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雅思听力教学中,许多老师侧重雅思应试技巧和应试策略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本文以雅思听力场景为例,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应从听力场景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汇的文化内涵两方面增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
关键词:雅思听力场景;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背景知识;词汇
当前,雅思教学越来越受欢迎。可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雅思成绩,老师们往往更多地注重应试技巧和策略,忽略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表面上,学生提高了成绩,达到了出国目的,可不少是“高分低能”。在面对真实语境时,他们成了文化迷失者。所以语言教学者要明白,英语学习本身不是目的,跨文化交际才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Hanvey认为,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也就是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区别和一致之处的敏感程度,还有在使用外语交流时按照目标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以下以雅思听力教学为例,探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 增加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没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基本了解,就谈不上对双方文化异同处的敏感把握。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必须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增进认识。以生存英语的租房场景为例,我国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住房,这是由英国的住宿习惯、房产所有制和校园环境决定的。首先,英国人没有“安土重迁”意识。他们因学业、结婚或工作调動,人口流动性大,租房机率也大,租房在英国向来是很普遍的行为。其次,英国房产私有,主人可随意安排房屋内部结构。常见的英国独立或半独立式住房为两层楼,一楼为厨房、起居室、会客室等。二楼为洗漱间和卧室。二楼上面通常还会有一个小阁楼。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主人可以出租或变卖房产。英国不少中产阶级都有一两套房产,那出租其中一套或一套里的几个房间(包括阁楼和地下室)很常见。所以租房东家的一间房,跟房东住一起并不稀奇。而在中国,租住在主人家的情况很少。因为在中国传统家居环境里,一个外人住自己家,几乎只发生在亲朋之间,不存在租赁关系。这也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更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房屋是家人亲朋聚集的地方,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中国房子的情感属性决定了一个家庭即便有空房间也不会出租。而英国则是一个更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社会。房子是供居住的,它的功能性决定了只要能满足主人和住客要求,可以以各种方式出租。最后,英国校园学生宿舍很少,且一般是暂时租住,有点类似国内的“廉租房”或“过渡房”。供不应求的校园住宿催生了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在场景听力中,通过这样对比中西背景文化的差异性,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二、 加强词汇的文化内涵讲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容易被忽略。学生记忆听力词汇时,很多时候只记住了中文意思。词汇所涉及的文化内涵被无情抹杀了。其次,学生对词汇没有文化内涵的概念,以为它们对听力理解影响不大。殊不知,如果不准确理解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的听力理解就会出现障碍。以学术听力场景里的lecture和seminar为例,lecture译为“讲座”。其实这个意思无法表达其文化内涵,因为在英国,教授或导师上的课就叫lecture。而seminar是“小组讨论”,它其实指学生在听完lecture后,老师就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交换各自的观点。
再看心理咨询(counselling service)这个表达。它在中英文里有很不同的文化意义。在西方,心理咨询为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帮助学生跟上课程进度、调节饮食习惯、适应新环境、提高人际交流能力等提供咨询和服务。它涉及所有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疑虑、困惑和不适应。而中文意思没有这种内涵,如果不解释清楚,学生一听到这个词,很有可能会联想到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心理咨询。
英语词汇和表达数量众多,包含的文化内涵涉及西方社会文化等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切关注。否则,学生就只会停留在表面的学习而出现各种理解和语用失误。
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将它放在文化的大范畴里。其次,要将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把握好。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因此,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的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而外语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不但要学语言,而且要学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才能真正掌握交际工具语言,并使语言成为真正交际工具。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不仅需要教学生语言,还要让他们把握语言的文化意义,要将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静瑶.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0(1).
[2]矫福军.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3]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孙晓慧.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作者简介:
曹素萍,湖北省武汉市,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