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媛
摘要:四川自贸区的成立为四川省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其中外贸人才的培养对于自贸区建设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四川外贸的发展形势以及外贸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状况,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培养等多角度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四川自贸区;高职;外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2-0019-06
2016年8月底,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上海、福建、天津、广东等原有自贸区的基础上,在湖北、辽宁、四川、重庆等7个省市新设立自贸试验区。2017年4月1日,7个自贸区同时挂牌正式成立。而四川自贸区的成立,意味着深处内陆腹地的天府之国,将在对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开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虽然社会各界对于自贸区的发展充满期待,但要切实借助自贸区契机,助推四川对外贸易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更大的发展,就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转变观念,采取更多的创新性举措,营造外贸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其中,培养了解四川与中国外贸发展现状以及当代世界外贸发展趋势,熟悉外贸业务流程,拥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多专业知识的综合型外贸人才,将为四川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四川自贸区简介
四川自贸区共分为三个片区:一是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共90.32平方公里,其范围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西侧绿化带,南至科学城中路,西至双流机场一跑道、二跑道,北至火车南站;二是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共9.68平方公里,其范围东至成太路(清泉大道),南至达成铁路,西至青白江区与新都区交界处,北至成青快速通道;三是川南临港片区,共19.99平方公里,其范围东至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西侧,南至长江,西至医教园区,北至进港铁路。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四区一高地”,即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在这一总体方针下,三个片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各自定位也不尽相同: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航空枢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川南临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装备制造、现代医药、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二、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外贸人才现状与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至2013年,中国年货物贸易总量突破4.16万亿美元,一举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在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于是,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也纷纷增设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考生们对该专业也是趋之若鹜。但专业火爆的背后,许多学校对外贸人才的培养还是照搬传统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应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术能力、轻职业能力。直接结果就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普通的业务员、跟单员快速饱和,但高级国际商务人才严重缺乏。与此同时,各高校开设的课程也大同小异,几乎各高校的课程都围绕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外贸单证实务等核心课程来设置,人才培养严重趋同化。
就四川地区而言,虽然深处内陆,外贸发展相对落后,但在对外贸人才的培养上也面临着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的问题。在自贸区成立之后,尤其是面临当今“互联网+”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按照以往的模式培养外贸人才,已经无法支撑未来的外贸发展。
(一)四川外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7年上半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 098.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9.5%,远高于同期全国19.6%的整体进出口增幅。就贸易的国别和地区而言,四川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尤其值得关注,对以色列激增2.5倍,对埃及激增3.5倍,对罗马尼亚激增4.6倍,对伊拉克激增7.3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四川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19亿元,大幅增长96.7%。伴随着四川外贸的迅速发展,四川外贸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根据近年来对四川本地企业的调查走访,四川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经达到6 000家以上,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四川外贸企业中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首先,企业资金规模偏小,导致创新资金不足,业务拓展能力有限;其次,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且因为激励机制等原因,流动频繁,缺乏良好的人力储备;再次,企业管理者管理思维落后,许多企业往往注重价格竞争,追求短期效益,而对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投入不足。
反映在公司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上,就是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且对薪资要求不高的人才。许多公司需要具有全面的、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外贸或货代人才,能够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最好能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所以,学生的实操能力非常重要。尤其随着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在所调查企业中,80%左右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存在严重缺口。四川也有不少外贸企业开始探索跨境电商这种新型的贸易形态,他们希望学生不仅要了解国际贸易实践,同时具备物流、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还要求学生了解新常态下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并且對于地缘政治要有所了解,英语能力也急需提高。
随着四川自贸区的建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一些自贸区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关务、懂金融服务、懂国际贸易,且外语至少在6级以上,甚至要熟悉电子商务板块。
(二)四川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储备量严重不足
就四川实际而言,目前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而就具体岗位看,普通的跟单员、业务员企业尚能努力培养,但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这些高素质人才在商务谈判、开拓市场等外贸业务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查,四川高校培养的大多数外贸人才,60%左右首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外来人才入川较少;且大多数人才集中于成都周边县市,这进一步加剧了外贸人才供需的不匹配与地区分布的不均衡。
2.高职院校在外贸人才培养目标上趋同甚至模糊
根据调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自己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等技术技能型外贸人才,这本身也符合高职院校的职业定位。而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要数量有限,结果就是这类人才供给相对过剩,而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另外,有部分高校尚未理清高职培养人才与本科培养人才的区别,培养过程中基本以本科院校的目标为指导,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3.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落后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受困于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局限。四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外贸人才培养,还是以传统的授课型为主,最多加上半年的有关外贸技能实训。许多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掌握,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甚至有许多学生学习了有关信用证的知识,却无法按照信用证要求填写出一套完整的外贸业务单证。也有一些学生对外贸实务操作烂熟于心,却连最基本的商品材质、规格等的介绍都无法用英语表达。
