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杨洪基唱的这首歌在大街小巷传唱时,我不过七八岁的年纪。每天,我都陪着外公和外婆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年幼的我看不懂电视剧里群雄纷争的历史风云,但对“红脸、绿衣、美髯公”的关羽却印象深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一生追随刘备,忠义勇武,坚贞不二。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称其“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后世之人更喜欢称他为“关老爷”“关公”“美髯公”。这种民间味道甚浓的称呼,实实在在透露出了人们对他又敬重又喜爱的情愫。
《三国志》中关羽的出场写得简单极了,一句“亡命奔涿郡”便交代完毕。《三国演义》里那句“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虽有着演义与传说的味道,但颇符合世人对关羽的想象——嫉恶如仇,除暴安良。单此一句,便将关云长的“仁”与“勇”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义”与“忠”则毫无保留地给了他的兄弟和主君。刘备、张飞对他“恩若兄弟”,所以他随时准备为他们舍生取义。而“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实打实地展现了关羽对刘备的一颗忠心。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有很多,但一生做到“忠勇仁义”,在身后能被儒、佛、道三教共同尊崇,被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封,被民间尊为神灵,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一枚符号的,关羽算是独一个。他能登上神坛,受世人奉祀,大概源于他的人格里所蕴含的精神被各个时代所需。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商人、武士,亦或文人、农民,似乎都能在关羽那儿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
在儒家,关羽是关圣帝君、武圣人,与孔子齐名;在道家,他被奉为伏魔大帝;在佛家,他被尊为盖天古佛伽蓝菩萨;在民间,人们又尊称他为关公、武财神。无论是官方史籍还是民间传记,有关关羽的记载与传说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元末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是让关羽的忠义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即便是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也都听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也都曾敬佩关羽受伤后进行刮骨疗毒时仍谈笑如常的坚强意志。数百年来,流传于街巷的童谣、墙壁上的年画、茶馆里的评书、戏台上的演绎等,带着各个时代的色彩,把关公的形象和故事一代代地向下流传。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有很多,但在身后能被儒、佛、道三教共同尊崇,被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封,被民间尊为神灵,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一枚符号的,关羽算是独一个。?
宁波关帝庙
历代皇权的稳定需要一个维护正统道义的形象来维护,正因为如此,贴着“忠义”标签的关羽备受统治者的推崇。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使关羽归顺,上表朝廷后,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只是当时很小的一个爵位。关羽兵败当阳被孙权杀死后,蜀后主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宋代,关羽被敕封为“显烈王”“忠惠王”“武安王”。到了明代,他被皇帝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明朝皇宫和皇城的多个门内皆供有关帝圣君像,民间也随之对关羽有了“关帝”之称。清朝时,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拜达到了顶峰。满清尚武,把关羽视为“守护神”。每次出战之前,军队都要拜关公以祈求护佑。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内供奉着关公画像,努尔哈赤也被称为“白面关公”。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入关后的10位清朝皇帝中,共有8位皇帝先后13次封谥关羽。光绪帝钦封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封号长达26个字,可见当时清廷对关羽的推崇。
《壮缪侯庙别友人》唐·郎君胄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石家庄关帝庙,又名崇宁真君庙。
常见的关羽形象有横刀关公、立刀关公和骑马关公。横刀关公在民间被称为武财神,有着招财、守财、保平安之意。关羽忠义、守信用的品质正是商人所看重的,故明清以后,商人们渐渐把关羽作为出门在外的守护神加以供奉。而立刀关公代表着关羽讲义气、顾大局的形象,因此被视为是忠义之臣的化身。骑马关公借着关羽骑马“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有祈愿“马到成功”之意,一般不用来供奉。
“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加诸在关羽身上的封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显赫。他也由一名武将逐渐成为一种精神信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民间,关公几乎成为了一位万能之神。他可以呼风唤雨,可以镇压外敌,可以招财进宝,还可以保佑平安生子。据说在山西运城,如果小孩多病,或与父母八字不合,便有长辈将他带到山西常平关帝家庙崇宁殿前的柏树上系红绳,认关老爷当干爹,以求庇佑。
关公所代表的“忠、义、仁、勇”等精神,是古人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德的理解与诠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与信念支撑。即使在中西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关公精神依然能够穿越时空、跨越阶级,成为全球华人所共同尊崇和认可的价值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