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出土颅骨研究

2018-04-25 02:42
吐鲁番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颅骨男女磨损

付 昶 王 博

扎滚鲁克古墓群发现于1930年,由一、二、三、四、五号墓地组成。一号墓地在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绿洲边缘的戈壁地带,处于车尔臣河西约10公里的堆积阶地上。东经85°28′29″,北纬38°07′16″,海拔1270米。墓葬主要分布在台面上,疏密不一,面积约3.5万平方米。1996年10~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管理所、且末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025平方米,墓葬102座。发掘者将墓葬分为三期、第一期文化墓葬距今约3000年,数量很少,属于先且末政权时期的文化;二期文化墓葬较多,是该墓地的主体文化,年代为春秋-西汉,属于且末政权时期;第三期文化墓葬年代为东汉至魏晋时期。

墓葬M64位于一号墓地的西南区发掘点,属于第二期的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平面呈刀形,墓室为长方形,墓道较浅,在墓口的长边一侧。墓室内有棚架,其下为尸骨,为多人合葬的丛葬墓(图1)。出土随葬品包括单耳陶罐、角杯、弓箭、捕鸭木网两件、木纺轮、曲板、木盒、木盘、木盆、铁剑等。著名的国家二级文物狼羊纹木盒就出土于此墓葬(图2)。纺织品有白色平纹布套头裙衣和白地棕色条纹套头短上衣等。

图1 M64墓室照片及平剖面图

一、性别和年龄鉴定

M64 共葬有17 个个体,发掘者采集了保存较好的14 具颅骨,编号分别为96QZIM64A、96QZIM64AZ、96QZIM64B 两 具(分 别 编 为96QZIM64B1 和96QZIM64B2)、96QZIM64D、96QZIM64F、96QZIM64H、96QZIM64I、96QZIM64J、96QZIM64K、96QZIM64N、96QZIM64P、96QZIM64Q,还有一具颅骨上的编号已模糊不清,暂定为M64?(以下颅骨编号略写为墓号M64+后面的字母)。通过观察颅骨上的形状特征来确定其性别(下颌骨均缺失),根据颅骨骨缝愈合程度和牙齿磨耗程度推测其死亡年龄,观测依据《人体测量方法》①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3~17页。(吴汝康等,1984)和《Standard》②Buikstra, Jane and Ubelaker, Douglas(eds.):Standards for Data Collection from Human Skeletal Remains: Proceedings of a Seminar at 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rganized by Jonathan Hass.Arkansas Archaeological Survey Research Series,Vol. 44,Arkansas Archaeological Survey,Fayetville,Arkansas.1994:36.(Jane Buikstra,1994)中所列出的相关方法,同时参考了发掘者现场的鉴定结果。

M64 采集的人骨中M64J、M64Q 和M64?的基底缝均未愈合,因此年龄在20 岁以下,为未成年人。其中根据乳牙状况和恒牙的萌出程度判断,M64J 上颌M1 和M2 均已萌出,M3 在牙槽中可见牙冠,年龄在12-15岁左右;M64Q上颌骨的乳齿m1还未脱落,恒齿M1已萌出、P1和M2正在萌出,年龄在10岁左右;编号不清的颅骨的上颌骨的乳臼齿均未脱落,恒齿M1在牙槽中可见牙冠,年龄在6岁左右。由于未成年人处于发育旺盛阶段,颅骨上的各种特征均未发育完全,也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不做性别鉴定,以及下面的连续性形态特征观察、测量、人种和病理研究。

其余11 具颅骨均为成年人。根据《Standards》(Jane Buikstra,1994)一书中Acsadi 和Nemeskeri 于1970 制定的颅骨性别判断方法,并结合《人体测量方法》一书中男女颅骨性别差异表,通过观察对11个成年个体颅骨上的4个性别特征进行评分③由于所有个体均缺失下颌骨,无法观察颏突这一性别特征,因此只有枕外隆突、乳突、眶上缘和眉间等4个性别特征。,得出的性别结果见表1:

图2 狼羊纹木盒(M64:29)

表1 M64成年颅骨的性别鉴定

M64出土成年个体的颅骨性别特征得分在3分以上的确定为男性,2.5分以下的确定为女性。个体M64P个体得分为2.75分,其性别特征的男、女倾向不是很明显,现场的鉴定结论也不确定,除了此个体外,其余个体的颅骨的室内性别鉴定结论与发掘时的鉴定结论一致。

根据《人体测量方法》一书中Ashley-Montagu 的颅骨主要骨缝愈合年龄示意图,以及《Standards》一书中Brothwell和Miles两种不同的臼齿磨损程度评分系统,通过观测墓葬M64发掘出土的成年人颅骨以上特征得出的年龄结论见表2。

