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锦绣纪》叙事策略探析

2018-04-25 09:57药丹华
今传媒 2018年3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纪录片细节

药丹华

摘 要:纪录片通过影像呈现故事,通过故事表达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叙事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纪录片《锦绣纪》独特的叙事方式无疑吸引了众多观者的注意,从丝绸织造的历史、发展与时代新像等方面,向观众展现出这一古老文明的全貌和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本文从平民化叙事角度切入、微观化叙事画面呈现、嵌套型叙事线索编排等三个方面对本片的叙事策略进行解读。

关键词:纪录片;人文观照;细节;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3-0109-02

丝绸,一项令中国闻名于世的发明,其华美神秘的面纱在纪录片《锦绣纪》中得以揭晓。由中央电视台与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人文探秘纪录片《锦绣纪》,从2015年开始筹拍,历时两载,摄制组走访了贵州、苏州、潍坊、伊朗、泰国、韩国、巴黎等地,试图寻求丝绸发展衍息的历史痕迹。该片摄影师王路采用4k高清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从养蚕、缂丝、缎织到历史、艺术与传播,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微距特写镜头,捕捉细丝的真实之美,对古今中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这一古老文明进行了近距离探索。

自4700年前丝织品诞生于中国,就与国人乃至世界人民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织造技法失传,有些织品难以对证制造机型,片中为我们展现了与丝织技艺相关的画图牵线、编程原理及提经织纬等过程,包括“挑花结本”的织造细节,向观众展示出绢、罗、锦等多种丝织品种,从现存工艺中试图还原古代织物的原始面貌。古老的技艺,带着祖先的智慧与余温,穿越古今,通过镜头再现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繁荣历史。

这部纪录片共分三集,从叙事方面来讲,每集的内容都具有系列性,分别突出织与绣的不同过程,以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阶段作为现代时空的叙事线索,巧妙地将古代与现代连在一起,仿佛在展现一场古今纺织技术的对话,呈现的是一个细致的、不断升高的发展过程,以小见大地探索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一、现世人文关照中的时代体现

纪录片叙事的目的就是让观者从逝去的历史与现实的存在中,找寻生活的影子,并以此影响每一个人。因此,拍摄纪录片的最终落脚点即是关注人。纵观纪录片发展史,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宏大叙事为主的讲述方式,新时期我国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仍在不断探索,呈现出向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回归的趋势[1],这一过程中正是体现出纪录片对个体的观照,并使得这一叙事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

(一)对现世时空的关注——古人故事今人讲

纪录片《锦绣纪》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叙事框架,无论讲述、还原、模仿、古为今用,还是在对古今织造工艺进行追根溯源的过程中,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现代人以古老的技艺实现与古人对话,在关注个体的同时传承文化,为观众近距离展现了织造匠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在片中以镜头为媒介,每一块布都有自己的故事,一针一线都蕴藏着织布人的淳朴情感,既向我们展示了在此领域有着杰出成就的世界级著名服装设计师,如李英姬和劳伦斯·许,同样也关注了如魏耀林、周家明等普通工匠的严谨与坚守。

另一方面,在讲述丝绸故事的过程中,《锦绣纪》没有仿照其它讲史纪录片使用“再现”的手法,而是通过今人今世,来反衬关于丝绸的古老文明。著名的巴勒斯坦文学理论家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曾用“现世性”来表达世俗生活的实用主义,本片导演徐小卉也秉承“源于艺术回归生活”的原则,认为“描摹历史,但不陷入历史,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表达。”所以本片始终以“现世人文”的方式来展现织造技术的历史发展和衍变,同样将丝绸艺术的灵动和时尚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现世的人文关照中,发掘历史原委,对中国织造文化进行横向分解,使得本片在高度和境界中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至此,片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人与事密切相关。这正体现出人与丝织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普通人与外界环境交互依存的体现。

(二)新时期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对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

纪录片《锦绣纪》在叙事的过程中,除了呈现丝织技术的历史和艺术理念,还试图探寻织造技艺的新型文化传播与发展样态,以使他与普通老百姓距离拉近,充分体现出本片对人文关怀理念下平民视角的重视。片中一位已经不再拘泥于技法而是从格局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梁雪芳,在她眼中所有的线条、色彩、明暗、肌理、构成、气韵等都有了全新的改观,于是她绣出没有一片叶、一朵花的荷塘,作品给人传递出一种令人怜惜的孤独和柔弱之感。她摒弃了传统的斑斓,摒弃繁复的针法,花六年时间研究纳米喷涂,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再是束之高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障碍就能够感知到作品质感和温度的新的存在。至此,绣品从玻璃框中得到解放,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功用和艺术价值,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和时代接轨。

