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 王星鹭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之一,奥斯卡金像奖在2018年迎来了它的90周年纪念日。每年的2月底3月初,群星璀璨的夜晚,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舞台上,获奖者收获鲜花、掌声、聚光灯;舞台下,“惜败”的人们藏起眼里的失落,成为华丽的“背景板”——“陪跑人”。
“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无疑是奥斯卡“陪跑界”的“最佳代言人”。出道以来,他诠释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瘾君子等高难度角色,但多次提名都没能获奖。2016年,莱昂纳多凭借《荒野猎人》里“豁出去”的表演终于斩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结束了他22年无出其右的“陪跑”历程。这一喜讯不仅令网友们大呼“实至名归”,还“惊动”了联合国的官方微博向他表示祝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虽然奖项来得迟了些,“小李子”的遗憾总算已了。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陪跑人”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足球界有实力强劲但从未赢得过世界杯冠军的“无冕之王”荷兰队;流行音乐圈里有“万年陪跑格莱美”的“水果姐”凯蒂·佩里——2009年以来,她一共被提名13次,获奖0次;还有被称为“诺贝尔酱油帝”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因在2006年获得了被称为“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弗朗茨·卡夫卡奖”,村上春树从此稳居各大博彩公司诺奖赔率榜前列。无论当年的获奖者是谁,他总会被网友们拿出来调侃一番。而在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后,村上春树又一次成了舆论的焦点:“同胞都获奖了,村上春树的诺奖在哪里?”但村上春树本人对此表示很为难:“因为这不是什么正式的候补,而是根据民间博彩业的赔率所定,这又不是赛马。”他认为,最重要是有好的读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读者自掏腰包买我的书来得更有实质意义”。他的书迷也站出来表示:“其实有没有这个奖,你都是我们爱的村上春树。你的实力不需要这个奖来证明,我们都看在眼里、读进心里了!”
没能得奖的村上春树,从没被世人遗忘;而更多的“陪跑人”,在默默无闻中“跑”完了一生。在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到1965年的65年间,共有17899人次被提名诺奖。而在最终未被诺奖青睐的名单中,包括了卡介苗疫苗、破伤风疫苗等挽救了无数人性命的科研成果的研究者。
而“陪跑人”不单会以个体的情况出现,有时候还可能以团体形式存在。
2017年,莱纳·魏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三位物理学家作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的领导者,因发现引力波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在LIGO发布的那篇描述引力波的发现的论文里,作者名单长达三页,包含了世界各国1004位为引力波的发现做出努力和贡献的研究者,这其中也有来自清华大学的曹军威教授和他的团队。他们的工作提高了引力波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加速了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步伐。曹教授认为,如引力波探测般的世界顶级课题必定是一次全球智慧的协作与“众包”,而自己的团队正是这个“特大集成研究项目”中的一环。正如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戴维·休梅克所说:“这是科学与技术上的一项壮举,汇聚了全球技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实现。”
如同太阳落下时,那照亮夜空的满天繁星,“陪跑人”的世界里,或许没有光环、没有赞美,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光和热,组成了夜空里那一片灿烂的星河。他们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是月亮的伴舞,却也是这宇宙交响曲里不能缺少的一个音符。
感谢云和中学的同学参与讨论!
