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
今天我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做一点探讨;第二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关于它的困难和潜力,做一些分析;第三分析国际形势;第四分析下一段增长的新动能,包括储蓄消费的这些关系。我可能讲偏重中长期,在一个历史过程当中看我们的现在,在一个历史过程中看我们的未来,也看2018年。
一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近期的经济形势。我们都知道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持续下滑,下滑的概念就是今年比去年还低,于是2016年的时候有人问,说中国经济下滑是不是到底了?我说2016年到底不到底得2017年说,2017年如果比2016年高一点,2016年可以说到底了,2017年如果继续比2016年还低,2017年还得继续探底,现在已经到了2018年,2017年的数据基本也都出来了,GDP增长速度是6.9,可以说比2016年高了一点,因此可以说2016年下滑探底,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探底之后是不是马上就能反弹,有的人就开始谈论新周期,我个人的不同看法是,大概我们还会在底部调整,恐怕还会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走一个L型,探底了,但是在底部要徘徊一段时间,为什么呢?就是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完,是不是远远没有处理完,我们可以分析,但是一定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处理。处理什么呢?处理过去十多年时间里面两次经济过热造成的后遗症,这是前一阶段大家议论得比较多的,现在仍然有争议,为什么我们出现这么一个下滑,为什么现在到了六点几,一种说法是因为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中国经济就是发展到这儿,从此以后就是六点几、五点几,就是中低增长这个格局,有没有长期的因素呢?当然有,长期的结构性这些问题当然有,劳动成本提高,环境压力加大等。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关了很多与环境有关的企业。这对于增长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有人说到长期结构性因素的时候,往往会非常强调一点:我们的体制不好。但是你说现在下滑是因为我们体制不好,难道我们高涨的时候体制就好吗?十年、二十年以前比我们现在的体制更好吗?经济过热的时候是不是人们想改革要少些?所以要区分现在说的是增长率的变化,引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你不能把没有引起变化的那些因素拿出来说。
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一个重大因素。我承认有这些中长期结构性的因素变化引起了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但是目前我们处理的问题主要都是什么,我们说现在要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债务率太高,杠杆率太高,这些问题属于典型的周期性问题。经济周期就是经济过热,投资过热产生了大量产能,可没那么多需求,于是就形成了过剩产能,就需要清理,就有可能会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衰退。这些都是典型的叫做过热后遗症的问题。不能把这些现象都归结为长期结构性因素。
其他国家遇到这种情况,经济过热,大量的产能过剩,基本的做法和发生的问题就是用危机的办法,用所谓硬着陆的办法,急风暴雨式地来解决这些问题。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就是倒闭破产。雷曼兄弟那么大一个金融公司一夜之间没了。一大批企业,金融公司,房地产公司,价格暴跌,失业,衰退,经济负增长。这样一种办法市场出清的速度会快一点,经济恢复的速度也会快一点。美国2014年基本经济开始复苏,2014年联储开始讨论加息、退出的问题,2015年、2016年增长基本恢复了。到了2017年,美国有了3%的增长率,历史上也是比较高的。这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
