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优化研究

2018-04-24 02:53陈文娟陈强强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通识兰州问卷

陈文娟 陈强强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1],2012年国家教育部进一步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强调“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中国教育信息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2]。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这一概念,随之其迅速成为热点[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使人才培养理念从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方向转变,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日益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与重视[4]。

网络通识课将名校、名师、名课聚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解决了高等教育院校由于师资资源不足导致的通识课门类单一的问题[5]。网络通识课教育教学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给予学生多样化选择,学生可以足不出校地聆听各大名校专家的精彩讲解,丰富了通识课程选修课的资源,优化了通识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

网络通识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备受行业关注。其在数量上已有很大发展,但在质量上普遍达不到通识教育目标的要求,其监督管理模式单一,运行效率低下,造成网络通识课资源的浪费[7]。

本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自上而下地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优化提出建议,提高网络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网络通识课的积极性,使网络通识课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2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为了便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此次研究均以纸质版的形式发放,进行实地调查,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2.1 问卷设计。问卷共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网络通识课开设的现状,第二部分为网络通识课的学习情况,第三部分为网络通识课的监督与考核,第四部分为网络课程的反馈。

2.2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此次调查从2017年3月至6月中旬,共持续10周,问卷发放主要是针对甘肃省两大高校(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的学生。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104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其中4份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6.15%。问卷具体发放情况:甘肃农业大学发放51份,其中1份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8.03%,兰州城市学院发放53份,其中3份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4.33%。

3 结果与分析

3.1 网络通识课开设的现状。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都处在网络通识课探索运行的初期阶段,学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网络公共选修课,每生每学期最多选两门,在第二至第七学期完成公共选修学分的修读,每人在毕业之前必须完成8个学分。

3.1.1 学生迫于学分需要而学习网络通识课。如图1所示,兰州城市学院76%的学生和甘肃农业大学78%的学生认为学习网课是“学校学分认定的要求”,而其他四个选项占的比例甚少,这表明学生认为学习网络通识课是为完成学业任务。

图1 选择网络通识课的客观原因

3.1.2 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制。由表1可以看出,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选择网络通识课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空间不受限制,这一原因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

表1 选择网络通识课的主观原因 (%)

3.1.3 课程开设内容丰富,学生选择多样化。如表2所示,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开设的网络通识课均涉及人文类(世界古代文明、中国古代史等)、社科类(中国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类(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全球变化生态学等)、艺术类(音乐鉴赏、美学原理等)等学科,所有课程均有学生选择,表明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其中选择艺术类的人占48%,而仅有17%的学生选择了人文类课程,说明学生选择偏向艺术类。

表2 网络通识课开设情况 (%)

3.2 网络通识课的学习情况。据调查,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网络通识课的开设时间每学期均为三个月。

3.2.1 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自主学习。由图2、3可知,两大高校中“课程到期前快速学习”的学生(城院占比48%,农大占比40%)和“空闲时间学习”的学生(城院占比36%,农大占比38%)占比都高,表明两大高校中存在大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完成网络通识课的学习,不能很好的适应网络通识教学环境。

图2 学习时间安排

图3 课程完成程度

3.2.2 学生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差,网络通识课监督不力。表3所示,从整体来看,两大高校学生选择“不看只播放视频”的比例最大,并且存在第三方软件刷课现象,表明学生对网络通识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差;另一方面,学校对网络通识课运行监管不严,同时也造成网络通识课资源的浪费。

表3 学习态度 (%)

3.2.3 学生解决问题过分依赖网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交流。从表4可以看出,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网络通识课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最主要的解决方式是上网寻求答案,其次是在播放的视频中找答案,只有少数学生找老师,说明网络通识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表4 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

3.3 网络通识课的监督与考核

3.3.1 网络通识课监督体系单一。图4可知,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都选择了“播放视频中出现的习题”和“课后作业正确率”,没有填写“其他”这一开放性选项,说明两大高校网络通识课监督管理体系都过于单一,除表中两项之外没有更好的监督方式,即学校应设置完备的监督管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网络通识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图4 网络通识课的监督

