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记者 周乔
两年前的张楚教授从未想过自己退休后的人生竟是这般多彩。他说四川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高峰,2016年,作为“四川千人计划”的一员,张楚是此次人才引进中为数极少的社科类专家,这次他的身份为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特聘院长。
与张楚教授的见面约在了他今年刚履职的西华大学。他一身加厚的便西配休闲裤、运动鞋的装扮,虽快人快语却仍有着彬彬有礼的学者气质。窗外西斜的阳光透过与其面容与精力不太相符的满头银丝,让人不得不相信这确是一位已有30年执教生涯的先生。
2016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正式退休的张楚本可以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与妻儿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谁曾想不但没有“退”下去,反而更忙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知识产权新年论坛的颁奖晚宴上荣获了“2015中国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的称号。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理事、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委员会顾问、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签名委员会委员、工信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鉴定人、贸仲委网上争议解决中心专家、韩国著作权委员会北京代表处顾问、美国杜肯法学院教授,在诸多的官方与社会职务头衔中,张楚始终没忘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人民教师。
对于此次出任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特聘院长一职,他总结为并非竞争驱动,而是使命驱动。
“我的前半生可谓走南闯北,回旋跌宕。当过兵,下过乡,坐过机关,开过公司,做过兼职律师,在大学当过老师,西安20年,广州教书10年,北京20年。”谈起自己的前半生,张楚言语中尽显云淡风轻,曾经的曲折现今却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与大多数学者一帆风顺的求学任教过程不同,张教授并不忌讳告诉记者“我的人生每一个过程都是艰难的,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或者事情是相对容易与理所当然的”。
无论是军人、公务员、教师、律师多种身份的切换,还是出生、西安求学再从广州转战北京、现又入川的执教生涯,张楚的每一步并没有遵循常人按部就班的规律,带着妻儿考学求职的不易亦没有使他放慢求知的步伐。同时他又是幸运的,一次次的努力与争取,他总能化险为夷,迈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梯。
不走寻常路的张楚,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了卫生局工作,求知意愿强烈的他成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南下广州做了一名法学教师。此时已结婚生子的张楚发现教师微薄的薪水远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开始琢磨着如何兼职改善家人的生活水平。1992年,在那个普遍还以应聘找工作的年代,张楚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选择在报纸上登广告征聘。
“我去报纸上登广告发布消息,大致意思就是我有什么本事,可以做些什么,当时我用了100块在香港《文汇报》登了征聘广告,因为那个时候这份报纸在大酒店特别五星级酒店都有,连续登了三天。”谈起当年的这个决定,张楚至今仍认为这个决定很正确。
“我当时刚装了电话,第一件事就是登广告,很快就接到回应电话,一位跨国公司老板聘请了我,虽然那时候的100块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后来证明是物超所值的。”谈起聘用缘由,那位跨国公司当年曾这样告诉张楚:“我就是喜欢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到广州执教后的张楚虽已成为众多学子法学路上的领路人,却并未就此安于现状。深思熟虑后,张楚又一次决定放弃刚刚步入稳健的安逸生活,再一次踏上北上的求学之路,此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师从民商法泰斗江平教授。
张楚简历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特聘院长
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特聘院长(四川千人计划专家201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费城天普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理事、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委员会顾问、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签名委员会委员、工信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鉴定人、贸仲委网上争议解决中心专家、韩国著作权委员会北京代表处顾问、美国杜肯法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法、网络法、电信法等
博士毕业后的张楚由于出色的表现从广州大学调入北京邮电大学,后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并牵头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在他的带领下,中心在参与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立法探讨、司法判研中,获得了学术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
2000年3月,全国人大的第一号议案便是电子商务立法。而在同年4月的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答辩上,张楚的博士论文《电子商务法初论》正是对当时最热话题的法律视角思考。当年学术界形容其为横空出世。而这次选题却源于其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时的启发与收获。
2001年,张楚主编的40万字的《电子商务法》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四次印刷出版,并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这本教材也成了除法学专业外全国各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金牌教材。第四版印刷后,张楚和出版社连同北京时间做了一次题为《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视频直播,即时的点击量便高达49000次。2003年,其主编的48万字的《网络法学》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相继出版。
记者问起张楚教授在所有从事过的职业中,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肯定是教师。”张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学术研究做得好并不意味着教学效果就好。知识产权法中的概念比较抽象,与传统民法有很大的差异。传统民法有着近乎完美的理论,而知识产权法更像是实用主义的实用学科。知识产权法的很多问题没有定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产业政策,都会催生出不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怎样让学生将实际与学习联系到一起,寓教于乐成了张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张楚教授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法制节目中挑选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案例与知识点,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以观看影像案例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张楚教授积极推动着我国知识产权的中外交流发展。2010年,由张楚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专利法律制度与实践》(China Patent Legal System and Practice) 由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下属世界著名数据库LexisNexis正式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由中国作者编写的专利法的英文专著。该书包含了专利法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一本向外国学者介绍中国专利制度的著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教学中,张楚教授还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实战教学,包括2007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针对辉瑞公司药物发明专利无效的宣告请求;2008年对强生公司申请注册并经初步审定在第5类“处方止痛药”商品上“ULTRACET”商标提出异议申请书;2010年,代表中国电池业协会对加拿大Phostech公司持有的“磷酸铁锂电池”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该案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首。
尽管有些案子的办理时间长达九年,“有些案子学生都已经毕业了,还没有结束”。现实总有些无奈,却从未动摇他的坚持。在知识产权领域,张楚教授步履稳健而扎实。
如今,最让张教授得意的还有他所建立的知产生态群——WeIP知产生态圈。
“2015年,我开始计划着退休以后的生活,环球旅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从那时候起便开始使用微信,起初玩微信仅仅是由于担心退休后会失落,给自己找个事做。”
玩微信,张楚也不从未放弃自己深耕的知识产权研究。基于微信群而创建的“知产生态群”不断壮大,迄今40多个群,一共2万多人,都是张教授一个个建立起来的,群友及粉丝分布全球各地。之后在大家的协助下,“WeIP知产生态圈”平台建成。
这个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新模式,但又不局限于传统IP领域服务,是一个为知识产权从业者提供认识、交流、学习、共享、合作的全方位社交服务网站,同时又是一个以分享、互动、合作为宗旨,致力于促进IPer间行业交流合作的社交平台。
“WeIP知产生态圈”积极、主动、创新、立足于打造知产人的新媒体平台。主要为IPer提供主题秒聚、名家讲堂、IP技校、行业论坛、免费推广等各类服务。为寻求知产服务的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精准化、有保障的IPer资源推荐。
“在建群的同时,我经常会召集一些群友对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有一次临时有个议题想组织大家商讨,结果来了几十人。”张楚很惊喜地发现了基于有效社交群的高效便捷。“后来我提出了秒聚这个新名词”,秒聚是知产生态圈群友的线下聚会,能快速聚集来京办事的IPer,许多人还专门从各地特意赶来聚会。
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了社群资源的强大,“人联网”概念也应运而生,知产生态群会围绕各类相关主题定期举办线上和线下的活动。
案例分享讨论,各类专业的知识碰撞聚会。2016年4月19日秒聚宁波——企业线上线下的商标权保护;4月23日秒聚苏州(第21期)——中国苏州创博会“数字创意,重塑文化”,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诸如此类的秒聚活动两年内已举办了超过30期,直接参与人数超过千人,受益人数上万人。
张楚教授也成了实至名归的“知产界网红学者”。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有梦想并努力奋斗的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而这一次,张楚教授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是网红,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的网红。”张楚教授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