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涛
师:多媒体匕杜牧的《赤壁》请同学们齐读。
生(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师:诗的后两句怎么解释?
生:如果东风不与周瑜行使方便,那么曹操就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东吴二乔就会被锁进铜雀台。
师:在杜牧看来,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带有极大的偶然陛,这使这首诗在立意上比其他的赤壁诗更胜一筹。后两句体现了怎样的逻辑思维?
生:不知道。
师:后两句体现的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假言思维。杜牧思考了周瑜胜利的条件与胜利结果之间的关系,大胆设想如果没有“东风便”这个条件,那么周瑜是不会取胜的,是假言思维使这首诗生出新意。生活中,运用假言思维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偶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出什么情况,因而要采取那样的措施”是假言思维;劝解纠纷时,“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也是运用假言思维;为了让人相信所发的毒誓,用到的也是假言思维。假言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处事的方法,它是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和“道理”移用到作文写作上来,让它成为写文章的法宝利器。下面我们来了懈一下假言思维。请齐读。
(屏显,生朗读)
假言思维就是指以事物某种情况作为条件,去思索由此条件而引发该事物有何后续情况发生的思维方法。常用类型有两种:
1.充分条件假言思维,常用关联词“如果……就……”
2.必要條件假言思维,常用关联词“只有……才……”
师:概念告诉我们假言思维体现的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两对关联词“如果……就……”“只有……才……”是假言思维的外在表现,是运用假言思维的有力抓手。充分条件假言思维的特点是“如果满足这一条件,就—定会引发那一结果”;必要条件假言思维的特点是“不满足这一条件,就一定不会引发那一结果;但满足这一条件,并不一定发生那一结果”。了解假言思维的这些特点对在写作中判断并运用假言思维大有帮助。
师:现在,我想知道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常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读完材料后,不知道写什么。
生:知道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写。
师:好,同学们说的实际上就是在作文的立意和行文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这就利用假言思维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两个困难。请同学们阅读屏幕上的作文材料。
(屏显)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牡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季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师:同学们先来看一篇刊载于某杂志上的所谓的满分作文。
(屏显)
今日之明月
杜工部有诗曰:“月是故乡明。”诚然,故乡是美好的,诗中蕴含着的浓浓思乡情也引人遐思,但诗人内心也藏着对往昔的怀念。今日不如意,自然得怀念往日。
可我要说,月是今日明。与其怀念故乡去日之月,不如着眼今朝。毛泽东有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诚如斯言。
许多人恋旧,思恋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令当下的时光白白流逝,这样的恋旧实则是对今日的不负责任。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日子已去,永不复返。与其一味追寻与回味,不如把握当下,赞美当下,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个有意义的过去。
当今社会,许多人厚古薄今,认为过去的总是好的,而对当下社会大加批判,毫不留情。殊不知,“古人好,何做今人”。在这些时代批判者眼中,过去样样都好,今日一无是处,将来一事无成。而我们身处批判的汹涌波涛中,迫切希望找寻到栖身的岛屿。那么,我们必然不可做一个毫无担当的批判者,而应做一个建设者,既治疗社会顽疾,又能体会到今时的美好。
的确,我们现在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老人摔倒讹钱、不良商家大赚黑心钱的报道层出不穷,令人心中悲凉,但我必须要说,我们应看到社会的“明月”。放弃优越生活回乡做村官的秦明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捐款助人的“炎黄”,身残志坚坚持写作的史铁生……他们是当今时代的明月,他们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我们应当坚持求真、乐群、行之、创造,用自己的行动来照亮这个时代,礼赞这个时代,纪念这个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坚信“月是今日明”,坚信“天下英雄尽出于我辈”。不必厚古薄今,无须过分怀旧,当知历史是将来的回声,将来是历史的反映。注重当下,就是放眼未来。
我们所有人都应为此努力,莫言自己力量太渺小,即使我们只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我们的星火也能照亮万里夜空,烘托那“今日之明月”。
师:本文的立意是“月是今日明”,这个立意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作者没有抓住“月是故乡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句话的关键词。这两句话的首要的关键词是“故乡”和“风流人物”,“明月”只是思念故乡的载体,“今朝”是“风流人物”活动的舞台。作者将“明月”与“今朝”联系在一起,是舍主取次的做法。可见,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
生:不好。作者偷换了概念,不能用时间概念置换空间概念,“吟日”不能置换“故乡”,作者整篇文章的论述都是在偷换概念的基础上完成的,错误很严重。
师:这篇文章的行文有哪些缺点?
