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柯 陈子豪 王亚玲 王莹 张悦
摘要:根据目前泸沽湖附近摩梭族文化旅游产品现状为基础,探讨当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缺乏创新及民族特色、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以加大文化产品创新开发,提升创新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民族特色;开发多元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等为解决措施,以期推动当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共赢。
关键词:摩梭族;文化旅游产品;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方式,发展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其中,文化旅游产品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宣传民族文化,提升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本文以云南摩梭族文化旅游产品为例,探讨目前产品开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实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摩梭族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目前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丽江市泸沽湖畔,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被认为是“摩梭母海”,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自1991 年起,泸沽湖开始发展以摩梭族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业。目前当地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以泸沽湖为主的自然观光旅游产品,以落水村为主的民族文化村落、以花楼恋歌为主的民族风俗演出、以扎美寺为主的特色宗教寺庙、以走婚桥、情人树为代表的走婚文化景点、以酥油茶、酥里玛酒等为主的民族特色餐饮等。泸沽湖旅游开发时间较长,自然风景保存较为完整,是游客唯一能感受亚洲仅存母系氏族文化的地方。
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从钟灵毓秀的自然景物,到神秘莫测的宗教文化,再到独具一格的人文社会。摩梭族独特的地域风光与文化习俗,已经成为了旅游开发炙手可热的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固然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但在开发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品缺乏创新开发
摩梭族人主要生活的泸沽湖虽然旅游开发较早,但是文化产品的开发起步较晚,目前以文化为依托的产品开发处于较低水平,已有的文化产品模仿性较强,创新性不高。例如当地有以落水村为代表的六个民族文化村,与云南其他民族文化村在自然风景、民居建筑、旅游商品等方面多有雷同之处,缺乏展示摩梭文化的特色创新点。同时,当地的旅游纪念品文化特色不鲜明且实用性不强。例如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较好的故宫博物院就很好的整合了清朝皇家文化,将其应用在日用品例如手机壳、团扇、手账本中,增加了实用性,受到一大批消费者的喜爱,既提高了旅游收入又宣扬了特色文化。所以真正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产品应将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考虑市场需求因素,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渗入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产品开发缺少民族特色
泸沽湖附近自然风景迷人,摩梭文化氛围浓厚,是进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理想场所。但是,就目前泸沽湖游客的反馈来看,游客普遍认为自然观光体验较好,民族文化体验较差,大部分游客对摩梭母系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在一些旅游产品中,存在着体验性产品功利气息过重,拼凑文化习俗;民族建筑开发性破坏,民族村落逐渐统一化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例如在一些当地寺庙会根据游客的衣着打扮向游客发放不同颜色的香包,根据香包颜色的不同变相强迫游客捐款。另外,当地居民很多将传统民居——木楞房改造成现代旅馆,为适应现代装修风格不惜破坏家中传统布局,使得木楞房空有外表而丧失内涵。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地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对地方特色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整合再加工,将摩梭文化深深地嵌入旅游产品之中,才能更好的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维持文化的本真。
(三)产品结构单一
当地的旅游产品大多以自然景观为主,娱乐体验式产品数量较少且质量低,已有的产品主要有篝火晚会和花楼恋歌主题表演。较为单一的旅游产品使得游客的停留时间缩短,减少了游客的购买机会,旅游收入的提高进入瓶颈。摩梭族作为目前东方仅保留的母系文化社会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可待开发的民族文化。例如民族服饰、特色美食琵琶肉、猪膘肉等、摩梭特色活动如穿裙礼、穿裤礼、特色交通工具如猪槽船等均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泸沽湖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性为主,对自然景观的依赖性较强。长此以往,如果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超过了环境的自然承载力,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将会使旅游地形象受损,影响游客的旅游动机。同时在其他民族地区大力进行文化开发的背景下,以观光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势必会处于劣势地位,降低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对策研究
根据摩梭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当今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笔者认为應力开发一些高质量的文化创意性产品,加大对文化产品的开发投入,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文化韵味和科技含量以此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与重游率,增加旅游地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一)加大文化产品创新开发,提升创新力度
在如今的旅游开发中,“创新”无疑是开发的重头戏,但是如何创新却成为了各旅游景点的一个难题。对于摩梭族来说,虽然拥有泸沽湖等自然资源,但从总体角度来讲,自然资源并不占优势,而开发文化产品会是一个新的旅游吸引点。在国内,文创开发相对成功的故宫淘宝店和杭州宋城景区,对摩梭族文创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可以开发“摩梭村”,原汁原味还原摩梭族的特色风貌,游客可以换上摩梭族特有服饰,在村落中感受摩梭族的日常生活,加强游客体验性。其次,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拒绝类化产品,制作带有民族特色的日用品(背包、梳子、铜镜等)。同时,也应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的游客开发不同的纪念品。最后,创新宣传模式,发挥名人效应,迅速提高地区知名度和旅游参与度;采用线上线下共同营销的方式进行特色旅游纪念品营销,打造摩梭旅游品牌。
异质文化是当今民族文化旅游的诱人之处。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满足猎奇心理是旅游者主要的旅游动机。根据调查表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旅游者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感兴趣。所以,泸沽湖摩梭族旅游产品一定要体现摩梭文化,结合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重新整合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哪些是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清晰的界定。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在统计分类的基础上,批判性继承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其次对当地民风民俗采取尊重的态度,不拘泥于形式,还原历史文化内涵及质朴本色,以传播文化为目标;另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结合游客需求,注重游客所需要的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等。一方面,民族特色旅游产品为当地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文化的独特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开发多元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
泸沽湖摩梭族民俗资源丰富,对传统的服饰、餐饮、节庆、建筑都可开发为单项旅游产品。例如以摩梭族独有的猪膘肉、牛干巴、酥油茶、苏理玛酒等美食,开发摩梭风味餐。同时对美食中蕴含的文化故事进行宣传,建设开放型餐厅,呼吁游客亲自参与到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来。摩梭特有的民俗节日例如穿裙礼、穿裤礼进行开发,以母系文化为核心开发价值,重视游客的参观体验,力求还原摩梭人真实生活面貌,避免活动庸俗化。其次,整合泸沽湖旅游资源,推出母系文化体验游、女儿国浪漫情侣游、探险露营生态游等旅游线路产品。例如情侣游可包括:牵手漫步走婚桥,在无垠的草海中体会摩梭古老的浪漫;在情人树上挂上同心丝带,寓意如相依的两棵青松相濡以沫;到祭神台让格姆女神见证你们队彼此的忠贞;夜晚漫步情人滩,体会摩梭情侣的羞涩,细语你们爱情的甜蜜。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丰富游客的旅游观光体验。
四、结语
云南摩梭族拥有独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挖掘特色本土文化,提升创新意识,结合市场需求,才能开发更加多元、层次更高的文化旅游产品,真正推动云南摩梭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經济地理,2003(3).
[2]肖雪,赫正芬.对四川泸沽湖景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80-82.
[3]徐杰.我国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216-218.
[4]邝桃林.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09):116-117.
[5]于帅.福州茉莉花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0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