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瑞 冯彦华 高爱华
【中图分类号】R45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绪论
高压氧医学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业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1]。高压氧舱是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物质基础,故高压氧舱的发展与高压氧医学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高压氧舱又是一种特殊的载人压力容器,其工作是否正常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高压氧舱按其加压介质不同可分为空气加压舱和氧气加压舱两种[2]。空气加压舱相比氧气加压舱而言,具有火灾风险性小、可同时治疗多位患者等优点,因此空气加压舱是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气体加压舱。
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通常在2ATA以上,舱内一般采用按需间歇式供氧法供氧,即患者吸氧时供氧系统自动供氧,呼气时中断供氧,这即满足了患者吸氧的需求,又保证了舱内氧浓度在正常范围内。这一过程能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之一是吸氧减压器,同时它也是吸氧阻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为了监测患者舱内的吸氧情况及吸氧减压器的工作状况,每个吸氧减压器设置了吸氧流量显示仪。从吸氧流量显示仪可以监测患者吸氧状况的变化,判断吸氧阻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吸氧减压器的工作状况,以确定维修的时机。
本文阐述了吸氧减压器和吸氧流量显示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吸氧阻力产生的部位、原因,以及吸氧阻力增大所引起的吸氧流量显示仪的流量变化,并以此判断吸氧减压器的维修时机。本文还介绍了吸氧减压器常见故障及修理方法。
一、吸氧减压器、吸氧流量显示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吸氧减压器和光电传感器的结构
吸氧减压器和光電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吸氧减压器主要由两个腔体一个摇杆阀门构成:膜上腔由感压膜1、壳盖6组成。它通过壳盖6上的四个Φ15mm的孔感受舱内压力,与膜下腔共同控制摇杆阀门开、关。膜下腔由感压膜1、膜片7、壳体9组成,它通过吸氧波纹管、进氧单向阀与患者吸氧面罩相连,是吸氧的通道主要感受人体肺部的负压;并与摇杆阀门相连,以获得供氧管路的氧气。小球8、摇杆10、梅花垫11、弹簧12、弹簧座13、弹簧卡圈14、阀座15组成摇杆阀门,主要完成供氧管路的开、闭及氧气供应。2、动态流量显示仪的电路组成
动态流量显示仪的电路组成,如图1-2所示。吸氧减压器的动态显示装置主要由光电传感器,接线盒和显示三部分组成。
(1)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如图1-1所示。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吸氧减压器上。它由遮光板2、光发射管3、光接收管4、三芯电缆5、感压膜1组成。其中遮光板是固定在感压膜上。光发射管与光接收管是通过添加环氧树脂固定在壳盖上。
(2)接线盒。接线盒部分固定在氧舱内。内部主要有控制单元、计数译码器、超低频振荡器等组成;控制单元主要由三极管(本仪器选用9013型)继电器(本仪器选用901型)和电阻等元器件组成;计数译码器主要由计数译码单元组成;超低频振荡器由非门集成电路(或与非门集成电路组成)与RC电路元件组成。本仪器选用的是与非门电路块4011型。直流电源由7806电路块及RC元件组成,它固定在舱外[1]。
(3)显示部分。显示部分安装在操作控制台上。吸氧流量显示部分由10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显示量纲为升/次。呼气显示由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座位号由数码管组成。
3、吸氧减压器和流量显示仪的工作原理
当患者吸气时,呼气单向阀关闭,进气单向阀打开,使人体肺部与面罩、进氧单向阀、波纹管、膜下腔形成一个整体,相对膜上腔形成负压,迫使摇杆阀门打开,供氧管路氧气进入膜下腔,被患者吸入肺内;在感压膜和膜片下移的同时,感压膜和膜片也带动了遮光板下移,光接收管就可接收到光发射管的光线,这时光接收管有电信号发出并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进行认号显示;同时在控制单元作用下,计数译码器按照超低频振荡脉冲频率有节奏点燃若干个二极管,于是吸氧量就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在我们面前。
当患者呼气时,三通进气单向阀关闭,此时膜下腔相对于膜上腔仍处于负压状态,所以摇杆阀门仍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供氧管路氧气还在不断进入膜下腔。当上下腔压力平衡时,摇杆阀门依靠弹簧的弹力和供氧管路的压差,关闭摇杆阀门,氧气停止进入膜下腔,这时的流量显示在最高位暂停。随着氧气进入膜下腔,膜上腔与膜下腔压力趋于平衡,膜片和感压膜逐渐上移,同时推动遮挡板缓慢上升,流量显示的二极管则逐一熄灭。遮光板慢慢复位,复位后,彻底遮挡住光发射管的光线,光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则无电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于是,通过控制单元使一系列环节进入非工作状态,计数译码器处于复位状态,而超低频振荡器仍然有超低频信号脉冲输出,但吸氧流量显示部分已处于不工作状态,只有一只呼气二极管点亮。这样呼吸调节器和吸氧流量显示仪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二、讨论