片中众多情感细腻的小故事穿越历史,使得每个作品的珍贵不仅仅停留在繁复的过程中,更多的流露出人的情感。越来越多的传承者在重复着类似的工作,同时又在寻求更好的方式把它发扬光大。在片中那位女孩没有走母亲的老路,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带着村民们走的更远。

二、细节化微观叙事元素彰显时代匠心

细节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试听表达方式,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细节为纪录片的叙事服务。纪录片《锦绣纪》对视听元素中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利用细节充分进行了叙事主题的表达,使之成为片中重要的呈现方式。

首先,特写镜头的大量使用。从片头女职工指尖拂过的细丝,到织布机上整齐排列的经纬线,再到百鸟衣的纹样特写镜头,将蚕丝原始本质的质感与美表达得淋漓尽致,包括详细的织造工序和所需的机型构件都进行了一一展示。这种特寫镜头的大量使用,给观者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从而揭示心灵,赋物以生命。例如片中在讲到罗的故事的时候,说到结缘的罗原先是由一位日本客人带来的,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激起了老匠人的探索欲望,在紧接着讲到的四经绞罗,及所用的麻绳和后来的软综缠绕无一不是使用特写,让我们更清晰直观的了解到古代织绣匠人的非凡智慧。

其次,数据的量化展现。片中细节化的叙事表现在很多方面,除了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介绍各种织物之外,还把一些数据量化处理。

片中大量使用微距镜头展现穿梭引线的过程,记录了精密如0.02毫米的微小事物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在介绍宋锦织造传承人钱小萍在复制一块万字纹宋锦时,片中说到牵经时每20根经线成一组,往复绕在经耙的木桩上,经耙宽度3米,一次绕20根,3744根要绕188次,织25米长的布,牵经者一共行走28200米,相当于半个马拉松的长度。这些量化的细节让观众真正感知到这些牵经者和匠人们要完成一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以想象的。

三、嵌套叙事方式解读传统文化议题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现今国内外纪录片艺术创作的主要潮流之一,而叙事方式又是能够实现故事性的重要手段。《锦绣纪》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它不同以往的叙事方式。

嵌套式结构也称为套层式结构,来自于叙事学中的表述,即环环相套的复杂叙事结构[2]。如伊朗商人哈桑因为在北京卖波斯地毯,每年都要回老家进货,哈桑的好友地毯设计大师马哈迪,在哈桑的故事中很自然地就铺卷开来。魏耀林以织绢为生,是传统织绢技艺的传承人,在这里从春秋战国时期极富盛名的丝绢品种齐纨鲁缟,过渡到相邻地域位置的山东潍坊人因为绢的特殊质地而用来做风筝,顺利过渡到风筝高手张克杰,其子张健民为了给90岁高龄的父亲庆生,想做绢制蝴蝶风筝,但是这需要大型绢布,于是他的好友送给她一块手工制绢,帮助张健民完成老父亲百年朝凤的夙愿。在讲述罗的片段中,由一位经营文化公司的徐姗,带出拥有自己织造坊的周家明的故事,由中国丝绸考古学家王亚蓉的讲述中带出打造出现代多纵多蹑织机的工艺师王继胜。这种大故事蕴含小故事,环环相扣的手法不仅不会让观众厌倦,反而形成自然的过渡。

从叙事视角上来说,每一个技术都由某位具体的匠人带入故事,虽说中华丝织文化深远广博,但是影片巧妙地使用了这样细致的切入点,增加了影片的故事性。

同时,影片中矛盾点的设置也增加了戏剧性和感染力,每一位工匠在研究或制作过程中的瓶颈就是矛盾点,这些矛盾点的设置会引起观众的兴趣与期待。例如在蜀锦的织造中就遇到很多精美的纹样无法复制的情况,因为古老的多综多蹑织机已经失传,使得花纹较大、织法复杂的汉代蜀锦的复制尚无可能。整部片子以碎片化的剪辑方式,营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文故事,既展现出传统的手工艺,又表达出深厚的情感。

除此之外,《锦绣纪》处处都给观众以浓厚的审美体验。这种手工艺的质感以及每位匠人所注入的情感是流水线上的工作无法复制的,让我们在后工业时代的浪潮中也能有机会体味悠远的古代文化。这一个个人文故事的展现既表达了浓浓的深厚情感,又预示着未来的中国文化將走向世界,历久弥新。

综上所述,《锦绣纪》由于素材的积累量大而使得画面剪辑率高,拍摄上细致入微,再加上背景音乐的完美搭配、动画的使用、解说词的撰写以及叙事的细节化等,都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现代丝绸匠人和专家学者在找寻、恢复失传几千年的丝织技艺的过程中,古代工匠的智慧得以显现,其令今人难以企及的技艺和美,历经千年之后依然绽放光彩,给现代织造业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何苏六.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 李劲松.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当代电视,2007(8).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纪录片细节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细节取胜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