表2 M64成年颅骨的年龄鉴定

由表2 可见除了M64B1 和M64I 两个个体外,其余个体用不同方法作出的年龄判断大体一致。M64B1个体颅骨上的骨缝包括额缝在内愈合程度均较低,骨缝的缝隙均清楚可见。因此由颅骨骨缝愈合程度得出的年龄结论很轻。然而其牙齿状况非常差,右上颌牙齿几乎全部在生前脱落,牙槽骨已经愈合成骨板,左上颌的牙槽也有部分愈合,仅保留的P2牙齿只剩牙根。由此得出的年龄结论必然偏大。由于其骨质也不是很好,比较脆弱,感觉年纪还是比较大,因此放在老年人组。个体M64I颅骨骨缝愈合程度明显,其矢状缝完全愈合,冠状缝中点完全愈合,其它段也在愈合中,因此年龄在35到47岁之间。同时其臼齿的磨损程度显示也在35到45岁之间。骨缝的愈合程度和臼齿的磨损程度得出的年龄结论一致,确定为中年人。

综上所述,根据《Standards》一书中的年龄阶段标准“壮年期(20~35岁),中年期(35~50岁)和老年期(51岁以上)”,M64J、M64Q和M64?三位个体为未成年;壮年人6位,均为男性;中年人4位,除M64P性别不确定外,M64D、M64AZ等均为男性;M64B1为老年人,性别为女性(见表3)。

表3 M64个体年龄和性别结论

二、形态观察

颅骨上的非测量性状是难以用测量值的大小来表示的项目,因此又被称为观察项目,这些特征只能按照国际通用的观察标准,用形容词描述的方式来加以区别。通常分为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两种,前者是指具有多个分级或分型的非测量性状,后者是针对其中某些性状不具有多级分类的条件,只适合用“存在”或者“缺失”来表示,亦称“颅骨小变异”。

1.颅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

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标准是来自《Standards》(Jane Buikstra,1994),其项目名称和观察得分所表示的意义,见表4。

表4 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项目编号和注释

2a 2b 3 4 5 6 7a 7b 7c 7d 7e 7f 7g 7h 7i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眶上切迹眶上孔眶下缝眶下孔颧面孔顶骨孔翼上骨冠状缝间骨前囟骨矢状缝间骨人字点骨人字缝间骨星点骨枕乳突缝间骨顶切迹骨印加骨髁管分割的舌下神经管上矢状窦的折向不完全的卵圆孔不完全的棘孔翼棘桥翼蝶桥鼓室开裂耳道外生骨疣乳突孔颌孔下颌圆枕下颌舌骨沟小桥位置数量位置程度0=不存在;1=存在,<1/2被骨针闭合;2=存在,>1/2被骨针闭合;3=存在,闭合程度不知;4=多个切迹;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2=多个孔;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存在;2=完全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一个孔被骨刺部分分隔;2=两个孔;3=多于两个孔;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一个大孔;2=一个大孔加一个小孔;3=两个大孔;4=2个大孔加一个小孔;5=一个小孔;6=多个小孔;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在顶骨上;2=存在,在矢状缝上;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一个完整的;2=分成两块的;3=分成三块的;4=部分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显著;1=显著;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在表面部分分割;2=在管内部分分割;3=在表面完全分割开的;4=在管内完全分割开的;9=缺失或无法看见1=右;2=左;3=左右分叉;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成孔;2=完全不成孔形;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成孔;2=完全不成孔形;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仅有骨刺;2=部分成桥形;3=桥形完成;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仅有骨刺;2=部分成桥形;3=桥形完成;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有裂孔;2=完全开裂;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1/3耳道闭合;2=1/3~2/3耳道闭合;3=>2/3耳道闭合;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在颞骨上;2=在骨缝上;3=在枕骨上;4=骨缝和颞骨上都有;5=枕骨和颞骨上都有;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1;2=2;3=多于2个;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1;2=2;3=多于2个;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可以触到但不明显;2=稍显,高2~5mm;3=显著,高度>5mm;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近下颌孔;2=在下颌舌骨沟中部;3=有裂孔;4=无裂孔;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成桥形;2=完全成桥形;9=缺失或无法看见

22 23 24寰椎桥第七颈椎附属横突孔隔孔侧桥后桥0=不存在;1=部分存在;2=完全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存在;2=完全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存在;2=完全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0=不存在;1=部分存在;2=完全存在;9=缺失或无法看见

M64发掘出土的11具成年颅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如下表:

表5 M64出土颅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

由此可见,M64出土颅骨上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出现率较高的是眶上孔、眶下缝、颧面孔、顶骨孔、人字缝间骨、星点骨、髁管等,乳突孔位置在颞骨上的占一半,一个的居多。

2.连续性形态特征

M64采集出土的11具成年个体颅骨中M64P性别不确定,其颅骨为卵圆形,颅顶为圆穹式,矢状缝前囟段为微波型、顶段为复杂型、顶孔段为微波型、后段为复杂型,有1/3矢状脊,颅侧壁为弧形外凸,眉间突度中等,眉弓凸度中等,眉弓不达眶上缘的1/2,鼻根点凹陷为2级,鼻骨自上向下渐增宽,鼻额缝和额颌缝曲折上凸,鼻骨轮廓为2级,鼻前棘稍显,梨状孔形状为梨形,下缘右为鼻前窝、左为锐型,眶形为椭圆形,眶口形状为过渡形,眶口后倾,86.5°,枕外隆凸稍显,颧骨缘结节左边弱,右边强,犬齿窝深,翼区为H型,上内侧门齿为非铲型上外侧门齿缺失,乳突中等。