生:本文在遣词造句和语言逻辑上也有问题。例如:第一段的转折关系并不成立。“殊不知,‘古人好,何做今人”这一句,‘古人好,何做今人解释不通,不知所云,应该是作者生造的名言,这种做法很不好。后文“乐群、行之”也属生造的词语。再如:“即使我们只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我们的星火也能照亮万里夜空”一句,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如何能照亮万里夜空?
师: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打分会打多少分呢?
生:及格分,36分。
师:这篇文章在写作中确实存在同学们所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在所谓的满分作文中出现,不禁让人怀疑这篇满分作文的真实性。面对上则材料,利用假言思维可以帮助同学们规避问题,立意行文。还是回归原试题,请同学们先选择两三个浅显好懂的句子。
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生: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你们能不能从假言思维的定义出发,依据“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比如“如果……就会……”和“只有……才……”去思考这三句话,有没有这种关系?如何呈现?请造句试一试?
生:如果自强不息,就能成为当今风流人物。
师:是吗?我们社会上许多人是“自强不息”的,但有几人成为当今“风流人物”?“自強不息”,不是具有充分保证性的条件。应该怎么说?
生: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
师:这就对了。不能用“如果……就……”而应当用“只有……才……”这是什么关系?
生:“自强不息”,成为“风流人物”,是必要条件关系。
师:你用了两个“关键句”,是符合试题要求的,但是,从满足“不少于800字”的要求讲有缺点,不易写,因为贿“自强不息”这一个条件。能不能再利用试题给的条件,嵌入你句子中,增加论述的内容呢?再找一个条件!重新造句!
生:只有自强不息,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才能成为当今时代的风流人物。
师:好!你们看,增加“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四敢”作为必要条件,不就为文章增加了论述内容了吗?这就是观点,就是应试文的立意!
师:让我们就以方才同学提出的观点一“只有自强不息,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才能成为当今时代的风流人物”——应试文观点,讲一讲如何运用假言思维论证。我选了一篇例文:
世界需要“风流人物”
世界需要风流人物!有志者要做“风流人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各自需要不同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者,孟子眼中堪当“天降大任”之“斯人”也!
逝者如斯,继往开来。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成为“可堪大任”的风流人物?
只有自强不息,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才能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
欲担“大任”而“弄潮”于当今,为什么要强调“自强”且“不息”呢?这是“潮”使之然。在各式各样的社会“潮头”上搏击,“孱头”“废物”“浑蛋”是不可能立于之上的。立于之上的必须是强者。“自强”就是自己从主观条件上积累自己的力量,而使自己能驾驭相关的“航船”,而这种奋斗的“航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这种“自强”就必然是“持续”的,是有“韧”性,也就是说是“不息”的。事业成功所经“航程”的复杂、艰难及长度,要求干事业的“驾船人”必须“自强不息”。
为什么又强调必须有“四敢”态度呢?“敢想”就是要创新;“敢说”就是要有勇气讲出来,告诉“船”上的伙伴,动员他们一齐干;“敢做”要有胆量去行动;“敢当”就是要敢于负责任,特别是在不利情况下不能做缩头乌龟,否则,你的伙伴就会对你失去信任。如果说“自强不息”是内在自我力量的积累,那么,坚持“四敢”就是“自强不息”地将内在积累“外化”“暴发”。不坚持“四敢”,就只能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综上,自强不息与“四敢”是成为风流人物的必要条件。不能自强不息,不能坚持“四敢”,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风流人物的。但是,自强不息了,坚持“四敢”了,也不一定会成为风流人物。因为自强不息和“四敢”都属于人的主观条件,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就是客观条件,“天”不佑也不成。尽管如此,有志者还是要自强不息,坚持“四敢”,因为机会总是眷顾有充足准备的人!如果能做到自强不息,坚持“四敢”,“天”又赐良机,就能成为当今风流人物!
师:文章开头提出——风流人物者,孟子眼中堪当“天降大任”之“斯人”也!给“风流人物”下此断语,不仅指出“风流人物”在社会上的作用,而且也暗含自己对自己应有的一种要求和自我考验。孟子说到要承担“天降”之“大任”者必怎么样?