●谢欣乐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当一个人“陪跑”过后——特别是距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内心那不服输的韧性自然会被激起。它会激发“陪跑人”的积极性,使其更加投入、专注,从而迈向成功。它也会让“陪跑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修正、改进。我们不该为了别人而比赛,而应想着不断地超越自我。这不断磨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王 微
成就无须奖项证明。
村上的“陪跑”历程是对他作品的一次次检验。无论是否获诺奖,他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容置疑的。他的作品能对读者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而且,在“陪跑”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对待名利和获奖的态度:是惋惜,是抱怨,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所有结果,继续一心一意地做事,将名誉置之度外?不为名利所困的村上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更纯粹的作家,潜心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村上春树也好,其他“陪跑人”也罢,只要身居其位,各司其职,踏实工作,就是值得肯定的,无须奖项予以证明。
●金叶琳
不必迎合,坚守梦想。
“陪跑”,是从一开始就把“人”设定为“奖项”“荣誉”的附属品。无论是“小李子”还是村上春树,“陪跑人”全凭热爱做事,日复一日地坚持,在各自的道路上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又为什么非要分出个高低胜负?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所有心中有梦且奋力追逐的人来说,他们就是这漫长征途的最后赢家,无论是否得到那些所谓的“认可”。不迎合他人,坚守理想,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因热爱而奉献的纯粹。
●陈漪静
为“大多数”鼓掌。
现实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在团队的领导者身上,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个微小个体的力量,就无法成就团队的辉煌。他们是团队中的“大多数”,也是被人们所忽略的“大多数”,然而正是这平凡的“大多数”,成就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事业。当我们为“领头羊”献上鲜花时,也不要忘记为其身后的“群羊”鼓掌。
●陈 诺
“陪跑”是场“灾难”。
我觉得“陪跑”这件事更像是场“灾难”。为了争夺奖项日夜奋战,结果却只是一个“陪跑人”。既然“奔跑”是为了获得,若沦为“陪跑”便意味着失去,也意味着自信心遭受打击。打击过后,若不能及时调整,必然会影响以后的心态。“陪跑”多次以后可能会让人在心中认定“我就只能这样了”“我不行”,甚至可能在舆论狂潮和心理的压力下,忘记了初衷而一味追求名利,势将无法洒脱而活。
●季陈希
尊重“陪跑人”,看见“陪跑”的意义。
身为旁观者的我们,如果随意地对别人的行为加以评论,给他们打上“陪跑”的标签,我想,这反而是一种不理解与不尊重。无论是“悲情名单”上的常客,还是不为大众所知的“陪跑人”,其实都在为社会作贡献。年年努力出书的作家,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只是为了那一座耀眼的奖杯或一个响亮的头衔。他们的初衷,是为了给大众奉上优秀的作品,传达他们的思想。社会中,总会有人扮演“陪跑人”的角色,“领跑者”往往只是少数。而谁又能知道这千千万万个“陪跑人”,不会是下一个“领跑者”呢?谁又能否定,他们为这片灿烂夜空所贡献的光和热呢?
[潘榕榕 供稿]
我们必须弄清楚的前提是:村上先生是“被陪跑”的。所谓“名单”,乃博彩公司的“赔率单”;博彩公司和彩民追逐的是赔率和奖金。村上先生以作品打动读者,这与任何“名单”都无关。文学欣赏、评判本来就是见仁见智,能否被打动,是读者心中衡量作家的砝码。要说村上先生在“陪跑”,那也只是在无数看客的心中“陪”了一次又一次。
其实,个体阅读与“挂一漏万”的各种奖项无关,个体努力的成就,也与任何奖项无关。以“奖项”评价个体努力,未免显得片面与单薄。
“陪”,是旁观者“迷”;“跑”,是当局者“清”。诺贝尔奖也好,体育比赛也好,在艰难的“陪跑”旅程中,其参与者往往已经跳出了名利的“局”,他们在乎的,是历经挫折之后自我层次的升华,甚至是灵魂的升格。
“陪跑”确实是令人伤感与困惑的: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得到慰藉。在多次失败后,仍能保持旺盛斗志的“陪跑人”,可以说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中坚力量。我们从这些“陪跑人”身上汲取的,或许应该是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能耐。
而如果将“陪跑”的定义泛化来看,普罗大众又何尝不是那“陪跑的大多数”?我们一生中会参与数不胜数的“陪跑”历程,成为“繁星”中不起眼的那一颗。即使参与引力波发现这样大型的科研项目,个人的努力仍然很难被标示出来。但这个项目的完成与最终立足的高度,必然包含个体付出的辛劳。
当然,如果将获奖之后的名与利作为衡量标准,那么“陪跑人”确乎损失巨大。但如果从个体成长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则“陪跑”乃锻造个人能力、使人不断提升的路径之一。而如果跳出名利之外来看,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将具备更深远的意义——推动这个世界的发展,扩大人类的认知范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村上先生的“陪”与普罗大众的“陪”,就有了相通的途径。他们或许不在同一条跑道上前进,但他们的终点,必将是星辰与大海,他们散发的光和热,必将照亮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