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2018-04-21 03:48王诗卉
祖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螳螂教学活动目标

王诗卉

幼儿园教师常因琐事而无暇精心备课,甚至连准备教具的时间都会没有,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手里没有任何教具就开展教学活动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它是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的有效途径,现场教学可以临场发挥,但一定离不开教师事先的充分准备。那么应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呢?

同样一节教学活动,不一样的老师上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完成一节有效的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那就是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脑中有理念。下面就这三点谈一谈笔者的想法。

一、眼中有孩子——教育成功的前提

“眼中有孩子”就是说老师要因材施教,首先你就要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差异,并且承认他们的差异,然后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要体现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跳一跳,够得着。其实备课主要就是备孩子,如果你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活动的重难点你就会把握的恰到好处,知道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什么,知道他们哪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需要填补的。

我们老师不仅眼中要有孩子,而且还要做到心中有孩子,你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能总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在孩子有问题时要给她充分的时间让他把话说完整,提示他表达清楚,而且还要多给孩子们一些恰当的表扬和鼓励。

例子:在一次我组织的生活活动《我爱漱口》中,我们班的王梓旭小朋友特别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虽然他话说不清楚,而且还很慢,但我还是蹲在他身边看着他的眼睛,耐心的听他把话说完,这样一来其他的小朋友的等待的时间就会有点长,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很内向,很少说话的孩子,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他也不爱举手发言,可能他对我当时的话题特别感兴趣,所以特别积极,虽然当时的活动显得有些拖拉,可如果能因为这次活动,让这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能有所转变,我想我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心中有目标——教育成功的关键

我们的老师不仅眼中要有孩子,心中还要有目标,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大都是提前预设好的,生成活动只是个别存在的,因为我们不能一味去跟随幼儿的兴趣,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活动。每个上课的老师心中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因为目标是整节教育活动的灵魂,他可以指引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帮助老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顺利的完成教学过程,有效的开展教学评价。就比如说,如果你想要建造一座房子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应该是画设计图。有了成熟完美的设计图之后,我们才能破土动工。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查看图纸,严格按照图纸来添砖加瓦。如果抛开图纸任意妄为的话,我想这座房子恐怕难有竣工之日,即便竣工也很可能与最初的设计差之千里。而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如同是建造房屋的过程,教学目标就是那張成熟的设计图纸。所以只有老师有了较强的目标意识,我们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来。

例子:在一次我组织的《小纸片力量大》科学活动中,活动目标是通过尝试用折叠或其他方式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力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让孩子去发现他们的关系呢?首先我就设计了“小纸片站起来”这个游戏,让孩子们折叠小纸片去改变他们的形状,然后再试一试那种形状能承受住一块积木的力量,让他们发现那种形状的改变成功托起积木,最后通过增加积木的块数让孩子们发现原来纸卷卷的越粗,他的承重力就越大,在最后通过让孩子们把所有的纸片放到一起,撑起了一本厚厚的大书,让他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就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进行探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把握契机,找准幼儿的兴趣点,这就到了考验老师教育机智的时候了,教师不仅要巧妙的把偏离的主题拉回来,而且要在幼儿新的兴趣点上生成新的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转化成新的目标,把握新的教育价值。

有一天早晨,我正组织幼儿进行多彩的秋天的谈话活动,这时,迟到的轩轩猛地冲进来,嘴里还大声嚷着“我昨天捉到的螳螂死了”,孩子们开始有点骚动。怎样处理这件突发事件?我没有错失这个好的教育机会,知道这位迟到的幼儿有极强的表达愿望。于是我及时中断了当前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然后围绕这只螳螂展开了新的谈话活动:“螳螂怎么会受伤的?”、“我们该怎么做?”、“螳螂与我们的关系”等等,使幼儿更直接、更深刻地懂得了要爱护螳螂的道理,然后我继续问到:“在秋天里,除了螳螂,还有那些植物和动物呢?”孩子们又顺着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这样,孩子们的关注点又回到了我最初预设的话题上。所以说,只要教师心中有目标就能捕捉住各种教育因素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更好地促使孩子发展。

三、脑中有理念——教育成功的根本

《指南》给我们传递了很多理念,它强调了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而且在教育建议部分还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该如何把这些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落实到我们不经意的细节中呢!可以说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一般都会比较期待幼儿有良好的表现,能积极配合教师,按要求完成各项环节。可有时候幼儿的回答却和你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时候你是选择一笑置之,还是不置可否,这个时候老师首先要做的是要分辨幼儿的行为是否故意,有时候不要认为孩子是在故意捣乱,可能你的问题引发了他对其他事物的回忆和联想,比如你问,“如果你感到牙疼了会怎么办?”孩子回答:“我妈妈说我牙齿很健康,不会痛的。”这个时候孩子是想向你证实他的牙齿很好,可他却偏离了你的预期,这时你会怎么办?一个聪明的老师会因势利导,把他给拉回来,比如老师可以继续追问:“那你们家里有没有人会牙痛,他牙痛了怎么办?”这样既没有否定孩子的回答,有把话题拉了回来。其实脑中有理念就是体现在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蹲下的动作,一个温暖的拥抱,真正的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三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他的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是否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还有活动时间的长短,老师能否把握住孩子们的最佳状态,老师是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等,这些都成为了能够影响这节活动是否是一节成功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因素。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政府机关第五幼儿园)

猜你喜欢
螳螂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螳螂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