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曹铸敏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普外科,重庆 400054)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原因较多,主要为静脉血管内压高和静脉壁弹性差,导致血液回流难度增大,在静脉腔内淤积,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出现站立乏力、疲劳和患肢坠胀等症状,甚至出现足部溃疡,需及时治疗[1-2]。本研究探讨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在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0岁,平均(54.24±2.66)岁;下肢静脉曲张病程1~7年,平均(3.41±0.45)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54.84±2.72)岁;下肢静脉曲张病程1~7年,平均(3.43±0.47)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剥脱手术治疗,全麻,标记曲张静脉,在患肢腹股沟作3 cm左右切口,将大隐静脉和分支切断结扎,在曲张静脉标记处做0.5~1 cm切口,将大隐静脉主干和曲张静脉团完整抽剥,将各个切口缝合,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创面,常规穿弹力袜和换药。治疗组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治疗。①全麻,腹股沟横纹下做1.5 cm切口,找到大隐静脉,在股隐静脉瓣下离断和结扎大隐静脉,并将大隐静脉各属支依次离断和结扎,将切口缝合。②用本院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选择1.8 G套管针在患肢内踝上穿刺大隐静脉,超滑导丝引导下,将血管鞘置入血管腔,并缓慢推送光导纤维至大隐静脉上段结扎部位。其中,大隐静脉主干交通支治疗功率12~13 W,而溃疡周围静脉交通支则12~14 W,脉冲时间1 s,间隔1 s,行走速度4 mm/s。管腔粗大可直接经导管置入光纤,较细且曲张者则采用多部位穿刺置入方法。溃疡周围细小交通支、网状结构中心、细小静脉网等给予泡沫硬化剂注射1~2 ml,在结束治疗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继续给予弹力袜6~8周。若合并溃疡需加强换药直至愈合。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效果;手术全程所需时间、出血平均量、出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和皮下淤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症状评分: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采用三级评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分数越高越严重[3]。
(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完全消失,伤口Ⅰ期愈合,皮肤浅表溃疡创面愈合;有效,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部分消失,皮肤浅表溃疡创面缩小;无效,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无好转,皮肤浅表溃疡创面未明显改善。病情控制效果为治愈、有效所占比例之和[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病情控制效果比较治疗组病情控制效果95.00%,其中治愈和有效分别有24例和14例,而无效2例,高于对照组总效率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控制效果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皮肤麻木2.71±0.65 0.24±0.01ab 2.72±0.66 1.25±0.32a组别治疗组例数40对照组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浅静脉曲张2.31±0.25 0.78±0.12ab 2.28±0.26 1.29±0.19a下肢坠胀感2.53±0.56 0.21±0.01ab 2.55±0.71 1.78±0.25a
2.3两组手术全程所需时间、出血平均量、出院时间比较治疗组手术全程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平均量少于对照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全程所需时间、出血平均量、出院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全程所需时间、出血平均量、出院时间比较
出血平均量(ml)112.13±8.57 27.21±2.92 10.710 0.000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值例数40 40手术全程所需时间(min)75.24±1.35 34.60±7.15 8.292 0.000出院时间(d)8.14±2.72 3.01±1.53 9.944 0.000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有1例皮肤烧灼和1例皮下淤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对照组有3例隐神经损伤、4例皮下淤血、2例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传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剥脱手术,但创伤大,需作多个切口剥除曲张静脉,影响下肢美观,且无法离断和结扎交通支,无法解决交通支反流问题,术后可出现复发[5-6]。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导管激光散射特点,将光纤置入后,并以高能激光光凝实现治疗目的[7-8],可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功率治疗,并根据不同部位情况,对患者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避免治疗不达标,预防穿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可封闭交通支,降低术后复发率[9-10]。
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剥脱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病情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全程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平均量少于对照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P<0.05)。
综上所述,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在下肢静脉曲张应用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临床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感、皮肤麻木症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1]吴中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1875-1876.
[2]金一琦,徐国雄,黄剑,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2):122-124.
[3]朱龙柏.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4):541-542.
[4]Zhu HP,Zhou YL,Zhang X,et al.Combined endovenous laser therapy and pinhole high ligation in the treatmentofsymptomaticgreatsaphenousvaricose veins[J].Annalsofvascularsurgery,2014,28(2):301-305.
[5]邱红芳,魏春玲.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手术配合护理[J].兵团医学,2016,47(1):74-75.
[6]马兵兵,夏晓娜,许群涛,等.高位结扎联合血管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7):14-16.
[7]邢汉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0):234-235.
[8]Shahid KR,Dellon AL,Amrami KK,et al.Sciatic and Peroneal Nerve Injuries After Endovascular Abl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Varicosities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15,74(1):64-68.
[9]赵德胜,杨勇,赵玮,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闭合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2):78-79.
[10]Gholam Hossein Kazemzadeh,Ramin Sadeghi,Emad Ebrahimi,et al.A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Managing a Chyious Reflux Importance of Lyrnphoscintigraphy[J].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2014,39(5):4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