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进入门槛较低,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向往的专业及今后从事的职业。但由于选拔标准、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效果不佳。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来探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播音主持 人才培养 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也在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一大批传媒类专业人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关乎节目的整体质量甚至整个广播电视的发展。由于近几年来高校不断盲目增设此专业,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良莠不齐,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引发种种问题。
1.盲目跟风办学,生源多而不精
从2000年到现在,全国本科层次的院校已有近300多所开办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目前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规模不断扩充的形势下,一方面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播音主持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另外,艺术类专业的文化分要求不高,是许多成绩平平的学生报考艺术专业的另一个原因。这样的招生条件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2.教学资源不健全,教学质量不高
首先是缺乏合格的专业师资。当下许多从业教师并非播音主持本专业出身,而是出身于新闻专业或者中文等其他相关专业。这些教师往往缺乏播音主持的实际经验,在教学当中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也有高校聘请当地的电台播音员、电视台主持人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从业者的实践经验丰富,但又存在系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在传授从业经历实操时容易太空泛,学生无法立即接受。
其次,许多院校教学硬件设备不健全,大到播音员所需的演播厅、播音室、播音间,小到话筒题字器等等都关乎实操课的教学质量,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学硬件,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将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永远停留在书本中。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采用的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中国传媒大学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培养播音员的理想模式,在培养电台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未必适用于当代广播电视业对播音尤其是主持人的新要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理念不断变化,已经很难接受上世纪高亢式的播报,取而代之的是随和、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播音员主持人并不像以前那么严肃而应更注重培养亲和力,而有些教材并没有与时俱进,跟紧时代潮流,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这种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浓重的“播音腔”,不管播读稿件还是主持节目都显得非常不自然,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教学方法方面,一般老师会要求学生每周做一期广播节目,从采编播再到后期合成制作全部由学生一人完成,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广播节目全面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无论是采集信息的能力、编辑稿件的能力还是主持一档电台节目的能力。但学生并不是即兴主持这档广播节目,而是提前写好稿件,再去录音间,看着稿件完成一期节目,对学生来说挑战并不大。真正挑战学生的是电视出镜课,学生在镜头和话筒前状态完全不一样,因为学生在话筒前无需注意自己的表情,只需专注稿件,而电视出镜大多即兴主持,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很锻炼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还可提高思维灵便能力、处理突发状况、现场控制力等等。许多院校正是缺少这种即兴主持的课程,大多注重学生的发音是否字正腔圆。对于播音员来说发音是否字正腔圆很关键,但主持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知识储备,注重是否有能力驾驭一档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缺少这种富有特色,应变能力极强的主持人,因此培养学生即兴主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控制办学规模,改变人才选拔模式
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目前的电视荧屏上,有很多优秀的主持人并非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我们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的更多是照本宣科、字正腔圆的播音员,而具有应变能力、新闻素养、口才的记者、编辑型主持人却并不多。在国外高校甚至没有播音主持艺术这一专业,而是从记者做起,采编播都由一人完成,主持人从记者做起,不但锻炼突发事件临场应变能力,对于节目的整个流程也是得心应手。然而国内大多数院校因为某些经济利益原因,盲目增办、扩招,事实证明,不具备办学能力的一拥而上,使近年来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甚至误人子弟。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严格控制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开设,逐步压缩已有专业的规模。而对那些办学条件比较成熟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院系,则要限制扩招而致力于提高质量,严格把控人才培养的第一关至关重要,争取加强学生总体素质而不是学生的数量。在严格把控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人才选拔模式。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加之许多电视、广播节目不断的细分,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更加精细的专业知识,如法律节目、一些资讯类节目、有关房产金融等专业指向性强的节目,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同样具备此类知识。然而播音院校出身的学生不可能涉及到此类知识,因此综合类院校若想增设播音主持专业,可以从大学相关专业学生中选拔,学生由大三开始从原本的专业分支出来,进入播音主持领域,这类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以及对播音主持事业的热爱。这样,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会比一般播音院校出身的学生专业性强,更加适应精细化的节目形态。
2.培养適应新时代要求的播音主持人才
播音主持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艺术专业门类。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绝对不是只会背一背理论知识这么简单。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我们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用于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操技能的娴熟运用,应该才是播音主持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要给他们的实操训练提供完备的场所,而摈弃那种光讲理论不重操作、务虚而不务实的做法。应从书本教学转为动态教学,紧密结合社会变革和理念更新的实际,对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现在的新闻类节目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刻板严肃,如央视的《朝闻天下》、《新闻1+1》、《24小时》等,虽然都是新闻类节目,但节目风格轻松,节奏明快,接地气,更加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身边的事。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新闻直播、现场即兴说新闻等节目形式越来越多,播音员主持人临场应变能力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节目意识。在教学中通过结合各种类型的优秀电视栏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下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否则,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媒体一线工作的要求。再者,加强挖掘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特色。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大潮中,这一点显得异常重要。如董卿的端庄大气、撒贝宁的幽默机智、柴静的冷静沉着、杨澜的知性等等,主持人自身的特色就是他们的标签。而个性化的培养必须在教学中就加以贯彻,过去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更注重学生专业的规范性,这样的优点是学生基本功扎实,播音字正腔圆。但劣势也比较明显,学生的播音主持风格容易雷同,不说千篇一律,也是缺乏特点和个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关注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强调基本功规范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掘和养成。
3.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学系统
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该明确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做到在主攻方向为节目主持的教学中能紧跟时代潮流: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不断把自身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
为了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播音主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不应停留在以前那个年代,高校以及相关学者应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新闻类节目的播音主持教学,应该不断转变过去的新闻播报形式,在教学内容上除了采取过去“播新闻”的方式,还可以增加一些新闻评说类的教学内容。对于娱乐类节目,目前最为流行的主持形式是主持人群体在舞台上共同主持节目,这种主持形式就要求不仅要凸显群体优势,还要能够彰显不同主持人的独特魅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就应该把相关的技巧加进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应该根据新传媒时代对播音主持的实际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广播电视不断发展,技术不断革新,全新的媒体环境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关院校在开办此专业时,应注重生源质量,严格把控生源,不盲目增设扩招,求精不求量。另外,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保障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健康发展的前提。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播音员主持人更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新媒体环境对这个專业的更高要求,与时俱进,做一个复合型人才。
[1]朱洁:《浅析综合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文教资料》,2010年第7期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冯鑫:《播音主持人才内驱力培养》,《现代传播》,2013年第11期
[4]毕一鸣:《从传统走向现代——用科学发展观看播音主持学科建设》,《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版
[5]陈蕾:《加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意义》,《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版
[6]王蓉、李伟:《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的改革》,《科技信息》2010年版
[7]曾致、罗赛清、李燕湘:《通识教育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版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经济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