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军
金融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非常强,一旦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动荡,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干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达成,影响民生改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胡晓炼表示,针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进行化解。只有金融监管部门严监管、强监管,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稳妥、有序的市场环境。
胡晓炼建议,监管机构首先应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及時弥补监管空白地带。另外,要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空间。
胡晓炼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风险防控有三方面很重要。一是以企业比较高的负债率、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较快增长的居民负债为表现的高杠杆。
二是以“庞氏骗局”类非法集资为代表的波及范围较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金融体系内的违规行为,这种行为如果发生比较大的风险,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市场一旦出现比较大的波动,风险就很大。
胡晓炼谈道,风险较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有一些明显特点,如金融机构杠杆率较高,在资产扩张过程中大量甚至是无节制举债。同时,法人治理不健全,经营过程中出现异化,保险公司做成资产投资公司,实业做成金融公司。
这些机构通常体量较大,一旦出现风险影响较大。所以,风险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稳妥有序的市场环境。
提到对金融监管的建议,胡晓炼表示,一是监管机构应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风险的有效防控要靠金融机构自身,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的公司文化。
二是对监管空白点要及时弥补,消除灰色地带。三是监管需要有效协调,在各个领域、不同机构都需要有效协调。“一种金融行为需要同一种监管标准,不能出现监管套利。”
四是出台监管规定时,要加大对市场的沟通力度,让金融机构早做准备。五是监管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不能将审批当成监管,在明底线、知边界的情况下做好金融工作。
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从业者而言,经营的真谛是在风险和防风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过,胡晓炼强调,在严监管背景下,金融机构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减弱对更加需要支持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在防控风险过程中应防止在实际执行中处理不好一些关系而带来负面作用。
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胡晓炼 图/CFP
她举例,某些金融机构在处理业务的时候,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缩手缩脚。尽管从现实情况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良发生率确实较高,但金融机构要苦练内功,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风控水平。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减弱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胡晓炼在政协经济组联席会议上谈道,在宏观调控上,要更加坚定地重视市场的作用,更加重视价格杠杆的作用。要积极引导杠杆率稳中趋降,降杠杆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求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胡晓炼说,杠杆率高的最大风险是负债的高企已超过了对债务的承受能力,不能覆盖对债务的还本付息。企业的负债水平不能太高,政府的负债水平也不能太高,特别是地方政府控制隐性债务的情况。即使是居民,超过自身收入水平的借贷也不能太高。
“在弄清概念的前提下,我们要积极引导负债,杠杆的水平要逐渐下降。”胡晓炼强调,杠杆率水平需要逐步下降,不能太快,否则对经济稳定会有影响。
此外,为了支持实体经济,一定要有差异化的政策和举措。从金融机构来说,对特定领域、薄弱环节、弱势群体,要有差异化的支持举措。作为管理部门,特别是监管部门也应该实行一些差异化政策,更加有效地引导金融机构的资源向国家政策倡导的领域、需要支持的方面倾斜。
胡晓炼建议,监管机构首先应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及时弥补监管空白地带。另外,要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空间。
胡晓炼以自身所在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例表示,作为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短板是触角较短,只能在一些省会城市或较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不能直接接触到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
在胡晓炼看来,为了把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落到实处,就要和基层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她建议,政府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差异化政策的落地问题,把“最后一公里”打通,这样具体实践操作部门才能将政策体现到实处。
在小组会议上,胡晓炼表示,加强金融监管非常必要。防范金融风险和发展实体经济两方面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不是像过去一段时间,搞一些表外业务、通道业务,在资金层层转移腾挪之中,增加实体经济成本,也形成了金融风险隐患。加强金融监管,把风险防控住,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