其余十个性别确定个体的连续性形态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人体测量方法》(吴汝康等,1984)和《人体测量手册》(邵象清,1985)中所列出的相关方法。具体观察结果,见表6。

表6 M64出土颅骨的形态观察

眉弓凸度眉弓范围鼻根点凹陷鼻骨形状鼻骨轮廓梨状孔形状梨状孔下缘鼻前棘眶形眶腔形状眶口倾斜乳突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微显------不达眶上缘1/2 7(100)3(100)0级------中部缩狭6(85.7)3(100)1级---1(33.3)梨形7(100)3(100)锐型3(42.8)3(100)不显1(14.3)1(33.3)椭圆形7(100)3(100)封闭型5.5(78.6)1(33.3)前倾6(85.7)2(66.7)小---0.5(16.7)稍显3(42.8)3(100)1级1(14.3)2(66.7)2级3(42.8)1(33.3)钝型2(28.6)---稍显5(71.4)1(33.3)敞开型0.5(7.1)0.5(16.7)垂直1(14.3)1(33.3)中3(42.8)2.5(83.3)中等2(28.6)---等于或大于眶上缘1/2------2级4(57.1)1(33.3)自上向下渐增宽1(14.3)---心形------鼻前窝2(28.6)---中等1(14.3)1(33.3)近正方形------大4(57.1)---显著1(14.3)---3级1(14.3)---3级2(28.6)1(33.3)鼻前沟------显著------过渡型1(14.3)1.5(50.0)后倾------特大------特显1(14.3)---4级1(14.3)---4级2(28.6)---特显---

枕外隆突颧骨缘结节犬齿窝男女 男女 男女7 3 7 3 7 3缺------无3.5(50.0)2(66.7)无1(14.3)---稍显1(14.3)2(66.7)弱1(14.3)1(33.3)浅5(71.4)2.5(83.3)中等3(42.8)1(33.3)中等1(14.3)0.5(16.7)显著2(28.6)---强2.5(35.7)---深------成喙状1(14.3)---

从上表可见,7具男性个体颅骨有以下形态特点:颅形均为卵圆形,均无额中缝;颅顶缝前囟段和顶孔段微波型居多,顶段均为锯齿型,后段锯齿型和复杂型居多;大部分没有矢状脊,只有两例有1/3;眉间突度为中等以上;眉弓范围均不达眶上缘1/2;眉弓凸度稍显有三例,中等两例,显著和特显各一例;鼻根点凹陷2级居多;鼻骨形状仅一例为自上向下渐增宽;鼻骨轮廓2级的有3例,3级和4 级各有2 例;梨状孔均为梨形,其下缘锐型有三例,钝型和鼻前窝型各两例;鼻前棘稍显居多;眶形均为椭圆形,眶腔形状封闭型居多;眶口除一例垂直外其余均前倾;乳突为中等和大;枕外隆凸中等和显著居多,还有一例成喙状;颧骨缘结节无和强居多;犬齿窝浅者居多。

三具女性颅骨,颅形均为卵圆形;一例保留有额中缝;颅顶缝前囟段、顶段和顶孔段均为微波型、深波型、锯齿型各一例,后段为深波型、锯齿型和缝间骨各一例;眉弓范围均不达眶上缘1/2;眉间突度和眉弓凸度均稍显;鼻根点凹陷为1级和2级;鼻骨形状均为中部缩狭;鼻骨轮廓1、2和3级各一例;眶形均为椭圆形,眶腔形状敞开型、封闭型和过渡型都有;眶口除一例垂直外均前倾;梨状孔均为梨形,其下缘均为锐型;鼻前棘不显、稍显和中等各一例;乳突中等居多;枕外隆突稍显居多;颧骨缘结节无居多;犬齿窝浅者居多。

三、形态测量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出土颅骨的测量及其指数计算主要依据吴汝康①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3~17页。、邵象清②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34页。和韩康信③韩康信:《丝绸之路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4~420页。等的相关著述。具体测量统计数据及其指数计算见表7、8、9。由表9可以看出M64出土个体颅骨有以下特点:

表7 颅骨的测量数据统计表

2.颅长g-i 5.颅底长enba-n 8.颅宽eu-eu 9.额最小宽ft-ft 10.额最大宽co-co 11.耳点间宽au-au 12.星点间宽ast-ast 17.颅高ba-b 18.颅高ba-v 21 48 45.颧宽zy-zy 55.鼻高n-ns 54.鼻宽耳上颅高po-v耳上颅高po-b上面高n-sd上面高n-pr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71.46(7)162.87(3)103.24(7)94.93(3)137.40(7)133.03(3)97.15(7)91.96(3)119.29(7)114.23(3)124.57(7)120.40(3)110.62(7)107.53(3)138.89(7)134.83(3)139.25(6)137.10(3)116.59(7)116.80(3)116.27(7)115.00(3)72.66(7)68.23(3)68.65(7)64.86(3)129.08(7)126.32(3)51.85(7)49.94(3)25.62(7)25.09(3)160.60~180.00 154.30~170.30 98.30~108.20 86.00~100.00 128.00~148.00 130.50~136.40 93.16~100.60 86.60~99.00 112.00~124.00 110.00~118.70 116.00~133.80 118.00~122.60 102.46~116.15 102.80~114.00 133.10~144.50 130.00~140.00 133.20~145.80 135.20~140.90 111.20~121.00 111.70~120.20 111.00~120.20 109.30~119.70 68.70~77.51 60.40~72.56 64.77~72.30 59.00~68.92 99.53~141.60 124.60~128.00 48.52~56.13 47.50~53.72 22.70~28.17 24.15~26.66 7.16 8.06 3.63 7.76 5.92 3.04 3.13 6.37 4.62 4.35 5.43 2.31 5.44 5.80 4.77 5.01 4.93 3.29 4.20 4.50 3.82 5.27 3.64 6.79 2.68 5.20 13.66 1.70 2.71 3.32 2.13 1.37