其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据了解,目前四川各高校外贸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涵盖了外贸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但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法规等课程,要么没有,要么作为选修,即使是必修课,一周的课时量也仅仅是其他课程的一半左右,导致许多学生对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一概不知,甚至对我国的有关外贸法规也不甚了解,自然也无法从宏观角度去思考有关国际贸易问题,从而限制了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等课程,除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以外,其余外贸类专业基本都仅仅作为选修课来安排。
再次,学生的英语教学与沿海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各方面原因,四川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入校后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虽然每个院校都会安排包括公选课和专业课在内的两年英语课程,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毕业时达不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而外贸对英语的要求比其他专业要高,英语基础的落后会直接限制学生未来的发展。
4.外贸人才培养软硬件条件上的欠缺
首先,在实训硬件的建设上,近年来,包括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在内的各院校都在努力推动实训室建设,也有不少院校投入重金购置大量的电脑、外贸模拟软件等设施设备,但学生参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运作仍然相当有限。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学生实习也有许多与外贸毫无关系的企业。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贸易流程,但现实中每个国家、每个企业贸易所需的单证、函电表述等都是有所不同的,再加上当今各个公司开发的外贸实训软件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学生也无法通过实训很好地掌握外贸操作技能。
其次在软件条件上,各院校的师资配置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各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是毕业之后即参加工作的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中就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例如,在外贸函电教学中,就有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函电的沟通交流模式在这5年中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书本知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商务交流。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院校的外贸类专业课程都是本专业教师负责,而没有与其他相关专业,如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配合,因而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就存在着师资不足,甚至是外行教学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适应自贸区需求的外贸人才培养对策
在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策略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龙头,必须要针对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校行政企各方通力合作,为对外开放提供充足而优质的人才支撑。高职院校在外贸人才培养目标上,可以将学生的外贸基础通识知识、外贸专项业务技能及外贸综合协调能力等三项技能作为主要的能力要求,以此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路径设计。
(一)构建复合型、创新型的外贸课程体系
依据外贸人才三大技能的划分,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某些本科院校的做法,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物运输等相关专业组建为国际贸易专业群,将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统筹规划设置。这些与外贸相关的专业,在学生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可以统一开设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国际经贸地理、中国对外经济形势、国际商贸法规等外贸通识课程,使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对外贸基础知识以及当今国际经贸形式有大体的了解和认识。其中,学校需要根据情况增加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自贸试验区以及四川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法规的介绍。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经济的习惯,提升对外贸政策的敏感度,这也是许多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学生掌握了这些对外贸易的基础知识,一方面能进行更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另一方面能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在此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外贸的了解和兴趣正式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如选择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选择商务沟通与交流、跨境电商、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而选择报关与国际货物运输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报关实务、物流管理等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在大专业群的框架下,各个专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一方面,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相互共享,其余专业的学生需要根据兴趣选择2门左右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各专业的师资需要共享,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国际商务函电课程可以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承担,而货物運输等课程可以由报关与国际货物运输专业的教师来承担。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针对四川中小型外贸企业较多的情况,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的合作,努力打造“职业型”“应用型”“地方型”的外贸人才。
1.高职院校要合理规划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配比,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的校内实践需要依托大专业群的优势,努力构建各个专业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共享机制,使学生能在校内就有充足的实践动手机会,并且能体验多种相关专业的不同工作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通过课堂模拟实训软件、校内实训企业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尤其各院校之间可以依托POCIB等外贸实训软件开展院校间的联合实训,不同院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软件开展实际的真人互动沟通、业务谈判与履行,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
其次,学校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的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实践合作机制。根据外贸相关专业的特点以及四川外贸企业现状,四川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尽早成立外贸教育联盟,另一方面推动成立四川中小外贸企业联盟。这两大联盟需要涵盖各个外贸相关专业,以及与外贸相关的外贸、物流、货代、跨境电商等企业。以两大联盟为依托,开展学生的校外实训、实践,尤其是毕业实践,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这其中,以学校大专业群为依托,各个专业学生可以在联盟内选择相关企业进行实践。
2.提升学生涉外沟通能力
