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学校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党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更多的挑战。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高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总结实践教学新的模式机制,以期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术、高品德、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授课过程枯燥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通过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實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为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教学过程中的新模式、新机制。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由于多种因素,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操作能力上效果不佳,甚至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展仍然不尽如人意,强化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发挥其实效作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当今社会环境下,学生步入社会后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死记硬背的封闭式教学,思想政治还处于理想环境层面,进入社会后会出现理想信念缺乏、意志不坚强、心理素质差、缺乏敬业精神等现象。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一定要从封闭式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得到知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甚至让学生在校期间从实践中经历困难,遇到挫折,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为学生步入社会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他们走进社会后就会增强自信心,求知好学,不怕困难,顺利的转入社会环境中工作、生活,进而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理论的科学性、针对性、说服力和实效性,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和育人两个层面:从教学层面看,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从育人层面看,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是将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另一方面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三)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为贯彻落实中央31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打赢高校思政课质量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必须努力构建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建设大格局,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成为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的重要手段。
(一)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激励实施机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标准,难以形成完善的实施机制。在三门思政必修课程中,实践环节均有零散的实施,但是没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任课教师自己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负责任的教师会安排一些容易实施的实践课程,有些教师嫌麻烦不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各自为政就形成不了整体联合的优势。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学校层面完整的管理体系,导致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的工作量的计算难以落实,没有工作量的详细安排与落实,教师就会进一步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样,上实践课的学生缺乏考核机制,实践课成绩难以有效认定,也会导致成绩算还是不算对学生没有过硬的约束,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不容易操作,流于形式
高校不断扩招,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师数量不变,为节约教师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在组织形式上,很多高校的思政课采取了大班合堂教学形式,两个甚至三个、四个班级一起上课。大堂上课往往会造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几个班合上的实践性教学,人数太多,操作难以规范,不能严格控制各环节,很难逐个落实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使得学生对实践教学简单应付,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学生往往敷衍了事,收获也不深刻。在实践教学中,因缺乏监控措施和经费投入机制,很难选择形式多样、地点较远和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内容,限制了师生互动,使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三)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各地红色文化丰富且有影响,以陕北为例,思政实践教学可以说有独特优势,但由于经费短缺、学时学分计算困难、考核评价复杂、顾虑学生安全等各方面因素,大规模有意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导致现有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比如: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往往重合,但却存在条块分割现象,欠缺整合;比之专业课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获得类似的支持体系和管理机制,欠缺支持;富有陕北特色的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设施、信息资讯以及先进典型人物等有形和无形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欠缺开发。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训实验基地建设严重不足,思政课教学部门自身掌握资源有限,实践教学如考察访问等往往只停留在教学计划中,无法真正开展,学生也就无驱动力去积极参与思政实践教学。
(一)完善和形成思政課实践教学实施机制
区别于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和组织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明确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制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统一的实施方案,确定教学时数,规范教学体系,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通过教学计划等文件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紧密衔接,对实践课进行合理地组织和集中安排,减少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的脱节。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可明确规定从总学时中拿出1/3课时用于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设为2:1。有了学时设定,就可以设定分值约束学生,如我院将思政课的分值设定为50%是末考成绩,10%是中考成绩,20%是学期平时表现,20%作为实践课成绩。利用学生实践课程的分值考核学生的总成绩,这样实践教学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在上实践课时,老师全程跟踪、检查。
(二)实践教学要与学生管理、校园活动、顶岗实习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根本目的是从各方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疑点以及难点问题,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解决现实问题、社会问题、思想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有所思考和领悟,从而获得自我提升。因此,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加。
要从整体上改革思政实践课,提高实教学实效性,必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如以下几点:第一,场景角色模拟式模式,根据课程主要内容,设定实际的模拟场景,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既学习了课本内容又接近了现实。如在上思修课时,可让学生开展短片、小品表演,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乐趣,勇于展现自我。第二,竞赛演讲式模式,为了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表达能力。比如讲理想信念,可以让每个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演讲;讲社会公德,可以让学生展开知识竞赛。第三,课堂讨论结合课余调研模式,在课堂中,依据课堂内容,学生们展开讨论、分组讨论等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角,教师加以引导和点评。或者根据课堂内容老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请老师批阅并指导。第四,观看影像资料模式,选取优秀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认真观看,好的作品也会深深的吸引学生,从而得到启发、感悟和学习一定的内容。第五,参观学习模式,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增强对理论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受益。第六,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中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将实践课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实习表现确定实践课成绩。
(三)实践教学要与红色区域文化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与红色区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模式获得直观体验。以陕北为例,这块成就革命史诗的土地,不仅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高校要以“纪念馆”开馆及授予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掌握党的历史知识,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实践,用党的伟大成就来教育人、影响人、熏陶人。寻找富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如我院与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合作建立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们深入体会爱国主义意义和女子艰辛拼搏的人物风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感受陕北儿女以其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家和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是既具有高端专业技术,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革,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霍福广.关予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5,(02).
[2]卢诚.高校 “两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03).
[3]中国教育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02).
(作者简介:郭月楠,硕士研究生,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