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已各就各位”等七则

2018-04-23 16:52
大众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深海北斗纳米

中国北斗已各就各位

作为北斗导航“排头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团队始终高举自主创新旗帜,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北斗导航系统。2月12日,北斗三号第五、第六颗导航卫星从西昌升空进入轨道,以圆满成功迎接农历新年的来临。

从北斗一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到北斗二号服务亚太地区,再到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全速推进,近20年来,中国北斗彰显着英勇善战的品格和创新攀登的自信,为建设“世界的北斗”做好了准备。

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建成

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表示: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第一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可实现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负责人王凡介绍,观测网经过了4年的建设,目前20套深海潜标800余件观测设备多数已经稳定获取连续3至4年的大洋水文和动力数据,并且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代表性深度的全覆盖。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的自主构建完成将有力推动我国和国际大洋观测能力的持续提升。

新技术助力揭开基因组中的“暗物质”

北京时间2月13日零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米格尔·埃斯特班、张必良和鲍习琛所领衔科研团队在《自然·方法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分离RNA结合蛋白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全面分析细胞内的RNA—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揭开基因组中的“暗物质”——非编码RNA的未知功能。RNA与蛋白质的结合涉及神经退行性病变、自身免疫缺陷和癌症等疾病,这一研究备受瞩目。

美国发现新抗生素 可克制多重耐药菌

据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杂志11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报告称,美国科学家通过提取土壤细菌DNA并测序,从中发现一类新抗生素。新抗生素被命名为Malacidins,能够杀死许多多重耐药并引发疾病的细菌,甚至包括引起大鼠皮肤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抗生素本质上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作用,会干扰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目前科学界认为,遏制耐药性感染增多趋势需要新的抗生素。但过去30年里,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开发出来,人们亟待新的抗生素来对抗多药耐药型病原体。

俄科學家利用纳米金和热效应治疗癌症

2月中旬,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新闻处消息称,他们研究出一种利用纳米金和热效应破坏癌细胞的新方法。纳米颗粒由特殊分子运送至肿瘤,在激光照射作用下,纳米颗粒升温并破坏恶性肿瘤组织,但不触及健康组织。该方法适用于难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病例。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实验鼠身上进行了恶性组织破坏实验。

中国利用冷冻电镜成功解析神经突触

2月7日,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神经科学杂志》以封面形式报道了中国一大重科研成果——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刘北明与周正洪教授合作利用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cryoET)与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解析神经突触超微结构。他们通过将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在冷冻电镜的特型载网上,随后进行快速冷冻后并直接进行成像,获得了一系列完整突触在近生理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结束了关于两类突触在突触囊泡和突触后致密区形态精细结构上由来已久的争论。该工作一方面推动了对突触超微结构与功能这一“黑匣子”的解密,另一方面为突破冷冻电镜技术在复杂细胞体系中原位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组织结构这一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

3D打印首次在中国商运核电站实现应用

2月1 1日,中国广核集团对外通报表示,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制造出的压缩空气生产系统制冷机端盖在位于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实现工程示范应用,这标志着“3D打印技术在核电站备件及零部件制造、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中广核运营公司副总经理秦余新介绍,该项目以EAM235合金为原材料,利用了电熔增材制造这一3D打印领域先进的制造技术,也是3D打印技术在国内商运核电站首例工程实践示范应用。(编辑/侯帮虎)

猜你喜欢
深海北斗纳米
神奇纳米纸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一步之遥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北斗港”再发两星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成语新说
究竟什么才算纳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