对于外贸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涉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也是企业比较看重的一项能力。而培养这一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沟通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就外语能力而言,除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将学生英语学习贯穿平时的早晚自习等课余时间,以“多读、多写、多听”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如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第二外语的教学,以满足外贸企业日益增多的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就沟通技能和技巧训练而言,除了商务谈判与沟通等相关专业课程外,学生需要更多的商务文化等课程,以更多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员交流的礼仪与禁忌等常识,以便更好地与生意伙伴进行交流。
3.与四川自贸区加强合作,构建相应合作机制
四川高职院校的外贸专业主要是为本地的外贸企业服务的。在服务本地企业的过程中,四川高职院校要让学生对自贸区和四川本地企业有更多的认识,就要以自贸区为依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前往自贸区,与政府、企业进行交流,开展参观、考察等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自贸区与外贸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外贸教育联盟为依托,与政府合作在自贸区内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使外贸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机会亲自前往自贸区进行实际的外贸流程操作。
(三)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针对四川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外贸教育联盟的基础上,各高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1.以教育部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外贸技能大赛为依托,让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赛事指导工作,在指导大赛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操作相关的外贸模拟软件,可以对外贸流程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更加熟悉函电撰写、单证填写等业务,从而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2.以两大联盟为依托,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锻炼机会
外贸形势与外贸政策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青年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对外贸相关企业的业务有更多的了解,这就需要有完整、系统的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机制。一方面,需要从学校、企业、产品等多因素考虑,构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挂职时间、挂职成果及挂职后的教学成果等;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对挂职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包括教师挂职期间的上班打卡、请假制度,以及挂职期间的津补贴制度,使教师能够在企业挂职期间认真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实实在在学到相关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活动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四川等外贸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而言,前往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国外进行相关的交流与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外贸最新的前沿动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沿海及国外企业和学校的先进管理与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院校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
4.构建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互学互助的合作教学机制
一方面,学校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校内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尽可能让校外专家参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开展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合作,以两大联盟为依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相关讲座、会议等活动,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能够从专家身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尽快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创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变革。
首先,不同的能力需要对应不同的评价标准。前述外贸基础通识知识、外贸专项业务技能及外贸综合协调能力等三大能力中,对外贸基础知识的评价标准更多应偏向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以及运用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外贸专项业务技能及外贸综合协调能力的评价,更多的应是学生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的综合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
其次,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除了试卷考试方式之外,需要结合课程特点,采取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贸法规等课程,可以更多地采用试卷方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商务谈判与沟通等课程,可以采取情境模擬、现场展示等手段,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再次,評价主体多元化。除了任课教师评价外,可以通过同学互评、专家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实践类课程,更多应采取企业评价为主,让企业按照自身的岗位标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让校内评价体系更好地对接职业标准,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小清.王东明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EB/OL].[2017-04-01].http://politics.scdaily.cn/ldhd/201704/55866300.html
[2]尹来莹,李文辉.基于CDIO 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5(5):84-86.
[3]中国商务部综合司.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EB/OL].[2017-05-04].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405/20140500570675.shtml.
[4]曾小清.上半年四川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近6成 6月进出口创近35个月新高[EB/OL].[2017-07-17].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17/7/17/104
28193.shtml
[5]苏颖宏,韩燕,高绯.新常态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264-266.
[6]章安平.“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4-58.
[7]廖益.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重庆市为例[J].大家,2014(24):153.
[8]李文辉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CDIO 为基础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5(10):134-136.
The Study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Foreign Trad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YANG Chun-yuan
(Sichu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131,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the opening-up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trade tale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suc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free trade area.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Sichuan, as well as the foreign trade talents' demand and training situation, puts forward relevant talents training strate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curriculum, the practice teaching,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eign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