52. 眶高51. 眶宽mf-ec 51a. 眶宽d-ec 60.上齿槽弓长61.上齿槽弓宽ecm-ecm鼻骨最大高50.眶间宽mf-mf鼻梁至眶间宽的矢高57.鼻骨最小宽SC鼻骨最小高SS 43.上部面宽fmt-fmt 43(1).两眶内宽fmo-fmo鼻根点至两眶内宽矢高左右左右左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33.02(7)32.50(3)33.25(7)32.91(3)43.09(7)40.34(3)42.93(6)41.47(3)40.29(7)36.48(3)39.06(6)37.63(3)54.80(7)48.50(3)63.91(7)58.30(3)10.85(7)10.50(2)19.76(7)17.18(3)7.62(7)5.48(3)8.85(7)11.38(2)4.12(7)6.80(2)106.80(6)101.87(3)99.00(7)94.58(3)18.05(7)16.50(3)31.05~34.82 31.10~33.82 31.13~34.62 31.87~33.85 40.77~45.29 38.20~43.64 40.00~44.67 39.44~44.97 36.67~42.50 34.60~40.16 36.18~41.09 35.05~41.21 52.18~59.85 39.64~54.85 60.00~72.20 51.15~64.90 9.60~12.00 8.00~13.00 13.45~25.15 14.60~19.20 5.25~13.75 4.90~5.90 7.15~11.20 10.90~11.85 2.70~5.35 5.60~8.00 99.50~113.38 98.50~108.27 92.20~104.30 90.75~100.00 15.75~20.20 15.75~17.90 1.60 1.36 1.43 0.99 1.57 2.90 1.89 3.04 1.90 3.18 1.90 3.20 2.61 7.91 4.39 6.89 0.76 3.54 3.79 2.35 2.89 0.52 1.33 0.67 1.08 1.70 5.57 5.54 4.75 4.82 1.72 1.21

40.面底长pr-enba 72.总面角n-pr-FH 73.鼻面角n-ns-FH 74.齿槽面角ns-pr-FH额侧面角m-g-FH额侧面角m-n-FH 32 75.鼻梁侧面角n-rhi-FH额角m-g-op 77.鼻颧角fmo-n-fmo颧上颌角zm1-ss-zm1颧上颌角zm-ss-zm颧上颌高zm-ss-zm 75(1).鼻骨角57(1).鼻孔高前囟角b-g-FH额角n-b-FH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95.76(7)84.13(3)87.14°(7)86.00°(2)93.86°(7)91.33°(3)67.25°(6)67.00°(2)73.86°(7)74.67°(3)79.86°(7)80.17°(3)45.64°(7)49.00°(3)50.14°(7)53.00°(3)61.64°(7)61.25°(2)76.00°(7)75.83°(3)140.14°(7)141.67°(3)125.00°(7)132.50°(3)118.00°(7)129.50°(3)28.81(7)22.62(3)25.64°(7)24.50°(2)34.70(7)34.29(2)87.70~103.50 76.40~96.00 83.00°~92.00°85.00°~87.00°89.00°~100.00°91.00°~91.50°60.00°~70.00°64.00°~70.00°65.00°~84.00°72.00°~77.00°72.00°~89.00°76.50°~84.00°42.50°~49.00°47.00°~50.00°47.00°~54.00°51.00°~54.00°45.00°~73.00°58.50°~64.00°64.00°~100.00°71.50°~79.00°137.00°~143.00°141.00°~142.00°121.00°~129.00°123.00°~140.50°113.00°~121.00°120.00°~139.00°25.60~31.75 18.30~26.65 10.00°~43.00°23.00°~26.00°31.50~36.85 32.27~36.30 5.48 10.43 3.44 1.41 5.17 0.29 4.02 4.24 7.73 2.52 6.87 3.75 2.39 1.73 2.41 1.73 8.52 3.89 12.66 3.88 2.25 0.58 2.71 8.85 2.90 9.50 2.38 4.18 10.13 2.12 2.07 2.85

