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圣人崇拜情结,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对“文圣人”孔子的崇拜,而与“文圣人”并肩的便是“武圣人”关羽。民间有“夜读春秋文夫子,单刀赴会武圣人”的说法。
关羽殁后,其先主刘备曾经在湖北当阳玉泉山修建关羽祠。唐朝时,关羽也曾经作为64位名将之一入武庙奉祀。但总体来说,在这几百年间,关羽的神迹并不突出。真正让关羽登上神坛的时代是宋代。彼时,宋朝的多位皇帝屡次加封关羽“衷惠王”“武宁真君”“武安王”等封号,在各地也兴建了许多关帝庙。明朝时,皇家不仅下令在各地修建关帝庙,明神宗还下旨赐天下所有的关帝庙皆为英烈庙。至清代时,全国关帝庙的数量甚至多于孔庙。
山西解州关帝庙规模宏大,为世界“武庙之祖”。
湖北当阳关陵庙
解州关帝庙、当阳关陵、河南洛阳关林庙被称为全国﹃三大关庙﹄。
河南洛阳关林庙
解州关帝庙、当阳关陵、河南洛阳关林庙被称为全国“三大关庙”。在众多的关帝庙中,这三座与关羽有着颇为深厚的渊源。
位于关羽出生地和成长地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是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被称为世界“武庙之冠”“武庙之祖”。《解州全志》中记载:“关圣庙在城(解州城)西门外,南面条山,北负硝池,创自陈、隋,宋大中祥符间(公元1008—1016年)重建。”在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一场大火将解州关帝庙焚毁。次年,康熙皇帝亲临解州时发帑币千两重修。10年后,关帝庙重现其貌。从宋大中祥符年间至中华民国七年,解州关帝庙共进行了32次维修。
福建东山岛关帝庙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东山岛人尊关公为“帝祖”,旧时有“户户悬挂帝祖像,家家都是关帝庙”的风俗。
解州关帝庙因位于关羽的出生地,所以在众多关帝庙中显得格外重要。解州关帝庙占地22万平方米,属传统的“前朝后寝”的宫殿式布局。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与春秋楼。庙内悬挂着皇家御赐的“神勇”“万世人极”“义炳乾坤”匾额。此外,庙内还悬挂着地方官员赞颂关羽“忠义”精神的匾额和楹联。相较官方匾额是为了尊崇关帝品性,以此巩固统治、稳定政权而言,解州关帝庙内悬挂的民间匾联大多带着质朴的期盼,多是为祈求得到关公的神佑。比如,民国时期十八家商号共同捐献的“普济商民”匾额,就是祈祷关公能为他们的生意保驾护航,庇佑民众。
关陵庙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它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坐西朝东,面临沮水,与景山遥遥相望。《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孙权把关羽首级献给曹操,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西北。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
宋代以前,关羽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隐的土丘。南宋时襄阳太守王铢对关羽墓培土加封,并“始建祭亭,环以垣墙,树以松柏”。其后历朝历代均对关羽墓加以整修和扩建,到明朝的时候正式建为关陵庙。关陵庙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进山门便是神道碑亭。过了碑亭,中轴线上依次是“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中轴线两旁尚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建筑。正殿大门上方有“威震华夏”金字匾一块,为清同治皇帝亲笔御书。
洛阳关林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是洛阳三大人文景观之一。庙内因埋葬着关羽的首级而香火极旺。古时帝王坟墓称陵,王侯坟墓称冢,百姓坟墓称坟,圣人坟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于是关墓亦称“关林”。
关林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其建筑布局按照帝王宫殿而建,其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石狮甬道被誉为“关林三绝”之一。38根石柱上雕刻有104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因此也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春秋殿前有旋生和结义两株奇柏,为“关林三绝”之一。相传,关羽曾在此盘旋升天,久而久之,左边的柏树就长成盘旋的形状。千百年来,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道德的榜样受到民众的敬仰。每年9月29日,关林庙都会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海内外很多华人都会在那天前来拜谒。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在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不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可以寻到关帝庙的踪影。关帝庙中,既有恢弘的皇家建筑,如承德关帝庙,也有偏僻乡野的简陋屋棚,虽不奢华,但也香火旺盛。旧时边疆地区苦寒,频有战事,更需要关公的“勇猛”和“忠诚”来鼓舞士气,所以也会修建关帝庙。这也颇符合关老爷的品性,不问权贵,不计贫贱。
日本横滨关帝庙
拉萨关帝格萨拉康
《重建庙记》元·郝经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