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将中国元素和动画角色设计更好的结合,提高我国动画对中国元素应用的品质,我们必须要采用另外一种结合模式——即需要更大胆的把“中国元素、精神”大胆的结合世界环境中,将故事情节、故事人物植入中国元素、中国精神,不要完全框定在自己的历史中。
关键词:中国元素;动画角色;设计;造型
在动画领域,世界各国的动画引入中国后,再反思中国的动画角色设计,会意识到它已被框定在了中国情节中,而动画人为了保证中国动画市场长盛不衰,便夸张的模仿和学习国外动画人物风格,效果适得其反。丢了中国内核,使国产动画不伦不类,不中不洋。因此,为了将中国元素和动画角色设计更好的结合,提高我国动画对中国元素应用的品质,我们必须要新模式——更大胆的把“中国元素、精神”结合更多更广阔的情节、人物中,不要完全框定在自己的范围内。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在儒家的根基上,各个朝代和各个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客观物质。民间工艺美术,剪纸,木偶,皮影,功夫、中国茶,小吃、中国人勤劳热情等等都是其中之一。
一、日美动画角色设计给当代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
日美动画风靡全世界,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它对动画界的影响很深刻。我国动画角色设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逐步偏离,开始向日本和美国学习及模仿。中国制作《神兽金刚》角色性格、造型原型抄袭《日本战队系列》。《恐龙宝贝》角色性格、造型抄袭《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美日动画受众定位为广泛群体,有儿童还有成年人。美日动画作品注重动画角色的造型,及其国家精神渲染。通过动画角色表达本国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借此宣扬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二、中国元素在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上的呈现
我国动画在发展初期曾经与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过,创造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画角色人物造型。首当其冲的是1978年首度放映的《大闹天宫》,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动画中孙悟空造型灵感源自中国戏曲脸谱形象。而在一部动画片中,角色设计是整部动画的门面,是观众对一部动画片的第一印象。经典的动画角色深入人心,并经久不衰。中国元素影响着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例如表现形式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泥木玩具中取得灵感,创作出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木偶片《崂山道士》等优秀作品。
(一)中国元素与中国动画的高度结合之《九色鹿》
敦煌的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雕像闻名于世,源于敦煌壁画度世之作《鹿王本王》的动画——《九色鹿》,以高超的艺术性获得了世人的赞叹。制作方团队仔细研究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使得动画保留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构建繁华落尽的唯美画面。其造型将中华文化精髓与动画表现结合是一个十分让人心潮澎湃的举动。
(二)美国动画角色设计与中国元素的碰撞
2008年8月6日,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在国内上映,成为了内地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功夫熊猫》让中国动画人强烈的感受到了动画角色设计制作上的差距。众所周知,熊猫这个动物只有中国有,它代表着中国,但美国动画师将动画中揉进了中国的元素。然而,从造型设计,动作设定、表达技法上都是美国自己的内容,充满了“美国精神”。《功夫熊猫》的故事是以中国为背景,动画主人公也是中国的元素。但是最后看到的是一个天真善良,拥有着美好幻想的美国式后街少年形象。它肥胖的身材让观众们联想到吃多了汉堡和薯条的“麦当劳”体型。在动画中,熊猫的爸爸,一直经营着一家面馆的鸭子也是一个典型的以勤俭发家为人生信仰的“美国梦”的信奉者和执行者。通过《功夫熊猫》就看的出来,美国动画造型师运用的是中国的元素,但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相信这是只美国熊猫。它保留的是美国式的精神和“美国梦”的影子。
(三)日本动画角色设计与中国元素的融合
日本的《七龙珠》、《最游记》是最典型的与中国元素融合的例子。整部动画讲述的就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大概。区别是日本的《七龙珠》、《最游记》这2部动画中的人物造型是非日式化,性格也和日本向来制作动画角色性格的形象一样充满热血和义气。《最游记》中,作者让其中的4位主角依然叫原来的名字,发生的故事却不再是仅仅的三打白骨精那样。唐僧是个会用枪的厉害角色,孙悟空是个可爱但容易暴走的少年。八戒被反转十分帅气又十分厉害,沙僧是个血统不正的人或者说是妖。剧情的改变,并没有让这部动画失色,相反,世界的动漫爱好者都十分喜爱。
三、反思中国元素上应用在中国动画角色的问题
通过日美动画角色设计的成功,我们恍然大悟,中国何须将自己的思维和动画控制在一个本国的盒子中,我们需要反思,需要更大胆的制作“中国精神”的民族性动画角色。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将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文化带入到更多被世界认可的故事和情节中,创新性让中国元素与世界动画结合起来,扩大取材范围,尝试利用世界的文化特点,人物原型,故事情节去开创属于本国特色和元素的中国式动画。我认为这是个突破口,创新点。借鉴外国的元素加上中国新的中国元素概念,中国曾经开过先河——《阿凡提的故事》,西域风情的浓郁结合夸张的造型,幽默的对白,头缠白布,留个小胡子骑着小毛驴专为穷人打抱不平的正义与智慧形象,令影片成为中国动画80年动画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
四、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取向及其展望
中国元素包括了民族特色及民族精神,我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大闹天空》、《九色鹿》是因为它们身上有代表中国人认可的经典中国文化元素,让角色形象性格充满了人性化,产生了共鸣。我们民族的动画角色需要带着深深的“中国性格”,谁说大力水手不可能是会中国功夫的“李小龙”,谁说美少女战士不会穿着旗袍念着中国诗曲。
中華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拥有56个民族,有敦煌文化,有民间版画等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这些都为动画角色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中国动画人需将中国传统文化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精神。动画是一种文化传播艺术,在动画设计中把中国的内核拿出去,捏一个具备中国“心”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饶简元.浅析动画角色设计的民族性[J].电影文学.2013.
[2]王婷婷.中日动画造型差异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吕璇(1987—),女,湖北武汉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三维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