57(2).鼻骨上宽57(3).鼻骨下宽鼻骨长nrhi颧骨高zmfmo颧骨宽zmrim.orb鼻尖高SR眶中宽O3中部面宽zm1-zm1颧上颌高zm1-ss-zm1 49a.眶间宽d-d (DC)鼻梁至眶间宽矢高DS 46.中部面宽zm-zm颧上颌高sub.zm-zm左右左右左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1.63(7)13.12(3)16.42(7)17.55(2)22.82(7)21.89(2)23.25(7)21.66(2)43.75(7)41.72(3)43.91(7)41.51(3)33.04(7)35.55(3)33.71(7)31.80(3)21.81(7)18.43(2)58.49(7)44.40(2)97.62(7)94.05(3)24.44(7)20.80(3)22.55(7)22.03(3)13.58(7)11.93(3)96.92(7)95.25(3)34.64(7)33.18(2)8.68~14.00 12.85~13.32 13.45~21.19 16.75~18.35 18.52~29.14 21.75~22.03 18.89~30.20 21.16~22.16 39.24~50.77 40.13~43.24 38.75~48.66 40.16~42.57 29.76~40.05 27.90~41.83 29.70~38.42 25.75~36.10 17.50~27.20 17.85~19.00 51.75~69.00 43.45~45.35 87.50~104.25 91.85~95.65 22.00~26.00 16.90~25.50 17.60~30.75 20.50~23.35 11.00~19.80 11.60~12.20 87.40~104.15 94.00~96.50 31.00~38.00 32.75~33.60 1.94 0.24 3.10 1.13 3.58 0.20 3.83 0.71 3.62 1.56 3.15 1.23 3.69 7.07 2.85 5.39 3.07 0.81 6.43 1.34 6.46 1.97 1.36 4.36 4.16 1.44 2.87 0.31 7.13 1.25 2.26 0.60

表8 颅骨测量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单位:%)

表9 颅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分布及比率

17:1 21:8 21:1 17:8 9:8 54:55 52:51 40:5 61:60 48:45 72 73 74颅长高指数颅宽耳高指数颅长耳高指数颅宽高指数额宽指数鼻指数眶指数面突指数齿槽弓指数上面指数总面角鼻面角齿槽面角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3 7 2 7 3 6 2低颅型------狭颅型4(57.1)2(66.7)低颅型------狭颅型5(71.4)3(100)狭额型1(14.3)---狭鼻型2(28.6)---低眶型3(42.9)---正颌型6(100)3(100)短颌型3(42.9)3(100)阔上面型---1(33.3)平颌型5(71.4)2(100)平颌型7(10 0)3(10 0)突颌型2(33.3)1(100)正颅型3(42.9)---中颅型3(42.9)1(33.3)正颅型3(42.9)---中颅型2(28.6)---中额型1(14.3)2(66.7)中鼻型3(42.8)3(100)中眶型4(57.1)3(100)中颌型1(14.3)---中颌型4(57.1)---中上面型5(71.4)---中颌型2(28.6)---中颌型特突颌型4(66.7)1(100)狭上面型1(1 4.3)2(6 6.7)------高颅型4(57.1)3(100)阔颅型------高颅型4(57.1)3(100)阔颅型------阔额型5(71.4)1(33.3)阔鼻型2(28.6)---高眶型------突颌型------长颌型------突颌型------突颌型超突颌型------特狭上面型1(14.3)---------

男性,颅指数以中颅型和长颅型为主,仅一例为特长颅型;颅长高指数为高颅型和正颅型;颅宽耳高指数为狭颅型和中颅型;颅长耳高指数为高颅型和正颅型;颅宽高指数以狭颅型为主,其次为中颅型;额宽指数以阔额型为主,狭额型和中额型各一例;鼻指数阔鼻型、中鼻型和狭鼻型都有;眶指数为中眶型和低眶型;面突指数以正颌型为主,仅一例中颌型;齿槽弓指数为中颌型和短颌型;上面指数以中上面型为主,狭上面型和特狭上面型各一例;总面角以平颌型为主,中颌型两例;鼻面角均为平颌型;齿槽面角以超突颌型为主,突颌型为两例。

女性,颅指数为中颅型和长颅型;颅长高指数圴为高颅型;颅宽耳高指数为狭颅型和中颅型;颅长耳高指数均为高颅型;颅宽高指数均为狭颅型;额宽指数为中额型和阔额型;鼻指数均为中鼻型;眶指数为中眶型;面突指数为正颌型;齿槽弓指数为短颌型;上面指数为狭上面型;总面角为平颌型;鼻面角为平颌型;齿槽面角为特突颌型和突颌型。

四、牙齿

1.牙齿磨损程度

牙齿磨损是由于单纯机械摩擦作用而造成的牙齿硬组织慢性磨耗。磨损可在正常咀嚼过程中造成,这种生理性磨损称为咀嚼磨损。其它不是由于正常咀嚼过程所致的牙齿磨损,为一种病理现象,统称为非咀嚼磨损。咀嚼磨损亦称磨耗(Attrition),一般发生在咬合面或切缘,但在牙列紊乱时,亦可发生在其它牙面。其磨损程度与牙齿的硬度、食物的硬度、咀嚼习惯和咀嚼肌的张力等有关。磨损程度与患者年龄、食物的摩擦力和咀嚼力成正比,而与牙齿的硬度成反比。非咀嚼磨损是由于异常的机械摩擦作用所造成的牙齿硬组织损耗,是一种病理现象①叶仲恒:《牙病知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第25页。。不良习惯和用牙齿作工具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是造成这类磨损的原因。

