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芳辛 杨立
摘要: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自1998年开设古琴课程,至今已有20年。这20年间开设了包括古琴在内的多门吴地音乐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古琴演奏技能的同时更对苏南音乐文化有全面的了解。笔者通过回顾这20年本系的古琴教学,对其进行点评,并展望今后古琴课程的开展,使高校真正传承好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使虞山琴派在新时代换发出新声。
关键词:常熟理工学院 音乐系 古琴 课程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75-02
1998年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在张柏铭主任的倡导下,率先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古琴选修课程,至今在“结合地方特色进行音乐办学”的道路上走过了20个春秋。在这20年中,音乐系除了开设古琴选修课外,还进行了各种渗透地方音乐的办学举措①,使学生掌握古琴演奏技能的同时,更对古琴所在地的区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在传统技艺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到普遍院校传承的今天,这也是高校较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不能替代的优势所在。
笔者调查了过去20年本系的古琴教学并给出建议,使本系的古琴课程能够更好地开展,借助地域和高校平台优势培养出更多的古琴人才,做虞山琴派薪火延续上稳固的传习地。
一、回顾
古琴艺术气韵绵长,古琴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较有影响的便是诞生于常熟的虞山琴派。虞山琴派是明清之际最为重要的古琴流派,由严天池所创,自虞山派诞生之时起,琴界就有“以虞山为归,是犹百川之趋赴不一,而朝宗于海也”的说法,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可虞山琴派以往的輝煌曾经湮没在纷繁的历史中,近代出现了无人愿听,无人愿学的尴尬局面。上世纪末以虞山琴社恢复为标志,古琴复兴在多方努力下有了起色,尤其是常熟理工学院的加入,使得虞山琴派又增添复兴的力量。
(一)古琴选修课开设原由
责任与担当:常熟理工学院地处虞山琴派诞生地,深感弘扬本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音乐系稳定的师资队伍和高校平台建设,是开展古琴课程的有力保障,在几任音乐系领导的努力下,自1998年开设古琴选修课至今,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份责任与担当也使得高校用更务实的思维来对待高校教育,切实做好源于地方更要服务地方的职责。
多元文化的理念:在音乐人类学和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全世界都在关注人类民族、种群、区域音乐文化的地位问题,使得高校的课程设置也顺应时代潮流,凸显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的单一化音乐培养模式,使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音乐语言、表达和内涵,开拓眼界与思维,从而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念,抛开国家地域间的政治经济导向,拥有一颗平和与包容的内心,在平等尊重的思维导向下对待不同国家与区域的音乐文化。
(二)古琴选修课开设情况
师资情况: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古琴选修课的开设过程中,先后有三位教师担任古琴教学,他们是朱晞、张卓、尹溧新。朱晞,任教时间为1998-2005年和2007-2009年。朱晞②老师有着深厚的古琴演奏技艺、理论研究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作为第一代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的古琴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古琴演奏技能的同时其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影响着学生,先后培养出了张卓和尹溧新两位老师。张卓,任教时间为2005-2007年,早年师从朱晞学琴,后进入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工作,教授古琴,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古琴硕士,师从李祥霆教授。尹溧新,任教时间为2009年至今。尹溧新老师大学跟随朱晞老师学习古琴,200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古琴硕士,师从现代广陵派古琴传人戴晓莲。
课程情况:自1998年至今,本系开设的古琴课一直为选修课程,目前古琴选修的方式是大一下学期开始选修,大三也可以选修,学时最长为两年半,每周1课时。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大一学生选修古琴,但到三年级再修时人数就寥寥无几了。
(三)古琴活动陈述
1.讲座:2004年,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老师来本系作古琴讲座;2011年,中国琴会会长、虞山派古琴艺术馆馆长朱晞老师来本系做区域音乐文化课程讲座——虞山派古琴;2017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章华英老师来本系讲座——虞山琴派的历史与传承。