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通常就是软着陆,不是一次性的,局部风险不引发全局性风险,有些问题不让它同时爆发,这样就不形成这种危机式的局面。当然有些前提,第一政府还是有措施抑制住一些泡沫,第二政府有很大的管控能力,使用行政手段来控制经济的一些能力,这是我们经济的特点。一方面是我们多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地方政府。其他国家没有这个角色,政府责任是宏观责任,它不管失业,不管通货膨胀,它只管自己地区的发展,其他国家的地方政府没法享受政府的信誉去无限制借债,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的时候多一个手段,即多一个行政政策,如住房限购,有钱不让买房子,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我们能做这个,就把形势控制住了,这个控制还是挺重要的。
这些特色值得研究,我们要研究中国发展模式。中国经济一个重大的成就,其实在于40年高增长没出过经济危机。在国际上,早年的发达国家40年增长中没出现危机的没有。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从拉美到亚洲40年高增长,没出现危机的也没有。我们在宏观管理上其实还是有成就的,这一点必须要承认。
我们的方法,这些年就是实行软着陆,现在仍然在软着陆,它的好处是不出现危机,我们仍然有六点几的增长。坏处呢?就是时间长一点,中国经济不是像过去30年总是10%以上高增长,多数情况下没有10%,而且波来动去。就看90年代以后,第一个高峰是1992年,GDP年增长速度14.2%,中间出一个低谷,又过热上去,2007年14.1%,到这个级别的过热。90年代那次,就是上一次的周期性波动,跟这回都差不多,1992、1993、1994年高增长,1995年开始下滑,1995、1996、1997、1998、1999年连续五年下滑,2000比1999年高一点,2000年开始,2000、2001、2002年在底部徘徊,加起来一共八年的时间,问题差不多,产能过剩,当时是砸纱锭,轻工业、纺织过剩,债务、银行坏账,那是那一轮的地方政府借债,也是因为地方政府借債。
经过八年的时间,当时学者的说法都一样,不要再想8%以上,当时保8没保住,七点几,我们以后就是7%、6%,这次我们是保7没保住,大家就开始说我们从今以后就是6%、5%,甚至4%。八年的时间,这次从2011年开始算正式下滑,两次过热,一个大高峰一个小高峰,滑了六年,六年之后还需要几年呢?现在看大概还得两三年的时间。清理这些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恐怕还得有一段时间。1993年通过《预算法》了,基本的手段就是由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可以借债的总额。而现在出现了总额被新的办法所突破的问题,因此财政部又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许给任何贷款担保等等,还在博弈当中。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说到2018、2019年这个预期。我不同意经济已进入新周期这个说法,这个L型走到底了,但是可能还会波动一下。当然今后几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我倒觉得基本就是6.5到7之间。需要提醒的是,别对在底部徘徊这种波动太担心。它在底部就可能有一年高一点,第二年低一点,2017年高一点,也许2018年会低一点,2019年又高一点,别像市场上那么敏感,今天高一点了,中国经济新周期了,稍微低一点,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了?我们要有一个容忍度,对在底部的波动不要太敏感。
政策相对来讲也就是中性的。关于怎么观察政策,我提一个建议,要看到全部政策的动作,不要光看一个动作,比如说货币政策,基本就是保持中性,也不会再刺激你,但是也不会说过紧,把大家都搞死了。比如说2018年美联储会继续加息,有人说两次,有人说三次,甚至有人说四次。美联储加息就改变了人民币和美元的关系,改变了资金流向,人民币的这些变量恐怕也会有所调整,比如说2017年12月这次美联储加息,央行做了两个动作,不大,一个动作是在某个环节上也加了一点息,但是紧接着它又做了一件事,定向降准,它把准备金率又降了降,小企业、地区,在价格上调了调,在数量上也调了调,而两个调的方向是反的,利率是上调了,但是把货币数量也增加了,这两个实际上可以是对冲的,对冲完之后它还是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所以观察政策不是观察一个,是不是就一定中国加息,可能会加息,但是与此同时它还会降准,还有其他一些手段,多放一些流动性,保持整个总体的政策中性。如果说预测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再说说关于调整,经济不好的时期并不是说它没有好的地方,市场经济的很多功能往往是在低迷时期才体现,才发挥作用的。比如优胜劣汰这个概念,过热的时候你淘汰谁,大家都有碗饭吃,低迷的时期重组就会提上日程。现在一大批企业仍然会说日子不好过,特别是制造业,一个产业当中可能有三四千家企业都说不好过,但产业可能仍然有10%的增长,只是订单可不会平均分配到所有企业当中,可能订单会向少数一些好企业集中,说明这个产业、这个行业需要重组,使得产业集中度提高。在过热的时候,一个产业几千家、上万家的企业,怎么可能都活下去?
