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8-04-24 13:01刘国兵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

摘 要:无论是从新课改的支撑理论还是现实需要和成功先例来看,包括高中物理教学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必须的。凡事要讲求方法,有了方法才能谈及策略和效果。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也是如此。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探究,当前在教育教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如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等,我们要做的便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集中学习,甄选出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学情的模式,并结合实践加以改良,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学习金字塔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学者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该理论将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并通过研究学生在学习语言后2个星期后的我们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得出了不同的课堂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另外,该理论还认为,如果学生从一开始的学习动机便是主动的,那么,结论就是学习效率将会比较高。因此,学习金字塔理论实际上告诉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學内容调整教学方式,而调整的原则和标准便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掌握学习理论则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他的思想主要是从教师教学的直接目的出发:为掌握而教。笔者认为,他就是典型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观点的源头,因为他认为:大多数学生(也许是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知识,而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或者方法)。我们暂且不论该思想是否过于绝对化,但看其初衷,我们也能理解,他坚持的是“可知论”。即他乐观地认为但凡是学生都是能教会的,当然,其前提必然是积极地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会知识的能力。而我们的教学过程则应该是一个循环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的过程。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必须具有乐观积极的生活和人生态度。我们得把目标定的更加长远一些,才能不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掘师生潜力,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走的更远,“一切皆有可能”恐怕是掌握学习理论的精髓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调整自身已有经验的过程。他认为学习并非教师直接教授的结果,而是经由学生自身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教师的教授、同学的帮助、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经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不断达到平衡统一而形成的。在建构主义中,尤其强调同化和顺应:其中同化指的学习者将外部的认知纳入到自身已有的认知中并成为已有认知的一部分的过程。而顺应则指的是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因为后来的新的认知而发生了改变的过程。

综上所述,从新课改三大主要理论的角度来看,其实都是在强调教师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掌握知识,拥有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现实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的物理教学实际上都处于填鸭式灌输阶段。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了数千年,必然有其合理性,否则中国古代文化就不可能如此璀璨夺目了。但同时,当前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额效用似乎已经很有限了。据笔者观察发现,现在的学生面对的诱惑太多,思想也比以前更加成熟和复杂了,加上生本主义的不断提倡,“师道尊严”已经无法震慑住学生的思想,换言之,学生的平等意识更加明晰强烈了。在这样的大社会教育背景下,仅仅通过教师的威严便能使的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已经失去了其特有的时代背景,作为就碍事,我们要做的便是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总之,无论是从新课改的支撑理论还是现实需要和成功先例来看,包括高中物理教学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必须的。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途径

(1)学习理论。新课改的理论是非常丰富的,它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总结成“理论”又运用到“实践”中反复论证后实现的。前文中提及的新课程改革的三大主要理论基础便是如此。这些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理科中的“定理”或者“公式”,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当前我们大部分中学教师欠缺的恰恰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觉悟,以及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觉悟还不够。这点我们得好好补课。

(2)当然,没有完美的无懈可击的放诸于四海皆准理论,理论只是给我们提供可参考一个方向和实践指导,具体问题我们还得具体分析,复制粘贴的思路肯定是不对的。

(3)借鉴和观察他人的经验也是一条明路。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我们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理论都实践一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浪费时间,凭空做了无用功。最理智的做法是,对于当前基本上没有争议的额教育模式,我们基本上可以直接借鉴利用。而这些间接经验的获得就可以借助网络、书本、论文等获得。而对于那些依然存在争议的,如果时间、能力允许,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

(4)正确认识试错。教学模式的不断选择实际上就是一次次的教学试错的过程。面对试错,笔者认为次数不宜过多,因为每一次试错都是以牺牲学生的时间和学习积极性为代价的,因此,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模式的,还得适当控制试错的次数。

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的探究路径可以应用到高中物理学科中,也可以扩大到所有的学科中,而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探究,当前在教育教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如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等,我们要做的便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集中学习,甄选出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学情的模式,并结合实践加以改良,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站在巨人的肩上,能看到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志超.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电磁场教学为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

[2]徐清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3月.

作者简介:刘国兵,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学。

注:本文为2017年度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7]PLG186。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