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鹏
高知识群体主要是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是高校教学科研和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做好高知群体的发展党员工作,不仅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抓手,更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
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当前高校均能够把《细则》作为组织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牢牢把握“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切实保证党员发展质量,高度重视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注重从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以河南某高校为例,2017年共发展教师党员26名,其中高知群体17名,占本年度教师发展党员总人数的65.38%。高知群体入党数量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职能。近年来,随着高校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各个高校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加,高知群体入党工作逐渐受到重视,高知群体党员数量逐年攀升。但是,这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趋势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高知分子重业务轻政治。部分高知人员过于重视业务发展和专业提升,在钻研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追求个人政治进步。同时,当前高校涉及到重大项目申报、学科带头人培养、职称评定等工作时,更多的是对申报者的专业技能等设定各种条件,并未充分体现申报人的政治条件,导致很多高知群体对于入党的问题缺乏正确认识,重业务轻政治的現象逐渐凸显。
二是基层党组织对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上不用心,政治上对高知群体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在高知群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强而有力措施,致使不少符合发展条件的优秀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长期游离于党的大门之外,削弱了他们追求政治进步、不断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之所以面临如此情况,一方面是高知群体主观原因。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历职称层次,为了更好地在高校立足,很多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写论文、评职称、做课题等业务发展上,忽视了个人政治进步。此外,还有少部分教师对入党本身就存在认识误区等等。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些党支部组织生活不严格,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党支部书记不能履行党建责任人基本职责,抓党建力度深度不够,方法措施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近年来党的组织生活出现的随意化、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普通教师申请入党的积极性。
新形势下做好在高校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有利于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展党员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和“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要求,进一步严格政治标准,合理调控党员结构。
一是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提高新发展党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积极慎重地做好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
二是要立足高校实际,建立完善高知群体发展党员的工作机制,把高知群体党员发展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日常评选先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总结交流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经验,不断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加大对重点群体入党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党员氛围;另一方面坚持政治引导与业务锻炼两手抓,双促进,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知识分子党员,不断提升高校党员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