我们回忆美国当年的重组,几百家钢铁企业最后通过股权、债权、债转股、给银行等,兼并重组成了美国钢铁,成了一个世界当时最大的企业,超过了英国,提高了这个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同时解决了产能过剩、债务积压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更多地想这件事。包括一些企业应该想被重组的事情,被重组了你也许凤凰涅盘,还继续发挥作用,实际上被兼并可能是一个最好的出路,要看到调整时期需要做的作用。
二
下面谈谈怎么准确地、客观地看待中国经济,在一片唱赢中国的欢呼声中我们怎么来冷静清醒地看待自己。到了2017年上半年,世界上的舆论,那些几年来一直唱衰中国的人,终于承认中国不会有硬着陆了,中国经济还能增长,有韧性,就开始变了,这个风口就刮起来了,就唱赢中国了。中国现在的成就,这40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特别是我们不是停在一个地方,是一步一步在向前走,我们现在能做的这些事,十年前大家都不相信能做,我们现在能做的创新,十年前没人相信,十年前只相信中国会山寨,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创新,一個一个领域我们接近前沿,确实值得骄傲。
但是我们得冷静地看待中国的问题,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近还有人说中国已经在多项指标上超越了美国,这个就更耸人听闻了。一个伟大成就,2017年中国人均GDP跳了一大跳,2016年还是8000多美元,现在算下来大概9500美元,其中原因之一是去年的汇率,人民币升了将近3%左右,加上7%左右的增长速度,去年一下增长10%,增长10%就是从8600现在到了9500或者9600,确实可能,那就接近万元了,但是有什么用,美国也涨了,美国现在是57000美元,你说你比人家大,中国要成世界第一了,网上天天炒这个,有什么用!你世界第一,你的人口是人家的5倍,说明持平了你比人家实力低5倍。我们真正的差距在于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创新体制,方方面面这些差距还是最根本的。全国各地还有很大的不平衡,创新、市场环境等也有很大差距,我们的体制方方面面,有很多不顺的地方。
还是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增长的后劲,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僵尸企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后劲就是欠缺的,我们这个体制动不动还会再来一次过热,再来过热就再调整,冲一冲,降一降。增长得快一点是有好处,但是要看到它后面的坏处,真正过热增长,后面处理这些问题,包括这些债务,这个难度要充分想到,弄不好我们又还是重复过去发生的两次这样大的经济波动,再闹出危机、闹出衰退,那问题就更大。所以我说比较担忧的是在一片唱赢声中看不到我们的问题,这个教训是很多的,拉美我们不去说它,当年阿根廷跟美国的水平差不多。
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教训值得思考,日本当年很发达,人均GDP跟美国都差不多持平了,一部分人冲昏头脑,迟迟不采取果断措施抑制泡沫,包括房地产。后来泡沫破了,一破25年一蹶不振,失去10年又失去10年,它现在人均GDP只有美国70%多。当时日元已经在全世界储备货币当中占到13%,全世界用日元结算的贸易占到25%,现在又退回去了,储备货币不到3%,贸易货币不到10%,这都可以退回去的。人民币“走出去”,前两年很高兴,我们“走出去”了,结果人民币一贬值,一出现波动,现在又退回去了。所以发展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你要想追上去,得持续不断,40年不够,80年不够,得100年才能够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要长期坚持,长期保持冷静头脑,该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去解决。现在真正应该下大功夫,甚至经济形势开始逐步变化的时候,下大功夫多做一些改革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利于今后继续增长稳定的事情。
要面对发展过程当中各种新的挑战,成本上升,社会差距、收入差距,其实有缩小的地方,也有扩大的地方,环境压力、金融风险。防范风险是今年的攻坚战之一,银监会、证监会密集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都是反映这个问题,从去年金融工作会议以后,在防范各种风险。国际这个变化,新的条件下压力还是很大的。
当然在这种压力面前,在这种困难面前,要看到我们的潜力,潜力是什么?潜力就是差距,人均GDP只有9600美元,工业化程度也就70%左右,城市化不到55%,70%人口低收入阶层,人家是70%、80%是中产阶级,我们是百分之七八十仍然是低收入阶层。这70%的人一半是进城务工人员,一半是农民,这才是我们的基本现实。我们的储蓄率高,消费率低,这都是我们现在的瓶颈、差距。