牙齿磨损的观察分析方法有很多,这里采用美国学者Smith制定的8级磨损评分方法②Smith H.Patterns of molar wear in hunter-gatherers and agriculturalist.Am.J.Phys.Anthropol.,1984,63:39-56.对M64采集的11个成年个体的牙齿进行评分,详见表10。由于老年个体M64B1牙齿全部缺失,大部分牙槽骨已愈合,其余10个个体共有91颗牙齿参与统计。

表10 成年个体的上颌牙齿磨损评分

注:空格为牙齿缺失或者生前已脱落,无法评估其磨损程度

全部牙齿的平均磨损程度见表11。上颌牙齿共91颗,平均磨损程度为5.29。

表11 全部个体的牙齿平均磨损程度统计表

壮年个体的牙齿平均磨损程度见表12,老年个体的牙齿平均磨损程度见表13:

表12 壮年个体牙齿平均磨损程度统计表(6个个体)

表13 中年个体牙齿平均磨损程度统计表(4个个体)

通过观察和统计,M64 中属于壮年人的M64A、M64F、M64H、M64K、M64N 和M64P 六个个体,共保留有66 颗牙齿,牙齿磨损程度较高,平均得分为4.80;属于中年人的M64B2、M64D、M64I 和M64AZ 四个个体,共保留有25颗牙齿,牙齿磨损程度更高,平均得分为6.58。

2.牙垢

口腔中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负担分泌唾液的功能。唾液中含有许多磷酸钙和少量的碳酸钙。如果牙齿不清洁,这些钙质就沉积在牙颈部的软垢中,使其硬化,久而久之,构成牙垢,又叫牙石。因此牙垢多沉积在导管口的附近,如上颌磨牙的颊侧面,下前牙的舌侧面等处①叶仲恒:《牙病知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第30页。。

M64出土颅骨大部分牙齿上都有少量牙垢现象(1级),个别牙齿牙垢量较多(倾向2级中等),详见表14。

表14 牙齿的牙垢情况

3.龋齿

龋齿是牙齿的硬组织脱钙、破坏、有机质溶解,最后形成龋洞。其形成与口腔卫生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另外,牙体外形结构、牙齿的排列、营养和维生素缺乏、钙磷代谢障碍等,都会直接影响着牙齿的生长发育,而钙化不良的牙齿最容易龋坏。龋齿的多发部位有:磨牙咬合面龋、颊面龋、舌侧窝沟龋、磨牙邻面龋、前牙邻面龋、错位牙相邻接处龋、牙颈部龋、根部牙骨质龋、近中倾斜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邻接面龋。龋病一般在牙齿表现为牙齿表面模糊的斑点,或者是较大的空洞。对于古代人骨标本来说,牙齿往往磨耗较重,所以龋齿形成的最初阶段——牙菌斑并不容易发现,只有到出现蛀洞阶段才可以被观察到。一般齿冠和齿颈部最容易出现蛀洞。龋齿的病变,由浅及深、由小到大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浅龋(釉质龋)、中龋(牙本质浅层龋)、深龋(牙本质深层龋)、末龋(残冠)和残根(根尖肉芽肿及根尖囊肿)②叶仲恒:《牙病知识》,第35页。。

M64出土颅骨中仅有2个个体保留下来的牙齿上明显观察到龋齿。牙齿样本一共91颗,龋齿罹患率仅占4.40%。11个成年个体中仅2个有龋齿,患龋率为18.18%。

表15 牙齿的龋齿状况

4.齿槽脓肿和根尖脓肿

龋病使得牙髓腔暴露,细菌渗入空腔,从而增加牙槽脓肿的易感性;牙齿磨耗或者外伤也有可能使牙髓腔暴露。当微生物聚积在牙髓腔内,随之引发感染,脓液(死亡的细胞和细菌构成)聚积,形成脓肿。它可以发生在牙尖,也可以沿着牙齿发展到齿根及其周围组织。随着脓液的聚积,压力增大,最后在牙床骨骼表面形成一个洞或者窦,使得脓液外溢。在窦道形成之前,牙齿可能会疼痛难忍。从考古学角度来看,病变发展到这个阶段时是可以在骨骼标本上鉴定出来的,而之前的病变则不可能被鉴别出来,除非使用X射线影像技术。由于鉴定困难,古代牙槽脓肿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了,特别是当某个群体的龋齿、牙结石和牙周病发病率较高时。因为这些病症都是牙槽脓肿发生的诱病因素。①Charlotte Roberts,Keith Manchester:The Archaeology of Disease,张桦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发掘出土采集的11个成年个体颅骨样本中的6个,其牙槽骨出现脓肿或者根尖脓肿情况,个体患病率为54.55%。其中壮年个体和中年个体各3位。

表16 牙槽骨出现的脓肿和根尖脓肿情况

图3 M64K和M64N牙齿上的龋病

M64I M64K M64N女男男35~45 25~35 25~35右上I1、C、P1、P2、M1根尖脓肿和齿槽脓肿左M1颊侧齿槽脓肿右上M1牙根暴露

5.异常磨损

颊齿异常磨蚀,这里所指的是在左右颊齿(前臼齿和臼齿)上一种与正常水平咬合面有一倾斜度很大的磨蚀,如下颊齿咬合面由内向外下方重度倾斜磨损(上颊齿也存在相应的倾斜磨蚀,但内侧重于外侧),也被称为偏斜式磨耗。96QZIM64D 和96QZIM64I 就出现这种现象,其前臼齿和臼齿明显舌侧磨损严重,而门齿和犬齿都无此现象。

