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鹏 陈扬波 林 锐 周浩粤 邝鸿生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高发性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诱发因素包括药物中毒、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等,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分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等[1]。心律失常可诱发血流动力学紊乱,极大地增加了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既往研究指出,血清 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效果存在必然联系[2]。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药物较多,合理的用药对确保疗效意义重大。本研究就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 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21~74岁,平均(46±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0~71岁,平均(4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药物过敏患者,合并肺栓塞、肝功能异常患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药物患者;由电解质紊乱、药物等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珠海博康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436),150 mg/次,3次/d,持续用药治疗7 d后观察疗效,并根据临床结果调整用药剂量;若疗效较佳,则缩减用药剂量为每次50 mg,3次/d,持续用药治疗28 d,治疗疗程为 5周。研究组患者口服胺碘酮(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448),用药剂量: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间<10 min,且心率80~100次/min,口服用药,200 mg/次,2次/d;若患者无心律失常症状,且心率<80次/min,则口服用药,100 mg/次,2次/d,持续治疗疗程为5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收缩压(S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等;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乏力、腹泻、头痛、一过性心率过缓、低血压等。比较两组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关于心律失常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降低>90%;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自觉症状显著缓解,且室性心律失常下降50%~90%;无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较大改善,且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或下降<5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CRP、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SBP、LVEF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RP、S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CRP(mg/L) SBP(mmHg)对照组 64 21±5 8±4 159±19 133±15研究组 64 21±5 15±5 160±19 145±15 t值 0.291 8.906 0.339 4.339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LVEF(%) HR(次/min)对照组 64 43±7 61±10 120±15 87±12研究组 64 43±7 52±9 119±16 97±14 t值 1.976 5.328 0.436 4.38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略低于对照组的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其病理机制分为传导途径异常和电冲动起源异常,其临床表现为气促、胸闷、低血压、心悸等,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诱发心力衰竭,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年轻化、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研究中的重点课题[4]。
目前,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主要通过药物控制,包括钾通道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钠通道抑制剂等,合理正确的用药对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普罗帕酮作为临床常用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对 β-受体竞争性抑制,使心肌细胞外钠离子内流速度降低,进而缓解心肌收缩速度,降低电冲动脉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与电位时程,同时抑制心肌兴奋性,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5]。该药物可持续、迅速地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异位搏动等病症。胺碘酮作为临床常用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具有对非竞争性β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作用[6]。其属于多通道阻滞剂,同时阻断L型Ca2+通道、Na+通道、K+通道等,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对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进行抑制,减缓心肌传导速度,进而延长有效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预防微折返形成。临床上对治疗短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效果显著。此外,该药物同时具备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性,可对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进行扩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提高心肌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及心功能[7]。
既往研究显示,胺碘酮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本研究显示,经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RP、SBP、HR低于对照组,提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对改善患者血清CRP及心肌功能优于普罗帕酮,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较普罗帕酮更佳,对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28)∶42-44.
[2]张文友.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4)∶1814-1816.
[3]罗剑锋.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6)∶825-826.
[4]张海勤,赵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比较[J].临床研究,2016,24(2)∶36-37.
[5]金伟.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hs-CRP 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5)∶40-42.
[6]陈毓.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的影响差异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20(1)∶37-38.
[7]叶艮英,陈俊峰,丁少波,等.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对心律失常血清hs-CRP的影响及其比较[J].北方药学,2017,14(4)∶38-39.
[8]刘荣魁.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