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面向学生讲述的与教学相关的、能激起学习兴趣的一段引言。课堂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演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共同合奏的第一个音符。虽然一节课的引入时间并不是非常久,但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段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部优秀电影的开头一样,一定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抓住观众的眼睛。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也应该像一部好电影的开头一样,要在几分钟内引言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可以这样说,教师把握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程度高低,从其课前导入设计的质量就可以得出。因此课前导入设计的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导入在课堂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架起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
关键词: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大家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方式设计新颖并富有启发性,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上来,也能充分诱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探索不同的导入方法,形成了适合初中学生的课堂导入方法,感觉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特总结以便共享。
一、 以旧引新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在开始讲解新知识前,可以采取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开始新课。
复习导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同一单元或同一类型或需要承上启下的新课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向学生提出复习的知识,提出具体的要求,真正起到引导过渡的作用。比如,在实施“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对导入进行设计:首先对实验室氧气和氢气的制作方法进行复习,然后和学生一起,对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1)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的理化反应原理进行研究,即:对在实验室这样的一个条件下,采用何种药品,采取何种反应对这种气体进行制取。(2)在对此种气体进行研究制取时,需要采用何种发生和收集装置。(3)对所得的气体,需要采取何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如下就是我们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探讨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二、 趣味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教师在对学生这一特点有效掌握之后,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小故事,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地集中。比如在对《燃烧》这一课进行讲解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考古专家发现古墓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考古专家发现在考古的时候,发现了在棺木上方都已经熄灭的吊灯中,居然还燃烧着一盏灯。这样有着丰富经验的考古专家,吓得跑出了墓中,过了几天之后,其他考古学家得知这一消息,去到那里,不过未发现燃烧的灯,所以他们将文物顺利地取了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采用这个故事作为导入,学生就会充满疑惑地打开课本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讲解完燃烧的条件后,谜底也就解开了。这样的导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 直观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理化学科的根基,理化教学离不开实验。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对理化实验过程中好玩现象的出现的利用,然后在感官上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力,这样就会充分地激发出学生高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利用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我给学生上第一节理化课时,演示了“喷雾写字”这个实验,还增加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实验。例如,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趣味性实验,用玻璃棒首先在白纸上,然后蘸用无色盐酸溶液画上几朵鲜花,然后再通过对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蘸用,为鲜花画上叶子,在墙上将白纸挂上,然后将紫色的石蕊试液喷洒在纸上,这样墙上就会立刻呈现出一幅鲜花盛开的画面,为学生带来清新的感受;然后表演“清水”变“牛奶”的魔术: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这个时候原本非常干净的石灰水就会变得非常浑浊,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理化课有着神奇的“魔力”。这样学生就会对整个课程都抱着非常大的期待感,让学生对理化的兴趣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可以说,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四、 对“矛盾”导入法进行创设
从之前的教学经验还有无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进行新课的时候并无任何特别之处,这样就非常难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的集中,同时也无法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設计一些“矛盾”在新课程中导入,这样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些悬念。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激发出来。这个时候就会非常迫切地,想要让这个悬念得到解决。但是发现采取之前的学习知识,无法让此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会集中注意力学习,而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导入方法下,也得到了充分的活跃,自然而然,教师所讲授的新课也会收获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分子”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刚开始将“1+1≠2”在黑板上写下,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充满着不解,立即就激发出了他们的“好奇心”,在认知上开始形成冲突。紧接着教师开始进行实验的演示:混合50毫升酒精和水,学生经过观察之后,发现两者的总体积并不等于100毫升。但并未将这个“矛盾”的实验演示结果的悬念解除,反而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个教师可以指出:“要想明白其中的悬念,就需要对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制造“矛盾”实验的方式,然后再和恰当设问的方式相结合,这样就会极易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而言,应该从实际着手,然后对设计导入这一个环节进行精心地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一个好的导入在课堂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导入并没有所谓的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课堂还有学生不同,所实施的导入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在采取导入方法时,需要紧密地配合进行使用,然后按照教材的特征还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导入进行相应的设计,从而为教学的成功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李海霞,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