6.牙齿竖向裂缝和釉质崩落

新疆地区考古出土人骨牙齿中有比较显著的牙齿竖向裂缝和釉质崩落现象。由于牙齿有竖向裂缝,在观察牙齿过程中经常遇到出现牙齿小块裂开掉落或者釉质剥落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新疆地区独特的地质、水源及土壤成份使得这里居住的古代居民的牙齿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牙齿的质地较差、牢固度不足;也有可能是牙齿发育正常,但在长期埋藏过程中受到土壤的侵蚀和破坏,造成牙齿形成裂缝。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食物粗糙,所需咀嚼力大,使牙齿负荷较重,造成牙齿硬度和牢固度下降①张林虎:《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这一现象还需要在今后的人骨研究工作中接触更多的人骨材料,应用更先进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图4 M64D和M64I牙槽骨上的脓肿现象

图5 M64D和M64I前臼齿和臼齿的偏斜式磨耗

M64出土颅骨中仅有M64N具有这类情况。其左上C牙有裂缝,P1和P2牙齿有部分崩裂。左上M1、M2牙齿开裂,M3牙釉质有崩裂。右上C、P2、M1和M3牙齿有裂缝。

7.多生齿

96QZIM64A右上颌I2和C之间有多生齿。受多生牙牙冠挤压,犬齿齿冠与其相邻处即近中面变形,使右I1强占颌中缝位置,Pr点、Sd点向左侧偏移。

五、骨质异常

古病理学是通过古代居民遗骸所提供的有关病理学信息,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布及其规律进行探讨,同时对各古代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对古代居民遗骸进行病理的确认和分析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入研究古代居民的疾病情况不仅可以为某些现代疾病起源和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而且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等问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骨骼创伤以及人工畸形或是功能压力等方面的研究,则可以更多地反映出古代社会政治、生活及习俗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前面已列举了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出土个体的齿病,下面探讨他们颅骨上发现的骨质异常。

1.眶顶板筛孔样病变

眶顶板筛孔样病变(cribra orbitalia)是营养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种,是发生在颅骨眶顶板前部的多孔性骨骼改变,常双侧对称分布。其主要病理表现为板障骨的肥大性增生,周围产生压力性收缩,使构成眶板的骨皮质层变薄或消失,尤其是以外层皮质的表现为主。眶板骨松质的增加导致整个眶板增厚,增生的骨质或多孔状骨延伸至眶板表面,一般不侵及额窦和眶顶。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营养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导致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主要原因。①原海兵:《殷墟中小骨人骨的综合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图6 M64N牙齿竖向裂缝、釉质崩落和断裂现象

M64采集的11个颅骨中仅有M64B2(女,45-50岁)有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现象,眼眶泪腺窝处有洞孔,左边很明显,右边只有一两个小洞(见图7)。患病率为9.09%。

2.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常称为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也叫做退行性关节病(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简称DJD),过去亦称为“老年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炎,以骨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复杂的多因子发病机制的骨关节疾病。它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致残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OA以手、膝、髋、踝和脊柱关节最易受累,而以膝关节OA为最常见、最痛苦、最难治。临床有诸多称谓,如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等②石印玉等:《骨伤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第475页。。

古代人类遗骸的骨性关节炎较为多见,而且发病年龄明显有降低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形式:①多孔性变(porosity),关节表现出现小孔,严重者会出现多孔或更大的孔;②有骨赘生成(osteophyte formation),也被称为骨刺或骨质增生,有时被称为“唇形变”,有可能出现在边缘,也有可能出现在中心区域;③骨质象牙化(Eburnation):随着软骨被破坏,关节两端的骨与骨直接接触,导致关节表面出现类似于大理石雕像磨(抛/擦/打)光的亮面,严重者可以在亮面上看出一道道平行的划痕;④关节形状和轮廓的改变(joint shape, contour change);⑤融合(fusion):晚期阶段可能导致关节的融合;⑥关节的腐蚀/侵蚀(erosion of joints):为关节炎最为严重的情况。

图7 M64B2眼眶上壁

颅骨上的关节主要有两侧颞骨下颌窝与下颌骨髁状突连接的颞下颌关节和枕骨上的枕髁与寰椎相连接的关节。发生在颞下颌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是颞下颌关节紊乱中的一种,是指颞下颌关节组织发生磨损与变质并在关节表面形成新骨的非炎症性病变。有原发性骨关节病和继发性骨关节病两种类型。原发性骨关节病的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机械性损伤、生物化学与酶相互作用可导致骨关节病的发生。继发性骨关节病局部因素是主要病因,如关节持续承受异常压力、咬硬物、偏侧咀嚼、磨牙症、紧咬牙、外伤、下颌受到外力打击等使关节表面软骨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骨关节病发生。多见于成年人,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有急慢性阶段。急性期可出现关节痛,并在开、闭口及咀嚼时加重,或出现关节的杂音。存在骨质增生、骨赘以及伴有关节盘穿孔或破裂的患者可闻及关节多声弹响、摩擦音和破碎音。慢性期可无明显关节疼痛,由于关节骨质破坏明显,可出现下颌运动受限,少数患者可出现面部畸形和下颌中线偏斜①张志愿等:《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147页。。

