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创新

2018-04-23 01:08舒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华马克思主义科技

舒书

摘 要 马克思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来源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进程,任何领域都表现出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意的依赖发展,依靠文化创意支撑科技创新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

关键词 文化创新 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在为广大人民实现解放、谋求幸福、追求理想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同中国实际深刻结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正确的理论,指引着中国的发展。

1“文化+创新”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核心

马克思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世纪末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各个领域依赖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来持续发展已是大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和“文化+”,即文化创意为核心价值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支柱产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提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方面,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量子通信、纳米仿生材料、仿生器官的设计和制造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治理结构都将发生深刻改变,预示科技革命加速到来,争创新取胜就是争取未来国家强盛。另一方面,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三是,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多领域发生产业变革,新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四是,新材料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互动融合,改变制造业的传统形态,智能制造正成为制造业新的强大生长点。五是,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能源、制造、农业、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从以上综合分析,显而易见创新也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没有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文化要如何成为支撑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科创人员和文创人员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偏逻辑理性思维,后者偏形象感性思维。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是最大的挑战。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可能还不擅长培养这样的人才。根本之策是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是培育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再则,正确处理文化上“本土”和“外来”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决维护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獨特性。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又面向世界,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

第三,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创新,都必须实践标准。文脉同国脉相连,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通过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和需求来回应时代的课题和挑战,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进而转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文化。

第四,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进程。要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网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市场准人、示范应用、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

最后,笔者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认为坚持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发展传统文化为创新服务的首要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必然性,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文化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以科学的理论服务创新发展战略,以开放的胸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鉴别、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开创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新生面。

总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推动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今人。

猜你喜欢
中华马克思主义科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科技助我来看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