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正
我有一位温雅的朋友,他常去大西北出差。他跟我讲起了西北某个偏僻的山村。
毋庸讳言,中国的西北地区,依然有很多欠发达县市,朋友常去的那个地方,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偌大的村庄,卧在蜿蜒绵长的山路之后,没有几条大街,市场里也只是上午有人卖东西。冬日的下午,行人稀少,一个大大的太阳,挂在山梁那边。
朋友住在招待所,公营的。很多时候,十多个房间就住着他一个人。
他是个好奇的人,呆不住,便出去四下走走。这样一走,就认识了很多爷们。这些爷们四十多岁,真不知道他们怎么那么闲,下棋喝茶聊天,看架势简直就是富贵闲人。他们见我朋友潇洒不俗,就邀他到家里去。
等待客户商议的期间,他拜访了许多村民,每次都吃惊不已:每个家庭的墙壁上,都挂着书法和绘画作品。他颇懂艺术,但对作品上落款的人名,竟一个不识。他们请他赏鉴,他都是连连点头:哦,不错不错。
看了很多家后,他忍不住问了:这位是谁?那位是谁?他们睁大了眼睛:你不认识?这位是我们镇有名的书法家,那位是县里有名的。
慢慢地他知道了,他们识字的不多,并且收入很低,大多数家庭一个月吃四五次肉而已。可这里的风俗是,不吃肉不添衣没有像样家具可以,书画一定要挂。没多少文化的乡村,生活在温饱线上,对文化却如此追慕,不急不躁,恬淡优雅,真是奇特。
朋友问:你们并不懂书画的好坏,保持这样的风俗有意义吗?
他们都说有,答案不一样。其中有一个说:挂得久了,总有懂的,有一个出息了,这个村就出息了。
还有一件事让朋友感动。
熟悉了,村民们就常到招待所玩,朋友也不高看自己,跟他们能说得来。往往时间处久了,朋友間说话会随意,会有一些不雅驯的话。村民们却不说,不是一个人不说,是都不说。
因为投缘,一天晚上闲聊着,一个村民说:张老师,等一会,我请你喝酒。
不一会儿他来了,拎着一瓶酒,拿两只杯子斟满,真诚邀约。
菜呢?什么都没有,花生米都没有,就是单纯地喝酒。
朋友说,他从没喝过那样的酒,让人心生醉意。
这样奇特的村庄在甘肃省境内,大山之中。说出名字没人知道,因此不说也罢。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