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2018-04-24 02:43何珍殷道根黄俊芳段学燕叶永秀罗斌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9期
关键词:慢性病高血压社区

何珍 殷道根 黄俊芳 段学燕 叶永秀 罗斌

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导致心血管及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1-3]。世界范围内25%~35%的成年人群为高血压患者[4]。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数的3.43%,每年高血压医疗费用支出高达318.9亿元,高血压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总卫生费用的5.61%[5]。然而,高血压仅依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难以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社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其中以控制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手段的社区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6-8]。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并评价本活动实施的效果,探索建立可推广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居住在本辖区的18岁以上在册在管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纳入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居住在本社区;有随访记录。排除标准:精神异常的患者;依从性不高的患者;正在参加其他研究项目的患者;伴有其他严重躯体障碍的患者。最终选定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352例为干预组,另外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36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三级管理方法,定期做门诊随访;干预组开展3个月(2017年5-8月)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体如下。

1.2.1 社区动员 前期进行充分的宣传动员,通过宣传单、海报、社区义诊进行社区动员,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宣传单,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宣教,鼓励高血压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1.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效果评估》问卷,问卷的设计咨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相关专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婚姻状况、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等)、高血压基本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行为因素、血压值等。

1.2.3 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由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进行高血压知识讲解,医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通过医务人员的讲解、分享、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维持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1期包括6次课程,每周末开展1次课程。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高血压药物管理、高血压饮食管理、高血压运动管理、高血压并发症管理以及高血压自我监测管理等内容。参与者能够免费监测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并作为基础指标。

1.2.4 质量控制 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统一研究标准。研究资料的收集均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数据进行统一编号,双份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保证资料录入的正确性。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8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主要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防治措施、高血压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关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精神紧张与高血压的关系、每天盐摄入量标准、BMI标准。(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8项高血压相关行为,包括高血压治疗方式、是否忘记服药、症状改善是否停药、吸烟、饮酒、合理膳食、血压监测、适量运动。(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Excel 2007进行整理,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对8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对8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行为改变比较 干预前,两组8项高血压相关行为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适量运动”外,干预组其他7项高血压相关行为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表1(续)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行为改变比较 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mm Hg,(±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mm Hg,(±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352)131.8±18.2123.8±12.582.8±11.680.7±12.3对照组(n=360)130.9±20.1130.8±19.682.9±12.884.9±10.6 t值 0.63 5.67 -0.11 4.88 P值 0.53 0.00 0.91 0.00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

3 讨论

当前高血压管理以社区三级管理模式为主,高血压患者的失访率高,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方式。患者往往依从性不高,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导致高血压控制效果有限[9-13]。与传统三级管理模式相比,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让患者对自己负责,依靠患者自身进行血压控制和管理,患者之间相互促进,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指导[14-16]。

近年来,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探索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先后共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超1 200人次参加,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对8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适量运动”外,干预组其他7项高血压相关行为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高血压控制效果更加显著,这一结果与文献[2,6,9,17]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适量运动”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社区支持、生活习惯、缺乏专业指导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推荐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项目有骑自行车、慢跑、快步走、有氧操、气功、太极拳,由于缺乏专人指导,社区缺乏运动氛围,高血压患者运动情况改善并不明显。

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讲解高血压基本知识,指导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高血压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这种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模式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医护人员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治疗,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18-21]。因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模式应当在社区推广。

但本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流动性较大,研究对象户籍人口只占36.66%,大多数研究对象为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少数研究对象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退出,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该活动的实施效果。(2)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积极参加该活动,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但部分慢性病患者对该活动持观望甚至不信任的态度,部分学员并没有坚持参加所有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课程,甚至个别学员中途退出,导致活动实际效果有所局限。(3)本研究评估周期较短,且未对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远期效果做进一步评价,因此,该活动远期效果如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4)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研究对象有更强烈的学习愿望,评估结果难以代表社区所有高血压患者。

下一步,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扩大研究样本量,扩大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实施范围。首先,广泛开展社区动员,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大对社康中心工作内容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社康中心,了解社康中心慢性病管理模式,改善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程度。同时,对完整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学员给予奖励,提升该活动的吸引力,为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探索建立群众可接受的服务模式,鼓励更多的慢性病患者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扩大该活动的覆盖面,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提升对流动人群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最后,完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内容和形式,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健康教育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提升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需完善该活动模式,扩大该活动的实施范围。

[1]胡红艳,林晓洁,文燕,等.老年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66-69.

[2]潘海英,张良根.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1):28-30.

[3]赵红梅,崔广伟.饮酒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5):6-9.

[4] Liddy C,Johnston S,Irving H,et al.The Community Connection Model:implementation of best evidence into practice for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J].Public Health,2013,127(6):538-545.

[5]韩延柏,汪宏莉,陆涛,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肥胖参数与高血压风险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927-930.

[6]王琛琛,洪忻,秦真真,等.南京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效果评估[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0):975-978.

[7]邹振宇,周俏棋,洪晓华,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115-118.

[8]王蕴强.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0):153-156.

[9]冯浓萍,彭子日,黎冰玲,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活动效果评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0):799-801.

[10]张煜,曹薇薇.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2):12-14.

[11]陈晓勤,吴丽萍,尹俊,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A):2557-2558.

[12]黄晓春,徐雯艳,王智慧.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护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8):77-81.

[13]李惠.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8-59.

[14]王响,张祎然,赵卫国,等.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模式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317-6318.

[15]李汉兴,廖海彬,郑美琼,等.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1):146-148.

[16]徐志杰,戚麟,蔡博宇,等.社区医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慢性病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10):957-959.

[17]黄昱,刘嘉聪,岑雁翀,等.广州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121-123.

[18]罗辉娥,陈文贵,马厚蓉,等.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血压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1):83-84.

[19]王荣英,贺振银,赵稳稳,等.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7):1989-1993.

[20]曹丛,郭秀君.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54-57.

[21]吕兰婷,邓思兰.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7):1-7.

猜你喜欢
慢性病高血压社区
《全国高血压日》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社区大作战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