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如今,技工类院校在培养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时,普遍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搭建起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真正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拥有一个实习过渡阶段。本文对酒店服务专业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找出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强的优化方案。希望其能够对该专业教学效果的优化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学一体;教学方法;优化途径
“工学一体”是近年来技工职业类院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校企双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在合作企业当中得到充分的能力实践。这种“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又能够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可谓是两全其美的教学模式。本文以酒店服务专业为例,详细分析了在该专业的的工学一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酒店服务专业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一体”教学课程衔接存在漏洞
“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的课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模块,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主要包括酒店服务的常识和礼节以及酒店的运营等相关知识,学生需要在入学之初就系统的学习这些知识,并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还需要在学校的组织下系统的进行工作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设置“工学一体”教学课程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局限性,安排的课程内容不仅无法使学生更好的吸收,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相互衔接不当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和训练无法形成合理的阶段性联系。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教学过程当中,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师资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也就是说,很多理论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实践能力则会较弱,这导致此类教师无法更科学、更客观地通过实践事例来教授具体的理论知识;而部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则会疏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这类教师无法精准的将概念和抽象性理论常识传达给学生。如此一来,师资方面的缺点将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
二、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合理完善“工学一体”教学课程的衔接
其实,更为有效的“工学一体”教学课程应当是由校企两方共同承担起人才的培养任务。在学生入学之初,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学程”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个学期,并通过校内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逐步的过渡中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后,学校安排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单位当中,开始“工程”的训练。实习教学往往是打破班级限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分配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采取片区管理、合作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建立起有效地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实时跟踪观察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并对学生的时间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和指导。
在“学程”与“工程”的相互衔接环节中,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两者的前后铺垫和呼应。这就涉及到对酒店服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各个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的酒店服务特色来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安排具有地域特色和程度较高的学习课程标准。通过制定专业化的教学计划,打造具有坚实基础的实习基地,以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打造双师型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能力
如果院校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能力并行的教师队伍,那么酒店服务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将会变得举步维艰。酒店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要求学校拥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而这类教师队伍的建造则需要建立起面向市场的教师管理机制。
首先,校方要加强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工程与学程交叉式教学的同时,组织教师们进行定期的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并进行系统、规范的教师技能考核,使教师们在规定制度下自觉提升自己的双师能力。另外,校方还可以积极从企业聘请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管人员作为学校的实践指导专家,促进校内理论知识研究人员和企业实践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最后,教师们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特点,践行人道主义关怀与专业化教育并行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酒店服务专业的学习并非只是对一系列的标准化行为动作的训练,更多的是需要感受到这其中存在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整个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严谨态度的优秀专业化人才。
三、结束语
工学一体教学模式能够为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長和学习空间,使他们在具有针对性的工作环境里迅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和合作单位一定要做好彼此时间的衔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学一体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东光.新形势下如何打造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2] 陈学钊,李洪泳.机加工专业“双基地互动、双订单递进”工学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3] 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4] 吴全全.“为工作而学习”——OECD国际职教研讨会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
作者简介:蒋雪(1989—),女,汉族,广东韶关人,本科,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