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4-24 09:16李盛基赵成民
时代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吉林省因素影响

李盛基 赵成民 许 凤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一、引言

我国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缩小了改革开放后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1]。但是最近几年东北地区较单一的产业模式使得东北地区再次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困境,地区产业发展过度依赖于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由于技术限制,使得对产品深加工的程度低,所获得的附加值也低。因此,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省份,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的有效途径,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影响产业布局和组合的因素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区位因素己经不能完全解释是如何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的,而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及其流动性、区位和市场、政策及文化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2]。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赤松要的雁行理论、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以及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影响较为深远。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着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周江红等(2009)认为产业转移是由推力、拉力和阻力构成区际产业转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产业区际转移起着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企业利润空间区位决策、产业及区域生命周期演化规律以及政府经济政策调控导向是促进区际产业转移力的重要因素[3]。李小庆和袁白鹤(2011)利用皖江城市带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规模、劳动力成本和路径效应对吸引外来资金均有正向拉动效应,并提出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应对措施[4]。贺曲夫和刘友金(2012)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特征分析表明,现有产业转移基本遵循梯度转移规律[5]。檀世凯(2012)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为三个部分,即经济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及其他因素,对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6]。刘红光和李浩华(2014)认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7]。

综上所述,国内外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研究,对省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文献较少,且较少关注产业承接的定量测度和影响因素研究。据此,本文采用2003年至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 6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

三、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及其流动性、区位和市场、政策及文化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量化。如表1所示。

1、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吸引投资者在吉林省进行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因此,本文选取人均邮电业务、铁路运营里程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床位数比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代理变量,以此反映吉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基本承载能力。2、市场发育程度及产业发展。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就会加快。为了衡量市场发育程度,本文选取人均生产总值作为量化的标准。经济发展会自发的促进三产结构的变化。当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该地区产业结构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由工业带动第三产的发展,所以,第三产业总值可以衡量某一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本文选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作为衡量指标。3、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体现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越高,吸引投资者投资的吸引力就越强,也就意味着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较强,因此,国际化程度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外贸出口总额作为衡量指标。4、生产要素。一般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及科技等,但对于某地承接产业转移时,除资本外,更多的受限因素是劳动力素质。因此,本文选取科技人员和从业者人数作为科技和两栖就业规模的衡量指标[8]。5、政府政策和资源环境。吉林省能够生产较为廉价的原材料和资源,同时,政府在土地价格和税收政策方面可以吸引与吉林省农产品相关的东部产业向吉林省转移。因此,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扶持和税收政策及资源环境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可以选取能源生产总量和税收收入水平作为衡量指标。

本文所选取的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中,人均邮电业务、铁路运营里程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床位数比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占GDP比、人均GDP、能源生产总量、外贸出口总额及总税收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科技人员总数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因变量承接产业转移的数据来源于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吉林省商务厅、吉林省招商局网站。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计量结果的影响,对于绝对变量均取对数。

表1 变量定义

(二)构建模型

根据公式(1),可得具体的计量模型分别为:

计量公式(2)式中,Y为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YDL为人均邮电业务,TLYY为铁路运营里程数,WSCW为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床位数比,GDTZ为固定资产投资,KJRY为科技人员总数,NY RK为农业人口,DSCB Z为第三产业占GDP比,RJGD P为人均GDP,NYSCL为能源生产总量,WMCKL为外贸出口总额,ZFSSL为总税收。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如果采用截面数据,苦于有限的样本区域而无法满足参数估计所需的数据量,相比之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纵向横跨一定的时间,对于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具有简单而操作方便的好处。因此,本文认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较为合适的研究方法。

(三)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定量分析

通过公式(2)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科技人员总数、第三产业占GDP比及能源生产总量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在公式(2)的基础上,删除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自变量,重新进行回归估计。

表2 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如表2所示,2003年至2015年回归结果显示,R-squared为0.9867,F-statistic为31.8270,D W值为2.46107,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回归可以看出,人均邮电业务、铁路运营里程数、农业人口、人均GDP及税收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代理变量人均邮电业务、铁路运营里程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床位数比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吉林省提高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更有利于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市场发育程度及产业发展的代理变量人均GDP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吉林省较低的人均GDP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吉林省人均GDP越低,劳动成本也就越低,较低的生产成本更加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投资,同时,人均GDP水平越低,吉林省的产业梯度系数也处于较低水平。

国际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外贸出口总额对承接产业转移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吉林省重要的基础经济,外贸占吉林省GDP比重较低,吉林省并不是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所以,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并没有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影响[9]。政府政策的代理变量税收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系数较高,说明吉林省政府的经济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生产要素的代理变量农业人口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吉林省丰富的两栖劳动力资源可以成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东部地区之所以转移产业是因为东部地区的劳动成本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吉林省廉价的两栖劳动力资源可以成为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的主要动力。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03年至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 6统计软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市场发育程度及产业发展、生产要素、政府政策是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较为积极的影响因素。其中,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及产业发展、政府政策等影响因素对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吉林省丰富的两栖劳动力资源和政府政策是吉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10]。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以充裕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制定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规划,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其次,针对东北地区潜在的“两栖”劳动力资源,我们必须为承接产业的载体——“两假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要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多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道路、水、电、通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对转移企业和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把招商引资项目尽可能安排进工业集中区,以达到集约利用土地、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政府要出面积极扶持强优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最后,东北地区应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适度承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良好的产业协作配套条件,重点引进有利于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有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构筑东北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李小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1(5).

[2]檀世凯.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3]张婷婷.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证比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9(1).

[4]张继焦.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闪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31).

[5]刘红光,李浩华,王云平.中国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总体特征与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

[6]贺曲夫,刘友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基于2000-2010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2(12).

[7]胡安俊,孙久文.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J].经济学:季刊,2013(4).

[8]孙久文,彭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4).

[9]贾兴梅,刘俊杰.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时代经贸,2015(1).

[10]邱小云,彭迪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承接产业转移钻石模型”的视角[J].时代经贸,2015(12).

猜你喜欢
吉林省因素影响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登泰山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