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霏阳
【摘要】激励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为辅导员,更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特点,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本文结合本人辅导员工作实例,分析了激励教育的内涵及其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并总结了相关激励方式和经验。
【关键词】激励教育:辅导员:价值观念
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深入,学校生源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到我系,生源构成存在两大特点:第一,录取分数线偏低;第二,录取学生当中调剂的情况比较普遍。加上扩招的影响,使学生的层次性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努力学习、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不断成长和进步,应该成为辅导员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励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
(一)调动班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教育恰恰是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鼓舞人奋发向上的最佳方法。激励的实现,一是为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提供条件和可能,从而提高学生需要的迫切程度,促成并强化行为动机;二是有意识地施加影响,形成刺激,满足大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进入新的循环。简言之,通过激励,引发需要,增强大学生行为的心理动力,改变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上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程度相对滞后,适应社会所必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高科技传播手段的不断普及,使得在多元化思想包围当中的大学生们极易产生各种困惑和迷茫。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及党和国家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因此,通过激励教育,大力表扬和奖励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批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错误思想和行为,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从而影响他们的需要、动机乃至价值观的产生,形成明确的是非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各种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激励教育在辅导员工作运用中的经验总结
(一)信任激励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校园的学生层次性非常明显。通过了解,我发现我校學生主要有两种心态:一是破罐子破摔型。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扩招勉强进入大学以后便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学校“混”日子;另一种则是壮志未酬型。这类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努力勤奋,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生目标,然而因为高考发挥失误没考上本科,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没有选择复读,于是来到大专。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加之大专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现实,大专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大学去不了,只有上大专”的自卑心理。因此,如何让这些学生自信起来,就成为辅导员的首要任务,而信任激励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促使学生激发潜能,顺利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
(二)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是前进路上的标杆,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选准一个榜样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将对学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如何进行榜样激励?榜样的选择和树立尤为重要。榜样的选择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树立榜样绝不是树立一个高不可攀的“神”,更重要的还是要树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身边的、班级的榜样。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最好的激励,尤其这个榜样就在你、我、他身边。例如:树立在各方面发展均衡,表现优异的“全能”式榜样;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树立的“单项”式榜样。让同学们能亲身感受到来自身边榜样的力量。
(三)团体激励
团体激励主要是以班级、寝室等组织的形式,通过集体约定俗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行为规则来约束学生,用团体期望来激励学生。如果一个班级当中大多数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便会逐渐演变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如某寝室,在寝室长的带领下,寝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该寝室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激励,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氛围。
(四)情感激励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求。
“情感激励”就是教育者以这种态度和体验对被教育者进行诱导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刚进校的学生当中有部分学生非常内向、胆小,如何实施情感激励,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感人心者莫乎情”。关键是—个“爱”字,即热爱学生。其实情感激励更是爱的激励。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学生趋于成熟,自尊心强,教师要转换角色,把学生看成朋友,真诚平等地和他们交往,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且会主动积极地锻炼自己,不断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