1、吸氧减压器工作频率:人体在一般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一般舱内吸氧时间60分钟,则吸氧减压器就要开启、移动1080次/舱,按每天高压氧治疗两舱计算,吸氧减压器就要开启、移动2160次/天。因此说吸氧减压器的工作非常频繁。
2、吸氧减压器受力分析 吸氧减压器受力分析:如图1—1所示,节气门一方面受到弹簧的弹力F1=KX= (25-10)*50*0.001=0.75(N),其中25mm弹簧自由长度,10mm是压缩后长度;另一个力为氧源压力(400~600)kpa与舱压(一般为100kpa)的差值,即(300~500)kpa,受力面积(13÷2)2*3.14≈132mm2,其中13mm为梅花垫直径,则梅花垫所受压力F2≈(40~66)N。所以梅花垫要承受两者的合力∑F=F1+F2≈(41~67)N,密封橡胶所受压强p≈(41~67)÷(7/22-5/22)*3.14*10-6=(2.18~3.65)Mpa,可见其所受压强之大。
3、吸氧阻力的产生 当患者吸氧时,膜下腔相对于膜上腔形成负压,迫使摇杆阀门开启,供氧管路的氧气进入到膜下腔,从而进入到人体肺部。这个过程中膜下腔相对于膜上腔形成负压,它要克服弹簧弹力、供氧管路与膜下腔的压力差及小球8与膜片4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因此他们共同构成了吸氧阻力。正常情况大小约为300Pa[3]。
4、吸氧阻力加大 由上述1和2可见,梅花垫密封处不仅受到很大压力作用,而且需要频繁开、关,这样会造成梅花垫密封处疲劳、磨损、龟裂,并且随使用次数增加,这种现象会越发加剧;同时小球8与膜片4也承受膜上腔与膜下腔的压力差,并与遥感阀门同样频率运动。随着磨损加剧,其点接触变成面接触,并使摩擦系数加大,因而加大了摩擦力。除此之外,摇杆的长时间受力会导致摇杆疲劳弯曲、变形,进一步导致吸氧阻力增大[4],其后果不但使患者吸氧感觉费力,而且由于摇杆阀门密封性下降,使舱内氧浓度升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5]。
此时患者吸氧时,感压膜和膜片下移的位移会减小,光电传感器的遮光板下移距离也减小,因此有部分光发射管光线照射到光接收管上,有弱电流传送到控制单元,使计数译码器控制的流量显示二极管只有部分被点亮;同时由于患者体力和精力下降,呼吸頻率下降,导致流量显示器显示频率下降。
在此情况下,说明吸氧阻力已足够大,吸氧减压器的工作处于不良状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保养、检修。
另外,一般国内吸氧减压器设计的工作寿命是40万次,如果按每天开2舱计算,使用寿命约半年。如果开一舱,使用寿命为一年[5]。吸氧减压器到期需及时更换。以保证系统吸氧阻力在250~400pa[6]。
三、吸氧减压器的维修
1、更换梅花垫、小球、膜片、摇杆 为了减小成本,我们也可以选择性地更换梅花垫、摇杆、摇杆上的小球,以及膜片。操作步骤:用弹簧卡钳拆下弹簧卡圈14,即可取下弹簧座13、弹簧12,梅花垫11、摇杆10、小球8,进而更换梅花垫、小球、膜片、摇杆等。
2、安静时听到气体泄漏声音 安静、未开舱状况下,如果听到氧气泄漏声音,这时可以观察流量显示仪,如果吸氧流量显示仪没有点亮,则说明梅花垫处磨损严重,造成氧气泄漏,需及时更换梅花垫。如果流量显示仪二极管点亮,则应检查遮光板是否因位移过大顶到了壳盖,造成摇杆阀门始终处于打开状态。这时应旋开上壳,使其复位即可。
3、舱内患者都感到吸氧阻力大 若患者均感觉吸氧阻力增大即吸氧费力,我们首先应看操作台供氧压力是否过高。因为过高的氧压压力会使梅花垫承受更高的压力差,造成吸氧阻力增大,这时我们只需把供氧压力调到≥0.3Mpa+舱压Mpa即可[5]。
4、摇杆偏离最佳位置 如果在维修过程中转动了摇杆或摇杆产生弯曲变形,会使摇杆偏离最佳位置,从而造成氧气泄漏或吸氧阻力加大,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方法为:把吸氧管接到低压吸氧管路,旋掉壳盖,调整摇杆在梅花垫内旋进深度,放上感压膜,旋上壳盖,把波纹管放在耳边听,看其是否有氧气泄漏声音,如果有泄漏,吸氧流量仪二极管也会点亮。按上述步骤,把摇杆旋进多些。相反应少些,最终把其调到临界状态,此时吸氧阻力最低,且无氧气泄漏。
结论
吸氧减压器的维护、保养和及时更换,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吸氧阻力,对于维持舱内氧浓度、消除安全隐患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达到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毛方琯,袁素霞,林彦群。高压氧舱技术与安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17-119
吴钟琪 朱双罗.高压氧在儿科及产科的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2-33
朱剑铭.高压氧设备日常使用常见问题浅谈[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6(1):56-58
刘磊,刘少波.高压氧舱的安全维护与故障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00-101
吕丽,谢守民.漏氧引起高压氧舱的氧浓度升高导致氧舱爆燃的探讨.医疗卫生装备[J]. 2006,27(7):97.
高春锦 杨捷云 翟晓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