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文
邻村刁志厚,年二十余,自孟冬得喘证。迁延百余日,喘益加剧,屡次延医服药,分毫无效。其脉浮而无力,数近六至,知其肺为风袭,故作喘。病久阴虚,肝肾不能纳气,故其喘浸剧也。即其脉而论,此时肺中之风邪犹然存在,欲以散风之药祛之,又恐脉数阴虚益耗其阴分。于是用麻黄三钱,而佐以生山药二两,临睡时煎服,夜间得微汗,喘愈强半。为脉象虚数,不敢连用发表之剂,俾继用生山药八钱煮粥,少调白糖,当点心用,日两次,若服之觉闷,可用粥送服鸡内金末五分,如此服药约半月,喘又见轻。
再诊其脉,没有从前之数,仍投以从前汤药方,又得微汗,喘又稍轻,又服山药粥月余痊愈。
组成 薯蓣(山药)粥,熟鸡子黄三枚。
主治 治泄泻久,而肠滑不固者。
加减 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
用法 生怀山药一斤,轧细过罗服用药七八钱,或至一两。和凉水一起入锅内,置炉上,不断搅之,二三沸,即成粥。
案例
一人,年近五旬。泄泻半载不愈,羸弱已甚。遣人来询方,言屡次延医服药,皆分毫无效。授以薯蓣粥方,数日又来言,服之虽有效验,泻仍不止。遂俾用鸡子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
盖鸡子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且较鸡子白,易消化也。以后此方用过数次,皆随手奏效。
组成 鲜姜自然汁一斤,明亮水胶四两。
主治 肢体受凉疼痛,或有凝寒遏血脉,麻木不仁。
用法 上二味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贴患处,旬日一换。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不仁者,贴之皆可治愈。即因受风,而筋骨疼痛,或肌肉麻木者,贴之亦可治愈。唯有热肿痛者,则断不可用。
方论 盖此等证心中无病,原宜外治。鲜姜之辛辣开通,热而能散,故能温暖肌肉,深透筋骨,以除其凝寒痼冷,而涣然若冰释也。用水胶者,借其黏滞之力,然后可熬成膏也。若证因受风而得者,拟用细辛细末掺于膏药之中,或用他祛风猛悍之药,掺于其中,其奏效也更快也。
奉天大东关史仲埙,年近四旬,在黑龙江充警察署长,为腹有积聚,久治不愈,还奉求为诊治。其积在左胁下大径三寸,按之甚硬,时或作痛,呃逆气短,饮食减少,脉象沉弦。此乃肝积肥气之类。俾用生鸡内金三两,柴胡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半,日服三次,旬余痊愈。
(注:方中的1斤=16两=500克,1两=31.25克,1钱=3.125克)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