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啦啦操作为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青春、活力的特点,近些年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推广,在国内高校掀起一股啦啦操的风潮。当代大学生将其从传统的业余爱好,逐渐发展为专业的体育比赛事项,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体育比赛内容。新时期,我国高校啦啦操无论是在我国体育项目中,还是国际的赛事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啦啦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并以此为基础,对于现阶段高校啦啦操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上世纪末啦啦操在我国高校广泛传播,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欢迎,随着近些年高校啦啦操赛事的不断扩大,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难度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成为我国体育事业中一颗璀璨明星。但是在高校啦啦操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管理问题,因此,想促进我国高校啦啦操的健康长远发展。还要积极立足于现阶段高校啦啦操的发展现状,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式,为啦啦操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一、现阶段高校啦啦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教师
啦啦操与其他传统体育学科有所不同,对于学生的艺术舞蹈功底和身体素质都具有很高的要求,以此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专业化的教师指导对于啦啦操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纵观现阶段高校啦啦操的教学来看,其一直不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作为体育学科的分支,学校也没有给予啦啦操教学应有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化的教师,不仅如此,实际教学时间也有限,无法给予学生专业化、全面的技能指导。除此之外,现有的教师队伍对于啦啦操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掌握也不熟练,无法科学指导现阶段的音乐选择以及舞美编排等。使得整体的啦啦操表演效果也不佳。
(二)缺乏高校系统的资金与场地支持
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不仅需要宽阔的场地、镜子,同时对于学生的服装以及道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成本就比较高,从现阶段高校的资金状况和啦啦操的教学来看,啦啦操的专业化发展还缺乏有效的资金与场地支持。现阶段高校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由于人数的限制大都是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对于自身的表演状态和效果无法观摩,因此专业的教学场地对于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格外重要。笔者认为高校这种宏观教学条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啦啦操的发展。
(三)缺乏后备力量的支持
纵观现阶段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整体上还缺乏后备力量的支持。一方面,我国的实际教学仍然受到传统应试化思维的制约,学生的课业相对繁重,教学和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学生无暇参与到高校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这种压力严重影响了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啦啦操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对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以及音乐的节奏感都具有很高的标准。而当下受到专业化训练的学生数量明显不足,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都比较低。当下高校啦啦操训练时间也有限,这些都对高校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很大阻碍。
(四)高校啦啦操整体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高校啦啦操教学和训练中,由于学生的个体爱好、身体素质的差异等,会分类展开不同内容的啦啦操教学,例如:舞蹈类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等。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于學生的要求也不相同,舞蹈类啦啦操的训练相对简单,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学生都更加青睐舞蹈类啦啦操的学习和训练。与之相比,技巧啦啦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要求比较高,整体的训练难度比较大,所花费的训练时间也较长。受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实际的学习和训练人数就比较少,在整体上看就会存在高校啦啦操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对于高校啦啦操专业化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新时期高校啦啦操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高校参与啦啦操项目运动人数的逐年增多,啦啦操项目运动的内容也不断创新。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层面上高校啦啦操的项目活动也越来越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在弘扬我国啦操项目运动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优秀的体育事业。因此,在未来高校啦啦操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现有的教师结构,完善教师队伍
在我国啦啦操比较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更好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一方面,要想更好的促进高校啦啦操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就要从教师的角度入手,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教师结构,完善教师队伍。其次高校也面向社会和第三方人才培养机构积极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强化自身的人才储备量。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阶段性教学不足,对教师展开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培训,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保障新时期啦啦操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后备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提升对高校啦啦操的资金扶持
现阶段随着高校啦啦操学习人数的增多,还要积极完善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此,无论是基层政府、教育部门还是高校自身,都要进一步提升对啦啦操训练的资金扶持、场地支持等。为啦啦操训练划拨专项资金,建立现代化的教学和训练教室,完善学生的服装及训练道具等,为学生专业化学习和训练创造条件。教学条件、训练环境以及师资力量是学生专业化学习的基础。也是高校啦啦操科学发展的保障。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实际教学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啦啦操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随着我国高校啦啦操的队伍不断壮大,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现阶段高校的啦啦操发展仍与国际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随着高校啦啦操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学条件的不断优化,整体的发展水平也逐年上升,新时期高校啦啦操的发展更加趋向于专业化和丰富化,给我国啦啦操体育竞技比赛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有效提升了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宪军,邱建钢.中国学生动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第二版)[s].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2004.1.
[2]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60-1611.
[3]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85-871.
作者简介:陈东波(1981—),男,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