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4-23 12:51肖瑶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肖瑶星

摘 要 为了制订出科学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训建设、教师技能建设、其他措施等方面探讨改進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MOOC;实习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3-0115-03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raining construction, teacher skill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in order to formulate a scientific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tim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MOOC; practice management platform

1 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移动网络互联互通,移动用户规模庞大[1],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带给人们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产生许多安全问题。如今,信息安全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2]。国内随着《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信息安全产业将逐步规范,业内普遍认为信息安全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巨大,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成为热点[2]。

2 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它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3]。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教师经过调研后,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确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特别是在当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环境下,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是以网络配置、网络攻防、服务器安全配置为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缺少信息安全方向的专业教师,有些信息安全方向的专业课程出现无人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的局面,只能被替换,导致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相似度较高,无论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都不能体现信息安全的个性和特点。

课程内容亟待改进 信息安全技术更新换代较快,而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多半存在滞后性,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学习的部分知识点有可能已经过时,所掌握的技能距离工作单位的要求相去甚远,缺乏竞争力,需要继续进行培训。

实训条件不理想 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信息安全的专业实训设备,导致部分课程只有理论,没有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取消部分专业课程的开设。原有的基础实验室存在设备老化、陈旧等问题,而基于新技术的实训设备配置要求较高,不能正常开展新技术的实训教学。

教师技能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常年在学校工作,与信息安全行业接触不多,缺乏真实环境的工作经验,知识技能更新较慢,对于信息安全岗位技能的侧重点了解较少,实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开展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3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现有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与企业进行沟通、探讨、合作,根据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情况,探索新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信息安全管理与维护的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信息安全相关工具及渗透测试相关知识,具备网络安全产品配置管理能力、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渗透测试能力、网络安全加固与修复能力、安全方案制作与实施能力,能够胜任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等岗位工作,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体系 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更新快,每年都会选择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开展研讨会,借鉴企业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培训经验,由企业主导,根据专业典型岗位,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如表1所示,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构建课程体系。因为企业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全面的信息安全技能,由他们主导制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社会需求。

课程体系主要由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岗位综合课程构成。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岗位基础课程中的移动互联基础、JAVA编程基础、Linux应用基础等课程;而后进入专业特色的岗位核心课程,如Linux系统安全、安全行为管理、无线网络及安全、渗透测试等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最后在专业的岗位综合课程如网络安全加固、信息安全专业项目开发与设计中完成信息安全综合性大项目,将之前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串联,提升自身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深化对于信息安全整体框架的理解,为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

课程建设 与企业合作建设岗位核心课程,并且每年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以当前工作岗位需要的成熟技术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保证课程对于工作岗位的有效性。同时开设符合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新技术课程,如企业级云计算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加学生的技能点。

根据学生的素质有选择性地采用企业的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企业的培训教材相对于市面上的教材具有更多的实训项目,有助于教师的实训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发教材,以实训为主。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不喜欢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喜欢动手操作,选择实训为主的教材,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也方便学生课下进行学习、练习。

部分课程由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完善教学人员的构成,增强教学效果。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开展信息安全讲座,增长学生的见识。

课程采用工作中的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在机房进行教学,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效果,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抗压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技能点在项目中的作用。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可建设在线MOOC或引进MOOC,丰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时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程度,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实训建设 向学校申请资金购买信息安全实训设备,更新原有设备配置,以满足云计算等新技术实训要求。实训场地尽量还原工作环境,能用真实机器操作的实训就不采用模拟器,使学生减少以后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期。专业在大三开设顶岗实习课程,通过岗位实践,使学生掌握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工作流程、职业技能,为以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为了便于同校外实习的学生联系,即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顶岗实习课程采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实习管理平台进行管理。

教师技能建设 通过企业的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使之能够跟上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同时,教师可在假期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深化对信息安全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技能的理解,增加实践经验。定期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高职院校教师的交流活动,让教师离信息安全的行业动态更近一些。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安全的相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了解当前的技能需求,促进自身更新知识技能体系结构,加强院校间的教师沟通交流。

其他措施 建立工作室,组建学生兴趣小组,专业教师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教师,建立学生兴趣小组QQ群,上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信息安全职业技能比赛及其他相关竞赛,让学生有对外交流的机会,了解自身的不足;开展课外学习,培养有上进心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在工作室中开放信息安全实验设备,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与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工作后对于学校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实训设备、课程内容的意见,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引导毕业生与学校在读的学弟、学妹建立沟通的桥梁,向他们传授学习经验和工作经验,有利于他们了解信息安全行業及对应岗位工作,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及以后的职业定位。

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业者能力的证明[4]。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信息安全相关认证的考试内容,引导学生参加信息安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升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思路。信息安全与管理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专业,因此需要开展社会调研,与企业及时沟通合作,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探索,才能制订出科学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宏旭,向文欣.“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153-154.

[2]唐宏.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216.

[3]杨小东,麻婷春.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8):110-111.

[4]禹禄君.高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9-42.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