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美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流砥柱力量,国家和社会对其给予了厚望。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大学生背负着自身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多重压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亟不可待的使命和要求。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大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主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实例,总结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某些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旨在探索辅导员如何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辅导员;大一新生;心理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高度强调,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亟不可待的使命和要求。
大一新生,可以说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重获新生。刚步入大学校门的他们既对新的学习环境、生活与人际关系充满了新鲜与好奇,也夹杂着些许的不安与焦虑。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一线指挥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因此,辅导员能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1 新形势下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某些心理问题
大一新生,刚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特点、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心理不免产生不安与焦虑,这也是大学新生必须面对的“心理断乳期”。而这段特殊时期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相似性。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学习问题
从紧张的高中学习氛围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加之,没有家长和老师在身旁时常督促,替他们安排紧张有序的学习计划,使得一部分新生感到空虚和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表现出了茫然的心理。有的新生误认为考进大学就已经有了铁饭碗,减弱进取心。整天无所事事,甚至为了打发空余时间,沉湎于看小说、玩网游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之中,虚度光阴,学习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出现了考试作弊的行为。
有些中学时埋头苦读的学霸们,看到班上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展示才艺时,会觉得自己除了学习并无其他一技之长,从而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此外,有的新生缺少学习的激情与毅力,学习动机功利化,或热衷于考证或热衷于参加大量的社团活动而忽略了专业的学习。
1.2 生活适应问题
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新生的适应情况因家庭、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一新生,都是带着家长的高期望值,满怀憧憬步入大学校门,初次独自面对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
很多大学新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背井离乡在外求学,连简单的内务都不会整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当看到其他新生娴熟做着内务时,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多数学生渴望通过兼职、勤工助学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是对一些贫困的学生而言,学校的奖勤助贷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同时,有的新生存在致命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没有科学的消费观念,容易误入校园贷等高利贷的圈套,从而造成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
1.3 人际关系问题
据本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反映,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不适与困惑是目前大学新生心理咨询中的首要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稳定情绪,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有些高中时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的新生,面对来自于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有着不同习惯和心理特征的同学,不知该如何相处。
有些大一新生,习惯了成长过程中被呵护的感觉,没有信心和勇气去主动交往,不敢甚至不会与人交往;当发生冲突时,不懂得包容和换位思考,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此外,有些新生会产生恋爱和异性交往困扰。面对新的人际交往环境,有的新生较为腼腆,对男女交往较为敏感;有的新生过于开放,过早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沉溺于“二人世界”。
1.4 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大一新生,自我意识尚未稳定,还没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因此,经常会产生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其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大一新生,进校前充满了理想抱负,准备在新的大学环境中大展拳脚,入校后发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时常感到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感到迷惑。其二,以自我为中心。大一新生大多踌躇满志,自尊心强,希望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别人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不愿意被别人批评和指指点点。
1.5 上网成瘾问题
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网络正极大地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发生着改变,尤其影响着大一新生的思想观念。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新生过分依赖网络,遇到不懂的问题倾向于找“度娘”寻求答案。此外,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滋生和传播了有害信息,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新生思想教育的环境,某些新生无法判别和抵御,便出现了上当受骗、上网成瘾等情况。
2 新形势下辅导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进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做忠实的聆听者,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辅导员是大学新生进校以后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且多数专职辅导员都是年轻的老师,他们与大学新生年龄差距较小,隔阂也相对较小,较容易进行沟通交流,这就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新生入校后,面對新的环境和新面孔,有的新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心理状态。加之情感、学习等问题,使得新生内心烦躁、茫然和困惑,他们又不愿意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或朋友诉苦。所以,辅导员要做学生最忠实的聆听者,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获得他们的信任,引导他们释放心理压力,让其敞开心扉。
除了面对面谈心,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于一些面对老师沉默寡言,但在网络上却很活跃的新生而言,他们不愿意面对面与辅导员交流。遇到烦心事,他们宁愿在QQ空间或者朋友圈发表状态,也不愿意和辅导员及其他同学提及。针对这类学生,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他们做对等的交流和疏导。辅导员应经常逛逛学生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必要时给予鼓励的赞,换个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换个方法表扬或者开导学生,殊不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还应及时回复学生的线上线下消息或者提问,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2.2 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学生愿意跟辅导员袒露心声,这时最利于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此时,辅导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引导其慢慢走出困境。
(1)针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问题,要加强学习指导。
例如,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制定适宜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避免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安或松懈情绪,避免沉迷于网络。其次,帮助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来获取和筛选信息。最后,做好考试诚信教育,让学生充分备考、增强考试信心。
(2)针对大学新生的生活适应问题,要加强适应性教育。
适应性教育包括:提高大学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与人正确比较,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又不失自信,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做好防误入传销、校园贷等的宣传与教育,引导新生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3)针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问题,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一方面,帮助大学新生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冲突或矛盾,尤其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正确认识两性的正常交往;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学会聆听,学会共情。
(4)针对大学新生自我意识问题,要教育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首先,辅导员要帮助大学新生通过自我反省和与他人比较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其次,辅导员要引导新生积极评价自己,客观分析,扬长避短;最后,培养大学新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提升和超越,最终达到健全的自我意识。
除此之外,辅导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新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让其有心理健康意识,初步具备调节心理的能力;盘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还要做好个别辅导咨询,特别是做好困境大学新生的心理援助,少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新生的咨询与治疗,做好学生困惑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适应性问题等方面的心理援助。
总之,辅导员应充分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挥辅导员基层工作者的优势,未雨绸缪,把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让心理健康教育永远在路上。不忘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大学新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心理素质较高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 李洪福,马艳红.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师,2014,(S1).
[2] 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 漆振羽.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7,(14).
[4] 孙婷婷.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9).
[5] 严立宁,马静涛,于聪.关于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9).
[6] 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