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8-04-24 05: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氟康唑早产儿肝功能

王 霞

(铁岭市妇婴医院新生儿科,辽宁 铁岭 112000)

随着我围生医学的进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普遍开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上升,新生儿真菌感染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NICU 内广谱抗生素应用,且加上不断增多的侵入性诊疗手段,由于疾病需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在NICU已经被广泛使用,新生儿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3位常见原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6%~9%,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则高达10%~16%,病死率为20%~60%,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重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所以对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这一特殊群体预防真菌感染尤为重要,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2016年收治的90例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采用小剂量氟康唑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2016年收治的1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胎龄28~32周和(或)出生体质量<1500 g;② 患儿静脉留置导管尖端插入上腔静脉时间>7 d,排除先天性疾病和遗传代谢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氟康唑治疗组90例及对照组88例,预防组 男46例,女44例,对照组男43例,女45例 胎龄预防组(30.5±1.3)周, 对照组(30.2±1.5)周,出生体质量预防组(1270±122)g, 对照组(1278±118)g,两组病例治疗前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常规检查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预防组出生第3天起给予氟康唑针3 mg/(kg·d)静脉滴注,每周2次,直到患儿肠内喂养达到120 mL/(kg·d)拔出深静脉置管,对照组不进行氟康唑预防。所有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保暖,监护,抗感染,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过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真菌感染情况(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肺炎,肠炎等);②2、4周对两组患儿肝功能进行检查主要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SPSS18.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①两组患儿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②两组患儿真菌感染情况比较:预防组发生真菌感染1例,发生率1.1%;对照组发生真菌感染7例,发生率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肝功能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肝功能比较(±s,d)

组别 总胆红(μmol/L) 直接胆红素(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U/L)2周 4周 2 周 4周 2周 4周预防组 140.5±16.5 74.4+20.1 21.2±4.5 12.2±2.8 41.4±7.3 37.2±7.1对照组 137.1±12.8 68.8±20.1 20.6±5.0 12.0±3.7 44.7±7.7 33.7.7±6.6 t 0.173 0.916 0.096 1.287 1.182 1.51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儿真菌感染情况比较

3 讨 论

我围生医学的进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普遍开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上升,早产儿因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屏障未发育完善,且需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反复侵入性操作,因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需长期静脉高营养,PICC可减少反复组织穿刺,避免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风险,所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在NICU已经被广泛使用,导致早产儿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发繁殖,导致炎性反应和组织器官损伤的疾病过程[1],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带来一系列近,远期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神经胸发育异常。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重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新生儿真菌感染以念珠菌为主,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3位常见原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6%~9%,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则高达10%~16%,病死率为20%~60%,所以对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这一特殊群体预防真菌感染尤为重要,目前国内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为氟康唑,吴婕翎等[2]亦有研究显示氟康唑可明显减少真菌定植,从而减少真菌血症发生率。国内外均有报道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的有效性。预防性氟康唑治疗被英美等发达国家NICU作为标准化临床措施,氟康唑市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最常用的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3],本单位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早产儿应用氟康唑进行预防取得满意疗效,且无明显肝脏及消化道不良反应,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对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早产儿积极采用小剂量氟康唑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可靠,药物耐受性良好。

[1] 李秋平,封志纯.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01-806.

[2] 吴婕翎,李文成,杨杰.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感染[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2):82-84.

[3] Pappas PG,Kauffman CA,Andes D,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candidiasis:200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09,48(5):503-535.

猜你喜欢
氟康唑早产儿肝功能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HPLC法测定福司氟康唑含量及有关物质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氟康唑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IL-6、TNF-α、IL-8的影响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