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文
《新寄小读者》是一套行走的书简,是作者周游世界各国时的趣闻逸事,是远渡重洋寄给小读者的一封封带着温度与期许的信笺。即使现代的通信越来越便捷,仍然有很多事物能唤起我们的情怀。本书博古通今的观点和即兴诗词的点缀,在唤起人们心底的向往和憧憬的同时,还使读者相信文字的美好与旅行的意义。
精彩选文
听我说头有点痛,冬冬便拉着我玩一种从祖国带过来的叫作“二十猜”的游戏,说:“这样,伯伯的病就好了。”
玩法是:甲方事先确定一个谜底,它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各种事物名,比如地名、书名、器具名、花草名、禽兽名,等等;就是说,古今中外、飞潜动植、万类千科,一概不限。谜底确定后,写在一张纸上,藏在一旁,而后,要清楚地说明:它属于哪一类,是人名?是地名?是动物?是植物?要事先向乙方交代清楚。乙方在猜测的过程中,可以敞开提问,但是,只限在二十次之内。在这个范围内猜中了,甲方就算输;否则,超过了二十次,乙方还没有“中的”,即自甘受罚。
因此,如何设问就颇有讲究,里面学问很大。比如,对方的谜底是一个人名,猜这种谜,就要考虑:是今人、古人?文人、武人?活人、死人?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实有人物还是艺术形象?一般的规律,应该像抓鱼似的,先拉大网,逐渐收束,就是说,要尽量把一些无关因素排除掉,一步步缩小范围,层层逼近,最后直抵答案。未经细想,就随便提问,无端造成浪费,乃猜谜之大忌。另外,还要警惕,不要被甲方设圈套、搞迂回,以致在外围打乱仗。
这天,我连续出了三个谜,都被冬冬猜中;而他出了一个,却把我难住了,经过十八个回合,已经猜到是英国的一个名人,什么莎士比亚、牛顿、瓦特、撒切尔……都猜过了,一一遭到否认,最后我只好认输。冬冬狡黠地亮出谜底,一看竟是“福尔摩斯”。我说,这就有问题了:刚才已经问过“是不是实有其人”,你作了肯定的答复,因此,就排除了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这个因素。
冬冬说:“福尔摩斯当然是真人了,现在还活着。”说着,他顺手拉开抽屉,找出几封信件,说是班上同学读过《血字的研究》和《四签名》之后,写给这位神探的——“不是真人、活人,同学们能给他写信吗?”我看了一下,每个信封上确都写有用英文标明的地址:伦敦市区贝克街221号。他这么一说,立刻引起了我热烈的情致、浓厚的兴趣。
我不无遗憾地说:“可惜晚了,如果是在十天以前,我看到这些信,会把它们亲手交给夏洛克·福尔摩斯博物馆的。”
冬冬眼睛唰地一亮,“啊?王伯伯,您去过福尔摩斯博物馆?”
“是的。”我说,“刚刚到过伦敦,第一站就是参观福尔摩斯博物馆。”
冬冬腾地蹦了起来,缠着我,让我详细说说“里面的事”。
“博物馆建立于1990年3月。据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书中记载——哎,你知道这个作家吗?”
“知道,知道。福尔摩斯那些侦查案件,都是由这个人记录下来的。他们俩的关系真铁,福尔摩斯把一切秘密都告诉他了。若是没有福尔摩斯,那个柯南道尔绝对成不了气候,更当不上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冬冬,可爱的小冬冬——我被他的这番话逗笑了。显然,在他的脑子里,福尔摩斯探案是呈颠倒形态的:不是作家创造了小说人物,而是小说人物成全了作家。这样,我们两人的对话,必然是在那里打《三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