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逻辑及规制引导

2018-04-23 03:06李砚青杨威
新闻前哨 2018年2期

李砚青 杨威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更多的用户依托媒介平台表达、分享。由于共同的信念和情感,使网民自动作为,引发网络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因其独特的内在生成机制,深刻地影响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网络集群行为的概念出发,结合当前热点事件,剖析其生成逻辑,从而从策略上分析如何去规范引导,让网络集群行为理性、安全和有序。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 逻辑生成 群体认同 规制引导

2017年12月31日,微信朋友圈掀起一股晒“18岁”照片的风潮。关于“18岁”的热点内容,迅速成为网络集群式现象级话题。不仅如此,譬如网友熟知的《春晚分享全家福》《军装照》《晒丑照》《在线答题》等现象级集群行为,也一度风靡。通过对一系列社会性集群事件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集群行为的内在逻辑,研究其生成规律,对于媒体的优质传播提供参考。

一、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和要素

网络集群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相对无组织的网民针对某一共同信念或刺激,在网络环境中受网络传播影响的群体性努力,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聚行为。网络集群行为作为现实社会集群行为在网络的延伸,其行为特征具有独特性。

1.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

(1)网络集群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隐匿性。具体表现为匿名性与去个体化。去个体化理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也被用来解释虚拟空间的集群行为的发生。个体在网络集群中的自我意识丧失,個体身份解体,导致自我调控能力下降,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且网络群体都大多是自发组织有很大的不固定性,个体隐匿在群体中,会使自己的责任感降低,把自己的行为责任推卸到群体中,形成责任分散,导致集群行为更容易发生。

(2)由于集群行为是参与者在短时内,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所以网络集群行为具有不可预见性。参与者在参与行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参与主体、环境条件、舆论导向、心理暗示、利益趋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网络集群行为既有积极一面,能够形成社会监督促成公正和正义;与此同时它也有消极一面,很可能形成恶意制裁,造成个人隐私暴露,从而遭到群众围攻,使个人隐私直接升级为公众议题,个别情况下还会被网络不法分子利用,威胁到网络社会的和谐环境。

2.网络集群行为的要素

(1)不特定的网络群体成员

网络集群行为的成员是无组织的网络个体,一般由个人自发,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以意见表达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他们不是特定人群,不受年龄、区域、国籍、性别、行业等因素影响,只是基于某一个共同目的和利益而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存在时间短暂,可能随时会解散,不存在群体凝聚力,却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

(2)基于特定的媒介平台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交媒体的网络结构促使受众摆脱传统社会整合框架的束缚,群组选择实现个人化,社交网络充当受众进行信息传播和接收核心节点的角色,网络传播资源的廉价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资源成本。微博、微信成为网络集群行为最常见的媒介平台。

(3)共同的心理需求或利益表达

网络集群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形成的起因往往是出于有共同的心理需求或利益表达,共同的心理需求往往出于“共同关注点、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网络集群个体在诱因的刺激下,个体相互之间会寻找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采取相同的行为模式。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群体间进行利益表达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网络集群行为生成的内外动因

1.网络集群行为产生的外因分析

(1)热点事件的引导和意见领袖的刺激

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这类事件有的与社会热点痛点紧密关联,有的能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这类个体事件随着内外因素的推动,不断被传播分享,有的甚至吸引到网络大V、意见领袖的关注和评论。意见领袖对于网络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新媒体极强的互动性,很多人会因为少数意见领袖的言论而追随,这种从众心理可能使一个极小的事件在很短时间内聚集成千上万的人,聚集起巨大的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

(2)媒介平台的宣传和推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载体、传播渠道更新替代的速度,不断催生出各种新的媒介平台,新媒体也越来越注重用户的交往和互动体验。当下,微信和微博成为主导网络舆论的两大主要平台,其开放的传播模式和圈层化的传播特征,在公众持续的转发、评论和互动中,促使了事件的发酵和膨胀,激起网友的情感共鸣,这是形成网络集群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而为了持续吸引用户的关注,新媒体平台往往会孵化热点事件、制造热门话题,甚至策划炒作加速事件升温,以吸引公众参与互动,为公众诉求的营造舆论氛围,也成为网络集群行为发生的助推器。

(3)外在生活圈子的交互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用户变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为主动传播者,他们更重视个人体验和感受,关注互动与分享,将传统的大众传播变为小众的圈层社群。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将自己接收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变成了自己朋友圈子和兴趣圈子。较为封闭的圈层文化容易形成价值传播的闭环,公众在社交圈内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并交互影响,形成共同价值趋向。

2.网络集群行为产生的内因阐释

(1)共同的信念和情感表达

在网络群体事件发展过程中,多数网民通常只是浏览、评论和转发,但只要某个事件触及到网民的热情或是公众利益,即使他们背景不同,分散在各地,他们无意识的品质也会占上风,迅速具有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在网民的社交圈中,由于彼此熟悉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圈层使得公众之间有互动更为畅通,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调动集体的情感和意识,为网络集群行为创造了条件。

