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登,Ian Blanden,斯道拉恩索广西林业运作总经理。在桉树经营领域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在加入斯道拉恩索公司之前,曾就职于澳大利亚Gunns集团、北方森林产品公司以及森林控股公司,管理的林地面积超过30万公顷。
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孕育出了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木本植物。当阳光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候鸟开始回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大地也开始苏醒,人间迎来最美四月天。
在地处广西北海的斯道拉恩索桉树人工林里,有着30多年桉树从业经验的勃朗登每年都会到这里来寻找一群朋友:又长高了许多的桉树苗,吐出了绿芽的多花地宝兰,以及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白肩雕鸟叫。
对于很多人来说,要在农田、水域和桉树林交错区去捕捉它们的踪影,并不容易做到。但对于勃朗登而言,却要容易得多。而凭借着长期的监测和过往的经验,每次他也都能做到不虚此行、有所斩获。
而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开展森林可持续管理,曾经被认为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桉树人工林,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植物和候鸟的栖息乐园。一如他自己,在来到中国近5年后,无论是桉树人工林种植,还是森林的可持续管理,都让他这只从澳大利亚而来的候鸟对眼前的这一切有了家的感觉。
在城镇化和互联网突进的时代,以可持续的桉树林为家,以栖息乔木的候鸟为朋,血肉和草木之间的这种守望,却依然散发着原始和恒久的生命力。
“发展桉树种植在中国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现阶段大家只关注了桉树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却没注意到它在环境和生态方面同样可以做出贡献”,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勃朗登表示,应通过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开发下游产业和专注于森林可持续管理,把重点放在最大限度地开发林木行业的价值上。
“唯如此,中国的桉树行业方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勃朗登说。
《WTO经济导刊》:当初为什么要开展这个为期7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勃朗登:作為一家有着700年历史的全球性企业,斯道拉恩索一直以来的发展可以说就与森林息息相关。我们以此为业务去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我们以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向消费者诠释我们的经营和产品理念。
2002年,斯道拉恩索广西成立以后,为了为纸浆厂提供原料,我们设立了在广西南部15个县种植8.3万公顷桉树人工林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的可持续管理,识别桉树种植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我们于2010年2月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达成一致,合作开展了这个七年为期的“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分别对桉树人工林鸟类、桉树人工林植物和北海地区鸟类迁徙进行了监测。
《WTO经济导刊》:选择桉树作为切入点来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有没有感到压力?毕竟,桉树种植在中国曾引发过许多争议。
勃朗登:我们知道,桉树在中国有一些不好的名声,比如很多人说桉树是抽水机,会造成荒漠化,或者会破坏林区的生物多样性,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而我们之所以要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其目的之一也就是想通过我们良好的森林管理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发布来纠正大家对桉树的误解。
而项目监测结果也显示:在北海桉林区我们的监测团队共记录了109种鸟类、270种植物。在项目共有的1000人次进行的猛禽检测中,我们还记录到了30种属于国家二级或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种数据的背后,也证明了桉树人工林不仅可以最大化林木业开发的价值,满足快速发展的国内需求,同时还能为天然林提供保护,在环境和生态上有所贡献。
《WTO经济导刊》:这也是我们发布可持续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公众读本的目的吗?回头来看,您认为该项目真正的价值又是什么?
勃朗登:毫无疑问,该项目带来的价值应该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内部来看,项目共组织了4场培训,超过100名斯道拉恩索的员工和50名志愿者经过培训直接参与到了项目检测工作中,普及和提升了桉树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美境自然等公益机构积极召集各方力量参与到广西北部湾候鸟保护活动中,倡导公众提升鸟类保护意识,并联合政府成功举办了“中国北部湾鸟类保护国际研讨会”。
而斯道拉恩索可持续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公众读本,既是我们项目研究的成果展示,是提升运营透明度、开展公众沟通的载体,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希望借此推动中国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和中国林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贡献更大价值。
《WTO经济导刊》:所以,生态学家Robert Constanza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收益将超过其成本的100倍”,您也同意?
勃朗登: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但生物多样性的收益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收入上,同时还体现在我们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上。这个观点很像习总书记说过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才有清洁、稳固和可持续的商业。
《WTO经济导刊》:我们注意到,您多次提到森林可持续管理,在您看来应如何理解?
勃朗登:造福人类,善待地球,用可再生解决方案替代化石基材料,是斯道拉恩索的宗旨。我们也坚信,未来世界,树木将取代化石基材料。
在此背景下的可持续森林管理,就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而管理得当的人工林种植,木材就能成为可再生和可再循环的原材料,木纤维制品也能变成一种可持续的资源。
《WTO经济导刊》:如何评价人工林种植在全球的现状?
勃朗登:人工林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满足了人类的需要,减缓了对天然林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长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用的可持续经营技术,过分重视和追求短期生产力与经济利益,偏离了森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导致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张而质量却明显下降,许多人工林出现病虫害加剧、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而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WTO经济导刊》:具体到中国呢?
勃朗登: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目前,中国纸浆产业的原料多依赖国外进口木材和国内人工用材林的砍伐,随着中国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关乎纸浆等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具体、可行的经营模式,以及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南。
《WTO经济导刊》:那么,斯道拉恩索可供参考的建议是什么?尤其是针对那些希望致力于开展森林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企业,您认为需要注意的又是什么?
勃朗登:我在中国也工作多年,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包括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等相关方需要共同聚在一起,就技术、理念和运营等方面共同商讨、确定目标、步调一致和集中突破。
以桉树轮伐期为例,目前中国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林农的轮伐期是3-4年,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和种植经验来看,桉树的最佳生长期一般在7年左右,之后生长速度就会大幅下降,所以要实现最大限度的用材效率,同时减少采伐作业对林地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轮伐期确定为7年是最为理想的。此外,就化学除草流程、工人技术培训等,我们也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建立起信息公开制度,设立可持续发展部门,加大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公司每年的年报对外公开,实现信息公开透明。
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没有秘密,我们每年也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规模的森林生产公司一起来参观,并分享森林可持续管理的经验,提升中国大众对保护环境和森林产业的认知。
《WTO經济导刊》: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发布以后,各个国家、各个企业都在稳步推进中。斯达拉恩索对于落实联合国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哪些整体考虑?
勃朗登:我知道这17个目标。斯道拉恩索在广西致力于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施行生态适宜、造福社会和经济可行的营林方式。我们在北海也有一体化的运营计划,通过采用最高安全标准来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采购可持续原材料并寻找符合合规标准的供应商等措施,驱动广西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
此外,我们和广西大学合作开展了一个研究,着眼点就是运营对水和土壤的影响。因为如果我们研究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向公众去诠释这个行业所产生的效益。
编辑|李蔷薇 qiangwei.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