3.3.2 网络通识课的考核方式之间缺乏衔接。由图5看出,两大高校最终考核方式占比最大的是“网络考试”(城院占比84%,农大占比96%)和“学习进度”(城院占比84%,农大占比96%),而很少有学生参与“网络见面课签到”和“参加论坛”来提高网络通识课的成绩,表明网络通识课涉及多种考核方式,但学生只参与其中少数考核方式也能通过考试,体现出网络通识课考核方式之间缺乏衔接。

图5 网络通识课的考核

3.4 网络通识课运行效果不容乐观。由图6看出,在调查学生对网络通识课的看法时,82%的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和72%的兰州城市学院认为网络课“监管体系不完善”,70%的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和66%兰州城市学院的学生认为其“学习时间紧张”,62%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和54%兰州城市学院的学生认为其“没有学习动力”,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其“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化”。由此表明,网络通识课在推进的过程中其运行效果不容乐观,要完善网络通识课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督。

图6 对网络通识课运行的看法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通过对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进行网络通识课教学的调查研究,整合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1 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网络通识课教学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安排灵活地学习。调查显示,这也是吸引学生学习选修课时选择网络通识课的最大亮点。

4.1.2 学生对网络通识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学习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少数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4.1.3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通识课的开设是一种进步,然而网络通识课在教学方面并没有传统教育的优点,只是将传统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搬到网上,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并且网络通识课教学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教”,却忽略了教学环节中的“学”,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4.1.4 网络通识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自觉,但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只是为获取学分而学习,甚至有些学生只是打开学习界面而不去学习;网络通识课本身的监督方式单一,监督作用不明显,而学校也没有相匹配的监督体系,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1.5 网络通识课虽有多种考核方式,但考核方式之间不是环环相扣,漏掉其中一种考核方式也能通过考试,这种投机取巧的考试方式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4.2 对策与建议

4.2.1 提高网络通识课的重视程度。无论是教务管理部门、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提高对网络通识课的重视程度,更深的了解网络通识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做法:学生在选课之前,教务管理部门应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开设网络通识课宣讲会,给学生传达学习网络通识课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老师应及时督促学生网络通识课的学习;在班级为应安排班干部及时做好老师和学生间的反馈工作。

4.2.2 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做法:老师应通过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网络通识课应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网络通识课能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向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2.3 配备高素质课程辅导教师,增强师生线下互动,答疑解惑。具体做法:线上问题,线下解决,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咨询学校配备的相关专业辅导教师,解答疑惑,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8]。

4.2.4 学习注重过程管理。与线下学习相比,学生学习时间安排自主性更加突出,个人学习差别较大。具体做法:继续保持“假期兼学期”这两个阶段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宽裕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针对个别自我管理较差的学生,将进一步增进线上管理,由后台适时对学生发出提醒信息,促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要求。

4.2.5 完善对网络通识课的监督惩罚机制。具体做法:学校教务处在开设网络通识课之前制定 《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办法》;禁止作弊软件的使用,制定惩戒刷课制度,对刷课现象严重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处分;对网络通识课的学习也应设置奖励机制,如对网络通识课完成程度优秀的学生奖励荣誉证书或加志愿者学时等。

4.2.6 加强考核方式之间的贯通性。具体做法:网络通识课最终考核成绩由线下网络考试+网络通识课学习进度+见面课签到情况+发表论坛四部分组成,平衡各部分所占比例,学生必须参与每个部分的学习,并且达到相应的比例才能通过最终的考核,缺少任意一环节,都不能通过最终考核。

项目名称:“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0608

[1]王政嘉,王冰洁,姜文虎.网络通识课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4,16(02):20~22.

[2]朱再春.高校公选课实施网络化教学初探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2015,31(04):32~33.

[3]陈树伟.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优化思考——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 13(04): 50 ~ 51, 4.

[4]戴红,安继芳,常子冠,等.基于网络学堂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 [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88~ 93, 104.

[5]江红霞,李竹林,段玉玺,等.高等农业院校网络通识课管理与应用实践 [J].农业网络信息,2015(05): 145~147.

[6]胡冰阳.智慧树MOOC平台在高校网络通识课的实践探索——以 《职场沟通》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9):144~145.

[7]杨科,李永.对高校网络通识课程建设的思考——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J].教育观察 (上旬刊),2014, 3(09): 50~ 52.

[8]姚远峰,赵红波.高校引入网络通识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4):110~114.

猜你喜欢
通识兰州问卷
我的兰州梦
兰州琐记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问卷网
通识少年·拿破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