这个差距集中体现在哪呢?就是这个追赶指数,我们现在是9500,比起美国的57000、56000,我们只有16%,发达国家都在70%左右,韩国现在都将近70%,巴西曾经都到过百分之四十几,现在又跌回百分之二十几。我们还没到20%,我们连发展中国家比较高的都没达到,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所谓的经济实力第一名、第二名,没什么意义。但是反过来讲,这个证明了潜力。韩国在1980年前后就达到这个水平,它当时收入比较低,美国收入也比较低,当年比当年,它已经到了16%、17%,它又经过20年高增长,一直到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才告一段落,都是百分之五六以上的增长。这样简单类比,我们再有二三十年应该问题不大,如果现在说,最近五年我们的潜能增长率还有7%左右,上一轮中国潜能增长率最低的是6.5,这么算下来我们如果有7左右的正常增长的话,再有个五六年、十来年,再低一点,再有一阶段,我们真正能够持续增长,才能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发展说到底是缩小差距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方面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看到这个地位的潜力所在,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情把这些潜力都发挥出来。有人说我们就应该低增长一下,你落后国家本来就那么低,我们不需要超高增长,不需要过热增长。但是你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是你的问题。我们尽可能地不要有负差额,负差额就是你没到那个潜在增长率,如果能增长7%,只增长了6%,那就是负差额,负差额说明浪费了我们的增长潜力,没做正确的事情把这个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美国都那么关心它的增长潜力发不发挥得出来,潜能增长率就是标准线,潜能增长率是3%,2.5%的时候就要降息了,就要刺激,就要缩小这个负差额;高了,到了3.2%,美国要加息,要把它压下去,不要出现通货膨胀,美国都要充分发挥它的潜力,你不充分发挥潜力?有些人说增长低一点没关系,没关系?从长期来讲中国多数人,特别低收入阶层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增长势头,要把这个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
下面讲我们的国际环境。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好消息是发达国家都在复苏,增长比较强劲,这个已经体现在我们的外贸出口上,出口最近一段时期已经比较高了。毕竟这些发达国家是大市场,它们复苏了,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它今年应该说基本会退出扩张政策,这个对我们会有影响。再是特朗普效应,减税是最近最大的,军费支出是另外一个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出台,但是恐怕会出台,今年春天肯定要出台。对我们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确定也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贸易战怎么打,对我们会有哪些动作和影响。贸易战这个事他也不光对我们,他对谁都这样,对他的邻居加拿大、墨西哥闹得最凶。下一阶段贸易战可能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他对我们的逆差又涨了涨,这都是他的理由,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逆差,逆差还在涨,只要逆差在增长,他就会想办法搞保护主义,想办法在其他地方找,想办法用加税这些办法来降低你对它的出口,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降了税,外部资產确实在回流美国,一大堆企业都会做这件事,就把在外面趴着的钱调回去,这个对全世界国际资本收支的影响应该说是挺大的。当然它的好处是提醒了全世界政府你们都得降税,你们不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就保不住了,都要跑到美国去了,这件事提醒了中国。我们早就降税了,但是确实要进一步提上日程,我们怎么降低企业的成本,其实不是税的问题,是费的问题,缴费的负担现在确实比较重。
2018年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投资摩擦,投资上面很多也是这个问题。说到投资,我们就得说说中国的“走出去”,得说说全球化的进程。特朗普上台确实为大家揭示了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曲折、全球化出现波动这个现实,而且确实会体现在世界贸易、世界下一阶段规则的变化当中。但是从长期看,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仍然在全球配置资源,仍然在搞全球化,他们不会要把门关起来,他也不会让你把门关起来,他继续推动你开着门,包括最近这几年一直推动中国继续扩大开放,这股原始的力量仍然在。而我们要看到什么呢?看到的是过去三四十年新增加了两股大的力量在推动全球化,即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最早发展中国家都是保守的,面对跨国公司这个全球化的努力他们是保守的,你来不是把我经济统治了吗?这三四十年,包括中国的经验,包括其他国家的经验,大家发现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好处,可以引进资本,可以发展我们自己,所以现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支持全球化,推动全球化。