M64出土颅骨观察到的退行性关节病如表17,11位成年个体中有5位观察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占个体总数的45.45%;有3 位观察到枕髁关节炎症状,占个体数的27.27%。其中M64A 和M64F为壮年个体,其余为中老年个体。

表17 M64出土颅骨上的骨关节病

六、小结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属于第二期文化墓葬,年代为春秋-西汉,属于且末政权时期。属于同一墓地的M14也属于第二期文化。下面将M64出土人骨的性别年龄结构、颅骨形态牙齿磨损程度、病理状况与M14的依次进行比较。

1.性别和年龄状况对比

图8 M64B2左、右下颌窝和M64I枕髁上的骨关节病

M64 出土采集的14 个人体遗骸中M64J、M64Q 和M64?为未成年人,M64A、M64D、M64F、M64H、M64K、M64N、M64AZ等7例个体为男性,M64B1、M64B2、M64I为女性,M64P性别不确定。其中壮年人6例,除一例性别不确定外,其余均为男性;中年人4例,二男二女;仅M64B1为老年女性。墓葬M14中出土采集的17个人体遗骸中3位为未成年人,8位为壮年人,5位中年人,1位为老年男性。

埋葬在M64中的个体的年龄结构与M14的十分相似,都有三个未成年个体和一个老年个体,壮年个体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年。在性别分布上,除去未成年人和老年人,M14中14个成年个体有8位女性,而M64的11个成年个体中只有3位女性(详见表18),前者的女性比例高于后者。

表18 墓葬M64 和M14性别年龄分布表

2.颅骨形态对比分析

M64与M14中出土的男性个体的连续性形态特征表现形式比重最大的(表格中为1)和第二大(表格中为2)的对比如表19。

表19 M64和M14男性颅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

由上表可见两座墓葬中男性颅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比较相近,眉间突度中等的较多,眉弓凸度稍显和中等都占较大比例,鼻根点凹陷2 级的较多,鼻骨轮廓2 级和3 级占大多数,梨状孔下缘M64的锐型居多,鼻前棘稍显的较多,眶腔形状过渡型的占一定比重,眶口较前倾,乳突大和中等的较多,枕外隆突M64的男性较为突出,犬齿窝均为浅和中等居多。

将M64 和M14 的颅骨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其男性和女性的测量平均值见表20。利用Excel 中的统计函数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男性r=0.999,女性r=0.997,可见M64与M14墓葬中的颅骨尺寸相关性极高。

3.牙齿健康状况对比

(1)牙齿磨损程度对比

由于M64B2老年女性,牙齿全部缺失,大部分牙槽已愈合。下面将M64壮年组、中年组和混合组(壮年+中年)的牙齿磨损数据与M14进行对比,结果见下表:

表20 墓葬M64 和M14出土上颌牙齿磨损程度对比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M64壮年组的牙齿平均磨损程度是较高于M14的,而其中年组的牙齿平均磨损程度是较低于M14的,差异幅度均不大。

(2)牙齿病理对比

M64和M14出土人骨的牙垢情况都比较低,都在1级或以下,都只有两位个体的2~4颗牙齿罹患有龋齿,但均有一半左右的个体有牙槽脓肿或者根尖脓肿情况。

M14 出土人骨中牙齿竖向裂缝和釉质崩落情况比较严重,而M64 中只有一位个体的这种症状比较明显。

M14出土人骨中有两位中年个体和一位壮年个体的前部牙齿重度磨耗,M64有两位中年个体的前臼齿和臼齿有明显的偏斜式磨耗现象。

两座墓葬中的出土人骨除M14保留下来有4具下颌骨外,其余个体均下颌骨缺失。4具下颌骨中就有两具观察到下颌骨舌侧外生骨疣现象。根据以往经验,新疆地区出土人骨中下颌骨舌侧外生骨疣现象比较普遍,而且两座墓葬出土成年颅骨中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比率均较高,M64为45.45%,M14为64.29%,可以想见如果出土人骨保留有更多下颌骨样本,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舌侧外生骨疣现象。

因此,两座墓葬出土人骨的牙齿健康状况基本相似,说明其饮食结构和牙齿使用习惯差异不大。

4.病理对比分析

M64采集的11具成年颅骨中仅有M64B2有轻微眶顶板筛孔样病变,患病率为9.09%。而M14采集颅骨中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现象比较多,14位成年个体中有9位发现轻微迹象,患病率达到53%,而且男女老少都有。由于眶顶板筛孔样病变属于营养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种,一般认为与营养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有关,因此M64与M14在这方面的显著区别,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差异,有待未来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颅骨男女磨损
基于CFD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的弯头磨损研究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基于ADAMS的行星轮磨损故障仿真研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基于复合喷雾冷却的高速车削GH4169刀具磨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