(2)内在的利益诉求促使外在表达

现实生活中的热门事件容易引发网络集群行为。从社会整体环境而言,由贫富差距、身份不对等、公共话语空间缺失等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增多,容易使公众产生心理失衡和不安全感,并在某些个体事件上出现情感共鸣,产生较比极端的情绪和行为。从公众的心理特征来看,这类事件通常涉及公众利益,容易激发网民的情绪,进而广泛地参与到进行“共同诉求”的集群行为中来。

(3)渴望參与到社会治理中彰显公民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的话语权趋于弱势,倾诉也难以引起注意,或是被加以约束和管制。而网民渴望表达和展示,也愿意在社会治理中表达观点、倾诉情感,彰显公民责任。网络为网民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广阔空间,使网民拥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和管制,利用虚拟的身份发表各种观点、意见,尽情展现自我。

三、网络集群行为的有效规制与引导

1、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

现实生活中,参与网络集群行为较为活跃的是年轻网民和弱势群体,这类人群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偏弱,他们的诉求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和维护,使得各种情绪化言论在网络空间迅速扩散,进而演变成极端化情绪和行为。

应设法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建设多元化的表达渠道,使他们的诉求能畅通地送达想要到达的地方,纾解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摩擦,能有效减少盲目极端化情绪的宣泄,从而消解负面的网络集群行为发生。

2、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

互联网在我国整体发展时间不长,随着技术的革新,互联网的形态日新月异,产品快速迭代,也不断滋生出新的社会问题和法律盲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加快制订新形势新环境下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完善网络立法,让网络世界也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及时做好舆情引导避免潜在风险

网络集群行为中的负面情绪若缺乏引导,容易引起群体的非理性狂欢,进而产生较为极端的后果,比如网络谣言、网络舆情、网络舆论暴力、网络审判、人肉搜索、网络恶搞等等。解决网络集群问题的核心是网络舆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和预警,增强对信息的搜集、筛查和分析能力,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中存在问题,对舆情检测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判舆情走向,为决策者提供客观详实的依据,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态恶化。

4、媒介平台优化鼓励网络群体理性表达

媒介平台是网络集群事件产生和发展的载体,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平台权威性和广泛性,使其成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和呼声的窗口。尤其要加大网络媒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为其开通利益表达的平台,如设置“民生热线”“投诉爆料”“市民心声”等栏目和版块,扩大对弱势群体的话题支持,鼓励网络群体理性表达,使媒介充当群众呼声的“传声筒”,对化解社会矛盾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乐国安、薛婷:《网络集群行为的理论解释模型探索》,《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陈世平、张振宁:《网络集群行为发生机制探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2]刘静:《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素分析及政府应对策略》,《新闻知识》,2014年第10期

[4]陈相雨、张卫:《网络集群行为动员:场域、策略及其风险》,《江海学刊》,2016年第6期

[5]李根强、方从慧:《复杂网络视角下网络集群行为主体的观点演化研究》,《情报科学》,2017年第5期

(荆楚网)

群友热议

罗伟:晒18岁照片这件事说明不管男女老少,网民被微信等手机平台培养的分享习惯已经成熟,这次其实是一次集中爆发,同时也将网络的集群效应、心理认同、分享欲望交织在一起。事实上,使用手机,会导致人的内心更加孤独,通过分享、晒照片,恰好产生趋同感和认同感,带来话题效应。

伍佳佳:网络群体行为虽然是自发的,但也要警惕背后潜藏的风险。譬如最近支付宝晒账单活动,替客户做出选择,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以及捆绑式推送等。网民在参加集群行为时,要有价值判断,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违规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好网络空间秩序。

郝菁:网上流行晒军装、晒18岁等各种晒,其实都是个体需要更多社会认同的表现,想要大家看到一个个性化的自己。时代也需要更多有趣的创意来增加乐趣。为什么这些创意这么容易被点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家现在生活的一个状况情感状况。尽管部分集群式宣传有时会影响信息安全,但是好的宣传点会很打动人,作为媒体也是要学习如何将宣传触碰情感爆点,来为宣传增益。

张清:对这次的晒照活动印象比较深,朋友圈里似乎一夜之间都在晒,此类集群行为,让大家在参与中有了获得感,炫青春让个人情绪在网络中得到集体释放,用18岁时的自己来欢迎2018年的到来,其实不失为一种正能量传播行为。

李琛:现在网络力量的张力越来越不可小觑,网络世界中人人都能发声,还不容易被知道,围观吃瓜心理,凑个热闹,说错说得不好,还不用负责,藏在网络背后的发言者更像身穿了隐身衣。有此优势,让网络集群现象更容易被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