还有第三股力量,是谁呢?中国,当然不仅仅是中国,韩国、泰国现在都有点像。我说叫新兴中等强国。我们是新兴国家,因此仍然需要引进外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我们有了资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包括企业要到全世界配置资源,搞“一带一路”,要求别人对我们开放,我们也得对别人开放,所以现在世界上三股力量在推动。美国以前光出去,现在也要进来。这些力量加在一块,全球化一定会继续推向前进。现在出现的反全球化势力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这些工人,他们觉得自己在全球化进程当中被边缘化,失去了一些就业岗位,因此他们求助于政府,于是政客们就搞了民粹主义。还有其他国家的民粹主义就代表了这样的势力,这些势力上来肯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短期内全球化会有一些波折,有些规则也要重新修订,但是还在推向前进。美国退出TPP,日本和其他11国3月份要宣布没有美国TPP的行程,中国和东盟都在推动RCEP,也都在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所以我说这个不会有大的变化。
但是短期内国际的市场可能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个大幅增长的市场,要想进一步发展,确实要更加倚重我们国内的新动能,国际市场仍然提供我们增长的空间,全球化仍然继续,但是近期会有波折,贸易战等等这些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资本的流向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都需要认真思考、警惕。因此现在指望靠出口增长,近期内难度大一点,从长期来讲,我们确实也不应该仅仅依靠出口,也需要发挥国内增长的潜力,因此近期和长期都需要认真去挖掘国内的增长潜力,发展国内新的增长动能。
四
最后一个话题,是思考我们下一步怎么增长,为什么还能增长的一些角度。这些年经济改革,为创新、技术进步、模式创新提供更放松的制度环境,更加宽容、更加鼓励,这是一个新动能,这一点我们得承认。这几年对所有这些创新的态度,咱们都应该给予肯定,都是很宽容地先让它发展,让它出来,即使出现一些乱象,回过头来我们再去管理。从P2P开始,到最近的共享单车,宽容的态度,确实使得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发展了,有些事情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坏的。真正的借贷也还是有它的好处,比如说现金贷。中国在信用贷款当中最大项已经不是企业贷款,而是个人消费贷款,一个是住房按揭,一个是消费小额信贷,分期付款、小额信贷这几年大涨,促进了消费的增长。无论如何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它发展起来。微信支付,新四大发明当中好像三项都是互联网,除了高铁以外,支付宝、共享单车,满街扔一堆一堆的自行车,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像的,我们现在发生了,也就发展了,回过头来我们来监管它,有了这么一种宽容的态度,为下一轮创新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是第一个动力,制度上新动能产生了。
第二个新动能就是风险投资。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十年前风险投资几乎为零,VC、PE这些东西都没有发挥作用,而现在大家从企业的角度,思路都开始转变,不是想着银行借款,而是想着怎么融资,用股权融资的办法,有这个创新发展就不一样了。直接融资,你说IPO上市多少,证监会慢慢去调整制度,但是无论如何有了VC、PE这些东西,我们今后的发展,现在已经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这一块相比五年前、十年前更加成熟,它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各行各业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是中国制造的外部效应开始形成。以前说的中国制造的外部效应就是低劣产品,但一步一步地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制造的水平已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全世界现在一说中国制造,那是制造强国的制造,它有正的外部性,以前是负的外部性,我们所有的产品在国际上现在都卖得很好。现在出口增长确实是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当我们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的时候,规模又这么大的时候,世界上所有国家确实要想想自己怎么办的问题,给世界上各国的压力确实非常大。所以现在在一片唱赢中国的呼声中,潜在的这种抵触、保护主义也是并行的,越唱赢,这种内在的压力就会越大。但是无论如何,对中国来讲产品的形象、产品的出口会更好,我们“走出去”会更容易,我们的技术、产品更容易在世界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四个新的大动能,消费到了增长的时候,这是一大动能。关于中国的消费和储蓄。这么多年来我们很多问题都与此相关,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过去美国人跟我们闹说我们世界贸易不平衡,其实根本的问题是中国自己内部的不平衡,我们是储蓄太多,消费太少,因此就要多出口或者要多投资,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好是因为储蓄太多消费太少。