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等等。
师:这就是开始暗喻“风流人物”应该在精神品格甚至体能等各方面要“自强”。同时,以“大任”做规定,为后文以“弄潮儿”驾驭“航船”作比喻也埋下伏笔。这样起笔论述内涵丰富值得玩味。当然,这些不是本课要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讨论的是这篇文章的假言思维论述特征。让我们先认识此文论点是什么?
生:只有自强不息,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才能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
师:大家首先要看到运用假言思维提出的这一论点,是假言思维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为论证过程规定了行文的次序安排,我们要明白先说什么、次说什么、后说什么。知道吗?
生:例文在第四段提出了论点。然后,在后面紧接着严格按照“只有”的“条件”次序,依次论述了成就“风流人物”为什么需要那样的“条件”。
师:例文以“弄潮儿”作比喻,这是“风流人物”的同义语。“弄潮”需要“弄潮人”具备什么条件?文中说什么人不能做“弄潮儿”?
生:要有本事。孱头、废物、混蛋是不行的。
师:这三种_人是谁说的?
生: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说过。
师:要有本事,就要“自强”,自己提高自己,例文从解释什么是“自强”论起。很有意思的是例文把“自强不息”拆开说,解释“自强”之后说“不息”。在解释为什么要“不息”强调了“弄潮儿”驾“船”搏击时,“航程”的长度与艰难性要求“弄潮儿”有“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不息”在文中又称它为什么?
生:“持续”的,“韧”的。
师:知道“韧”的战斗精神之典故吗?
(生茫然)
师:是鲁迅说的。前边否定三种人,后边点出“韧”的精神,文中暗引鲁迅先生的话使论文富有内涵,文化性强。论过“自强不息”之后接下来论什么?
生:论“四敢”与“风流人物”的“条件——结果”关系。
师:这道理很好懂。大家大体算一算多少字?
生:大约200字。
师:看,对完成800字文章多给力。不仅字数有补益,最重要的是例文还讲明“自强不息”与“四敢”的关系,文章怎么说的?
生:“四敢”是“自强不息”的“外化”“爆发”。
师:这样就把“自强不息”与“四敢”联系在一起了,构成一个整体。文章最后一段讲了一番什么道理?
生:讲了不坚持“自强不息”,没有“四敢”精神,肯定成不了“风流人物”。同时,又讲了坚持“自强不息”,坚持“四敢”也不一定能成为“风流人物”。
师:这就是前边所讲“只有……才……”的必要条件特征。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什么?
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仅要有主观条件,还要有客观条件。
师:所以,文章结尾又运用充分条件论述,“如果……就……”怎么说的?
生:如果能做到自强不息,坚持“四敢”,“天”又赐良机,就能成为当今风流人物。
师:当然,文中还是强调“自强不息”、坚持“四敢”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在“天”赐良机时抓住机会。整篇文章的论述充满了假言思维。
师:下面做一道练习来检验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屏显)
去南极探险,最早到达南极点的是挪威人阿蒙森。他在那里插上了挪威國旗,留下一封信,并且请求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将这封信交给挪威国王,以证明是挪威人首先踏足南极点。第二个来到南极点的英国人斯科特很不情愿替阿蒙森转信,甚至为此深感沮丧。因为他渴望是他第一个留下这样的信,但最终斯科特还是承担了阿蒙森信使之责。而有人认为,斯科特本来可以毁掉阿蒙森的信,换上他自己的信,拔掉挪威国旗,插上英国国旗。假如你是斯科特将做出怎样的抉择?
请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你做出选择的理由。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斯科特将做出怎样的抉择?并阐明你的理由。
生:我选择不毁信拔旗。如果“毁信拔旗”,那么斯科特就失去了做一位科学探险家的资格,他一生都会为此而纠结,背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是不会快乐的。因为天知、地知、上帝知、他自己知。
生:我选择不毁信拔旗。如果接受阿蒙森的委托,他不但得到挪威人的感谢,还将赢得世界人民的敬仰。如果接受阿蒙森的委托,他就有铁的证据证明——他是南极第一位继往开来的信使,是“伟大的第二”。如果接受阿蒙森的委托,他将开启人类南极合作探险的伟大事业
师:同学们阐述的都很棒!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假言思维。只有在做人做事中常想常用假言思维,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多—点儿应试的思维。思维是需要训练的,望大家在平日里常想常用假言思维,考场上我们的思维才能天马行空,畅游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