2.演出:2015年6月,本系举办了“琴重虞山”古琴进校园联谊演出。虞山派古琴艺术当代传人朱晞、马一超、陈尉华、尹溧新等人和本系学生同台演出;2015年9月,在本系音乐厅举行了“琴重虞山”古琴名家进大学活动,国家级传承人吴钊、赵家珍等十多位古琴名家登台演奏,给大家展现了一台精妙绝伦的古琴盛宴。
3.参观:2015年6月,音教141班全体学生于常熟古琴艺术馆展开了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使学生对常熟的古琴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四)古琴选修课开设成果
1.古琴专业人才:自1998年开设古琴选修课至今,培养了的数以百计的毕业生,其中首届两位古琴选修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虞山古琴艺术馆工作。另有一位尹溧新同学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琴硕士研究生,从而走上了专业古琴的道路。
2.古琴音乐会:在2015年6月“琴重虞山”古琴音乐会上,本系12级学生陈美艳演奏了古琴名曲《流水》,李贝芳等8位同学演奏了古琴齐奏《关山月》与《凤求凰》,展示了我校古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成果;2017年9月,“家在江南——2017常熟江南文化节暨沙家浜旅游节开幕式文艺专场”中,尹溧新老师带领音乐系中学生演出了开场曲《古琴之乡》。
3.古琴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本人调查了2006-2017共11届毕业学生的论文选题,共有13名同学选择古琴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
以上是笔者对本系开设古琴选修课程的回顾,下文将展望今后古琴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展望
(一)增设古琴必修课的设想
常熟理工学院是坐落于常熟的唯一一所高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校教育职能使其理应承担起虞山派古琴传承的重任。从以上回顾中可知,过去20年本系的古琴课程一直沿袭的是选修制,虽然有过成绩,但选修的不定因素也为后续的发展带来了局限。为了更好地弘扬虞山派古琴,使用好高校这一平台,笔者建议在大一和大二现今必修课程中增设古琴必修课程,大三开设古琴选修课程,这样的设置可最大限度使每一位本校音乐系的学生都能学习古琴,增加古琴普及度的同时发现更多古琴可塑之才。
(二)开设系列古琴文化选修课程的设想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其文化博大精深且内涵丰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作为高校的古琴教学,要从文化着手深度挖掘古琴的内涵与本质,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古琴作品的理解与演绎。目前本系的古琴课程只教授演奏技能而忽略古琴文化的学习,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古琴在学习演奏技能的同时,要集中建设好古琴文化的深入和普及,使学生在古琴文化的熏陶下真正了解古琴,并热爱古琴。
(三)创建古琴精品社团的设想
从过去20年本系古琴的活动和演出情况来看,有成绩但存在局限。局限在于:走进来的活动少、走出去的节目少、演出机会和平台有限等。想要改善这一局面,提高自身是关键。笔者认为抓好古琴课堂的同时,可以创建一个古琴精品社团,做好课堂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设立一些传统的保留曲目,保留曲目及弹奏人员可在各届学生中选拔并继承,以备随时可以上台演出。另外创编一些现代古琴曲,使得该社团有能力和实力到更大更好的平台进行演出和交流,从而提升常熟理工学院的影响,也为常熟古琴增光添彩。
三、结语
常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古琴艺术重要保护地区,也是中国唯一的古琴之乡、唯一的古琴艺术国家级活态保护基地。作为常熟唯一的高校,肩上多了份传承与保护古琴文化的责任。希望通过笔者对古琴课程的设想,使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的古琴课程越办越好,成为江浙沪乃至全国高校中古琴学习的楷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古琴人才,使本土音乐在高校的依托下发展出新的高度,服务地方和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更把虞山琴派发扬光大。
注释:
①2004年开始在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吴地音乐”系列课程,2012年5月成立了“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
②朱晞是虞山派古琴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早年向翁瘦苍先生学琴,后又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虞山琴派”一代宗师古琴家吴景略先生和古琴家龚一先生。朱晞老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其演奏不仅保留了“虞山琴派”传统的“清、微、淡、遠”风格,更有“博大和平”的气派。
参考文献:
[1]李祥霆.古琴综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松弦馆琴谱》钩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吴钊主编.中国古琴珍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4][宋]朱长文.琴史[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