升,成为公共管理专业相关主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一、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下的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更像是以教师而非学生为中心,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效果满意度低下、教学影响力薄弱。

(一)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1.教学效果满意度低下。无论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还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和评价,都存在满意度偏低的现象。学生的满意度低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满意度低主要体现在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教学评价结果以及学校对课程考核方式和考试所用试卷的过度规范等方面。

2.教学影响力薄弱。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普遍比较薄弱,学生从公共管理教学活动中真正掌握并学以致用的东西越来越少,难以形成公共管理者的思维,难以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或将公共管理者的专业修养和专业素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于绝大多数该专业本科生来说,专业知识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通常是被动学习或迫于学分和成绩的压力而学习。

(二)原因概述与分析

1.授课教师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经验。在国外,很多院校公共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公共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领导者;在我国,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是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人。调查表明,虽然教师在不断努力把课讲好,也不乏在学界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有一些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并非来源于对所讲课程知识体系的不了解,而是源于公共管理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和智慧难以关联的困惑。教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自己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经验。虽然我国有的高校也尝试过招聘以公共管理实践为业的人担任兼职教师,但是难以长期坚持并形成体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存在招聘兼职教师面临经费不足、难以支撑兼职教师的开支,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难以协调和安排,难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阻碍。

2.重教学方法设计轻教学内容改进。如果没有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意义匮乏的。近几年来,公共管理專业教师虽然在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内容有些陈旧空洞,基本上围绕一本指定的教材展开。这些教材虽然不乏国家规划教材或者21世纪优秀教材,但是教材内容过时、空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实践性,内容多数停留于泛泛而谈的水平,公共管理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实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1];(2)缺乏一手资料的支撑,教学用书多数重于宏大叙事,几乎很少看到来自公共管理实践的调查、统计、案例和数据[2];(3)缺乏本土性,不仅公共管理的中国内涵、中国特色没有得到反映,而且公共管理的思路和策略缺乏中国语境的支撑。究其原因,是这些教材的编撰者基本上是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学者,而非从事具体公共管理者。

3.重理论课程轻案例分析。正是由于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理论课程才成了公共管理专业的重中之重。然而问题是,为什么有足够精明的知识和理论,却仍然看不到教学满意度的提高和教学影响力的增强?这主要是因为在公共管理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关注知识的效用,而教师更关注知识的传播,这种重理论课程轻案例分析的教学活动会导致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结果;对一些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公共管理教学中所习得的知识和理论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效用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在校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觉得这些重理论轻案例的教学不仅空洞,而且缺乏吸引力,学生普遍期待的国外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是看重和采用的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比较少见。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较差,学习持消极态度,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较低。

4.实践教学匮乏,课堂所学理论不仅难以验证,而且难以关怀公共管理实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仅仅通过案例传授实践经验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虽然我国有的公共管理专业有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但是实习周期较短,机会较少,实习内容较为宽泛,走马观花式的实习难以让学生深入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各项事务之中。不仅如此,有些教学实习有着科研化的倾向,这背离了教学实习的实践性本质。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应该重在实践,而不能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况且学术研究常常滞后于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改进的策略选择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满意度之所以低下,教学影响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无法体验到公共管理的专业性,也无法体验到公共管理的务实性。学生既然作为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服务对象,那么他们的期待就不能被忽视。由此,提升教学中的专业性和务实性,成为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增加兼职教师比重,形成多元教师结构体系,构建混合课堂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实践导向而非唯理论研究导向的学问,更需要那些公共管理为业者来担任专业教师,而非仅仅让那些以学术研究为志的人来担任专业教师,就像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教学实践所表明的那样。近些年来,人们日益发现并承认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相对于从事公共管理相关研究的群体来说,公共管理实践者的声音更应该受到重视:一方面,应该将公共管理实践者的声音和文章纳入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邀请更多的公共管理实践者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并应该鼓励和构建由不同的学者与实践者共同担任授课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增加兼职教师的比重,形成构建混合课堂的方式,一来可以改变课程内容过时的问题;二来不仅可以改变公共管理教学中重理论灌输轻案例分析的现状,而且可以拓展案例分析课程的内容,提升案例分析课程的效度。

(二)从知识导向转向智慧导向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单纯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不同,以智慧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素质和运筹能力。不难发现,既有的公共管理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为导向,他们假定公共管理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定能通过知识灌输而达到,但是这种前提预设从根本上无视甚至否定了智慧和能力与知识的不同。这些不同具体体现在,“知识导向”下的公共管理教学趋向“追求知识增量,致其成为知识框架内部的概念或逻辑游戏,离开知识框架就失去意义”[3],但智慧导向下的公共管理教学是侧重于地方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公共管理实践和经验,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并认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应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讲解、归纳为辅。案例和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公共管理教学中的现实感,而且能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

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课程评价的基本趋势。比如,可以采取如下三种策略来构建公共管理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1)围绕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学习效果、专业素养等方面来进行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2)由于公共管理本质上是为了发展社会的公共事业,因此除了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外,学生的专业修养和精神也应成为考察内容,以此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给学生提供在附近社区做义工的机会(或学生自己找做义工的机会)学生提供的义工证明可作为平时分的依据。(3)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公共管理是一门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创新性的学科,构建公共管理专业部分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在对课程的评价上增加实践方面的考核,考核方式应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比如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实践任务,最终以汇报的方式进行答辩、评分。

其实,无论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教学有着很强的期待,他们认为公共管理教学要有质量,就应该而且必须以公共管理问题为中心。以公共管理问题为中心不仅需要将授课内容的重心置于问题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应做到有效针对学生的困惑。如果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难以针对学生的困惑,无的放矢,学生也一定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不能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智慧的培养;公共管理既然已经成为一个本科专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做得更专业。

参考文献:

[1]曾峻.对国内九本公共管理学教科书的检视[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3).

[2]徐国冲.问题与主题:公共管理经典教材的评估与比较[J].理论与改革,2011,(6).

[3]邓正来.“生存性智慧模式”——对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既有理论模式的检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