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军,韩建委,何国华
(中铁十一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
中国铁建·玖城壹号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陈家坪地区,地下2层,地上33层,建筑高度为99 m,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该工程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填充墙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MU3.5,密度等级800,>12孔)。《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以及相应砌块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从不同角度做出规定,提供了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对填充墙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主体结构工程,因而存在较多诸如墙体裂缝、墙面裂缝、起壳、变形缝口部处理、外墙渗水等问题。为保证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安全和节能环保,应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建立系统流程,加强过程前后的质量控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填充墙砌体的质量缺陷[1]。
通过图纸会审,深入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尽早发现设计漏洞,对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起到预控作用。图纸会审应从抗震、节能、抗裂、防潮防水及装饰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
从汶川地震的震害情况表明,框架(含框剪)结构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有的损害甚至超出了主体结构,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1)填充墙选用轻质砌体材料可减轻结构质量、降低造价、有利于结构抗震。
2)填充墙体材料强度等级不应过低,否则,当框架稍有变形时,填充墙体就可能开裂,在意外荷载或烈度不高的地震作用时,容易遭到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嵌砌在框架和梁中间的填充墙砌体,当强度和刚度过大,在地震发生时,产生水平地震作用力,将会顶推框架梁柱,易造成柱节点处的破坏,所以强度过高的填充墙并不完全有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的方式进行处理。
1)外墙热桥部位按设计规范要求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
2)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3)机械固定系统的金属锚固件、网片和承托架等,应满足防锈要求;
4)外墙采用内保温构造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潮、防结露措施,热桥部位宜有保温或“断桥”措施。
1)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体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 mm。
2)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护层应设置在迎水面。
3)外墙各构造层次之间应粘结牢固,并应进行界面处理。界面处理材料的种类和做法,应根据构造层次材料确定。
1)填充墙砌体与梁、柱或混凝土墙体结合的界面处,在粉刷前设置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经防腐处理的钢丝网片,网片宽度可取400 mm,并沿界面缝两侧各延伸200 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裂、盖缝措施。
2)填充墙砌体与框架梁柱接槎部位、墙体预埋管线的两侧及裂缝多发位(如门窗等洞口的周边及墙体转折部位、房屋顶层的两端)必须加网防裂。
1)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砖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还应有进场复验报告。砌体的强度、尺寸、外观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砌筑砂浆用砂宜采用过筛中砂,不得混有草根、树叶、树枝、煤块等杂物;砂中含泥量、有机物、硫化物等有害物含量应符合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3]。
3)拌制砂浆用水的水质、外加剂等其他材料应符合相关规定。
为实现对砌体结构的全过程控制,对现场施工内容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核实,有效地控制质量、减少操作失误及经济损失。砌体结构施工前,应编制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拟定方案时,应考虑施工时间、施工顺序、施工起点及流向、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方案中具体的安全措施有安全用电、高处作业、交叉施工、人员上下、防暑降温、防冻防寒和防滑坠落等。
2.2.1 合理安排砌筑时间
为减少混凝土收缩对填充墙砌体的不利影响和对承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处理,填充墙砌体砌筑时间的确定,一般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高层建筑由下至上安排砌筑工序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2.2 砌筑砂浆配合比的确定
1)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材料,并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应自投料结束起算,对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120 s;对掺用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180 s。
2) 按计算或查表所得配合比进行试拌时,应测定砂浆拌合物的稠度和分层度,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调整材料用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确定为试配时的砂浆基准配合比。
