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背景
(一)社会需求
在这个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种形势下,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在12岁之前,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長选择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社会上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相当一部分城市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然而,当前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学前英语师资的需求。
(二)学生的学习现状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进入学校之后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专业课的学习和训练上。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只要能考及格,能顺利毕业就可以了。大专毕业之后,很多学生就再也不主动学习英语了。
毕业以后,学生基本上都是去各类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而这些单位往往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不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也是造成在校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的重要原因。而一旦这些用人单位有双语教学等任务时,我们的学生由于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欠缺,很少有学生敢于接受任务,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就业之后的发展空间。
二、现行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教材缺乏专业特色
当前很多幼师类学校所采用的英语教材普遍在内容、应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对于学时短、基础欠佳的学生来说,要完成学习目标非常困难。而通过学习这些教材达到对将来的实践工作有所帮助这一目标更是难以实现。造成教学和实践相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只是通过综合英语课程体现出来的,没有听说、语音、口语等课程。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几年英语课上下来,依然存在语音不标准、书写不规范、口语不地道等各种问题。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可能会成为学龄前孩子的英语启蒙老师,这些问题的影响不容小觑。
三、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的几个原则
(一)注意教材的适用性
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导向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本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应该有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该难易适中,考虑到生源的复杂性,难易适中的教材才能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不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还有,教材的选择要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和需求,比如在听说材料中有以幼儿园教育为情境的日常用语,使学生的专业特色得到充分彰显。
(二)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加强语音语调的练习。幼儿英语教师发音的标准性和正确性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科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面对刚入学的新生,要反复强调语音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和课后加强练习。比如,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格开朗大方的特点要求他们进行对话表演、讲故事等形式的操练。这样既能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学龄前儿童学习的知识浅显而放松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幼儿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基本词汇、日常用语等,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样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再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对教学材料进行文本再造,使其成为儿童更易接受的内容。所以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对于英语语法、阅读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课堂强化实践锻炼
由于学生在校接触英语的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锻炼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模拟教学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备课,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教学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呈现教学流程。然后用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书写规范、语音标准、课件制作、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所学的学前教育、学前心理等一系列基础课程当中的理论依据,让点评更加有理有据。这样既能巩固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使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来为自己的教学加分。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美术特长,以简笔画和自制教具等方式来辅助教学,或者利用舞蹈和体操的优势给教学内容配上简单易学的肢体动作,让教学对象更容易被吸引,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悦。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比赛、英语短剧表演等。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把理论讲授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基础,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积极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改革必然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孟艳,徐州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