中国的储蓄高,高到什么程度呢?从2003年开始我们的储蓄就超过40%,长期在40%~45%以上,最高的时候到过52%,现在还有44%,这在世界上很少,历史上都很少见,而且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大的GDP,50%都储蓄起来,而且从2003年到现在,15年时间高储蓄。中国的消费确实很低,现在是35%,比起其他国家都是低的,比俄罗斯、巴西都低,与发达国家更没得比。我们人均GDP并不高,但是人均资产,金融资产加房产,这个价值跟美国的财富和收入比例差不多,我们的收入只有美国的1/5,但是我们这个比例关系也是1/5,跟它差不多,通常这个比例关系在早期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成为一个收入不高财富不少的国家,人们手里拿着一笔钱到处找投资机会,其实百分之七八的回报,中国还是不少投资机会的,百分之七八在发达国家都算高的。这么高的储蓄,这么低的消费,国内投资有的时候又不高,这可解释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外汇储备。为什么现在要“走出去”,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我们都投在中国确实不行,中国的投资量太大,比重太高,工业结构太重型化,最后产能过剩。因此我們要投到外面去,企业也投到外面去,国家也投到外面去,我们与其投到美国的国债上去,投到那张纸上去。不如投到真实的物品上去,投到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上去,帮着他们也发展,将来我们的市场就扩大了。“一带一路”,作为一个经济学者给它的经济学的解释,是因为我们有钱要投,民间要投,政府也要投,投到对我们国家长期来讲有好处的一些地方去。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够提高消费,怎么能够降低储蓄率。新的一代人都在消费,收入高了大家都在增加消费,而且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高了,这个消费是会增长,但是这个消费的比重怎么就上不来?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代际之间的交替。我们为什么要储蓄呢?是为了退休以后没有收入时候的消费。退休以后不挣钱的那块消费在经济学上叫做负储蓄,如果每个不同年龄的人收入都差不多,当前的增长速度不快,那么这个水平都差不多,基本上能把老人的消费、年轻人心中的储蓄花掉,其他国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而我们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这三四十年经济高增长,收入高增长,而退休的这些人过去没有拿过高收入。上一代的农民老人们,他一辈子没有高收入,一辈子没有多少储蓄,他也很节俭努力在储蓄,但是没有多少钱,所以当他老了退休以后也没什么消费,不是说人们不消费,老人们基本也把他那钱都花了,但是他原来储蓄的钱没那么多,他当时一个月挣100块钱,能存多少钱?而现在的人一个月挣1万块钱,他能存多少钱?同样的储蓄率,比如说都30%,原来他只存了30块钱,现在一个月存3000块钱,差别就在这儿发生了,就是我们过去二三十年有了高收入阶段,有了储蓄的一代人,高规模储蓄,不是储蓄率高,储蓄率可能都不变,随着收入增长,储蓄额增长了。高储蓄额的一代,与此同时没有人负储蓄,负储蓄的一代人花掉的钱很少,这是我们过去的基本问题。三四十年就这么过来,就是有人储蓄,没人负储蓄,有人也在消费,但是那些老人消费多少?我们退休的人消费较少,现在年轻人存的那些钱没有人去花,那就都变成储蓄,这就是我们的历史问题。历史这个转型,这二三十年、三四十年转型,四十年前就业的人退休了,当然到后面的20年他收入也增长了,退休还好一点了,我说为什么中国现在进入消费开始提高的这个阶段?是因为有钱的一代开始退休了,过去二三十年挣得也不是太高,但是相对来讲比较高,而且快速增长的这批收入的人现在要退休了,这些人要花钱了,他们有钱,他们该享受生活,这一批人一花钱,我们的净储蓄会减少,因为消费也高了,这是一大因素,所以我对中国今后的消费增长充满信心就在这儿,终于结束了一个历史阶段,结束了负储蓄太少的这个阶段,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最近还是有一些导致消费增长的因素,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了,低收入阶层最近这些年,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增长得比较快,社会保障现在开始起作用,有了社会保障,包括农村的新农合、新农保,使大家后顾之忧少了,消费金融的发展,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更多的人可以进入消费群体。我们出国旅游,发达国家的消费对我们的示范作用比过去更强了,现在动不动大家都在对比,都是对比的发达国家。所以这些因素加在一块,特别是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代际交替新的阶段,这个消费确实会成为今后的一个新动能,我们方方面面的也要想怎么利用好这个消费增长,怎么满足一些新的消费需求,比如刚才说老年人,新的一代有钱的老年人要退休了,做房地产的,都在想养老社区、养老地产。从退休到养老,现在人真正想养老的事可能还得是20年以后的事,现在跟那个养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现在真正想养老需求的人还没钱,而有钱的那一批人现在不想养老,想着享受生活,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想消费需求在什么地方,去满足这些消费,我们的经济、产业增长等等,应该说这个潜力会更大地发挥出来。
我就讲这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作者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院长〕
(收稿日期:2018-03-05 责任编辑: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