3)试配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水泥用量应按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及减少10%。在保证稠度、分层度合格的条件下,可将用水量或掺加料用量作相应调整。
4) 对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后,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的规定成型试件,测定砂浆强度,并选定符合试配强度要求且水泥用量最少的配合比作为砂浆配合比。
5)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 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 ℃时,应在2 h内使用完毕。砂浆在储存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2.2.3 绘制排块图、节点组砌图
填充墙砌筑前,必须按设计图纸绘制平、立面排块图。排块时应根据砌块规定、灰缝厚度、门窗洞口尺寸、过梁位置、管线、开关、插座部位进行排列。需要注明转角处、交接处的节点组砌图。竖向不满足砌块高度的整数要求时,可由顶部后塞缝高度统一调整。
2.2.4 检查施工操作人员技能资格
此项工作应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监理单位进行抽查。对不符合技能要求的,禁止使用。并由总包单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2.5 墙下基层处理和放线复核
经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进行验收,且验收合格。确保填充墙下混凝土表面平整,当高差超过2 cm时,应在砌筑前用素混凝土找平。对墙身轴线进行放线复核,构造柱要在板底标注出位置,不可出现因放线错误造成的返工,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2.6 制作皮数杆
根据排块图制作墙身皮数杆,皮数杆可采用木质或钢质。皮数杆上应画出室内地面线、各坡砖厚度、水平灰缝厚度、墙内构件(如过梁、圈梁)位置线等,竖立于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其间距不超过15 m。
2.2.7 构造措施
此项目烧结空心砖墙体的拉结根据《西南05G701》图集进行设计。墙体应与框架柱或构造柱拉结,拉结钢筋为2Ф6,设置于水平灰缝内,竖向间距600 mm。6度设防时伸入墙内700 mm且不小于1/5墙体长度。洞口宽度大于1.5 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大于2.1 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4]。
2.2.8 浇砖
在常温天气施工时,要使用的砖在砌筑前必须提前1~2 d浇水浸湿,一般以水浸入砖的四边1 cm左右为宜,不要随用随浇,更不能在架子上浇水以免架子因承重过大而深陷。砖的含水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浇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砌筑质量。另外,浇砖还能把砖表面的粉尘、泥土冲干净,对砌筑质量有所帮助。
2.2.9 其他工种的配合
砌筑墙体的时候,需要给排水、管道工、安装电工等其他工种的配合,这样才能减少后续墙体的开凿,确保墙体的整体性。
砌砖工艺流程,见图1[5]。
1)选砖:应选择边角整齐的砖,根据前期的排块图进行试排,确定排砖的样式,若与前期排块图出入较大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绘制排块图,并作为以后标准层砌砖样本。
2)砍砖:非整砖宜选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配砖,当需要裁割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割,不得用斧子或瓦刀任意砍劈。
3)放砖:砌在墙上的砖必须放平,砖需均匀水平地按下,不能一高一低或倾斜。
4)跟线穿墙:在砌砖时,砖的上棱边要与线约离1 mm,下棱边要与下层已砌好的砖棱相对平,左右前后位置要准。当砌完每皮砖时,看墙面是否平直,有无高出、低洼、拱出或拱进准线的现象,有了偏差应及时纠正。确保每层砖都要在同一平面上。
5)自检:在砌筑中,要随时随地进行自检。一般砌三层砖用线锤吊大角看直不直,砌五层砖用靠尺靠一靠墙面看平整度。
6)留施工洞口:砌筑时按尺寸和部位进行预留,不允许砌完后再凿墙开洞。凿墙开洞会震动墙身,影响砖的强度和整体性。
7)检验批:每完成一个检验批,要求施工总承包和监理单位及时进行检验,防止出现较大失误,影响工程进度和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填充墙虽然不是主要承重结构,但其涉及的专业较多,与其他工种配合比较密切,也是交房验收阶段出现问题比较多的一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消除质量通病应从质量保证体系、组织保证措施、质量管理制度、阶段性施工质量控制、消除质量通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a.由项目部、分公司、公司按照一定周期,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实行严格的质量动态考核,对各道工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b.相关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c.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工序交接检查制度、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测量复核制度、验收制度、质量奖惩制度、质量否决制度等把控工程质量。
d.采用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事后控制阶段三阶段进行从施工到竣工验收后的保修规划。
e.制订消除质量通病的规划,通过分析,列出具有普遍性且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f.通过图纸会审,改进设计,方案优化,消除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通病。
g.监理单位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将现场情况及时通报,协助业主处理好现场事务,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1]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3-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9-42.
[4] 建筑施工手册编委员.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缩印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185-1186.
[5]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框架轻质填充墙构造图集[S].四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