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晰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要求依托有条件且大科学设施较为集中的城市与地区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此前,国家发改委也公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并提出在我国科技发展较为迅速的重要省市中,科学设施相对较集聚的区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国家综合性科学研究中心。2016年12月,《郑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台,指出:“十三五”时期,全球科技经济融合趋势愈发明显,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情、国情、省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在此环境下,郑州市必须因时制宜制定长远科技发展新蓝图,为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国家综合性科學中心是指经国家法定程序批准设立,依托先进的国家实验室、创新基地、产学研联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支持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基础科学研究、重大技术研发和促进技术产业化的大型开放式研发基地。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关键举措和首要任务。
(一)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新格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我国中部中心区域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以聚集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成果和科学设施,为国家战略筹备最需要的核心技术,以科研实力推动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在区域、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提升。因此,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河南省的可行性建设策划,是未来整个中部地区进入科技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二)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新使命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有利于统筹协调我国中部地区科技的发展与规划,而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郑州,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教育部2017年统计的最新教学高校名单显示,郑州市的各类高校现已达到58所。在相关实验中心、实验室建设上,河南省现有18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约2/3落户在郑州市及周边城市,省内各类型国家级实验室13所,均在郑州或与郑州相关的高校及企业建有长期合作研究机构。在人才方面,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2017年不完全统计,郑州市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现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水平精英人才200 多人,在2017年11月底“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上,郑州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创建了引进高等科技人才的工作机制。这一系列的新举措、新政策无疑为郑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郑州航空港、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郑州跨境电商、综合性大口岸等开放平台体系和河南自贸区、中原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让郑州在新时代迫切地需要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效应。
(三)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价值
在河南中心区域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促进整个中部地区科学水平快速发展、提升整个河南共性技术研发圈的建设和相关技术产业聚合的重要途径。
步入新时代,河南依托“创新引领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测试,大力构建了高起点完整的创新发展体系,并积极响应《“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由点向面的突破。因此,新时代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河南省建设“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柱。在宏观上,对于发挥我国中部中心城市的潜在创新优势、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科学技术及社会综合大发展与战略布局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微观上,对于汇集全球各类精英人士、实现相关科学难题与科技瓶颈的突破、加强科技创新条件、促进生产力转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均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体现国家科学实力、地方政府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利用SWOT分析法将生成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剖析,进而找到适合实际发展需求的可行性策略。
(一)优势分析
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航空港区更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无可替代的地理条件给予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同时,优良的地域环境还给郑州带来了农业基础优势与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势,从2007年河南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以来,郑州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各项专利的申请、高水平科技论文的数量与年增长率,并连续多年赶超其他同类型城市。
(二)劣势分析
从河南省科技发展现状看,目前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仍有部分劣势存在。首先,领先科技资源较为分散,一些重要前沿技术被各级政府及教育、科技、农业、工业等部门分散掌握。其次,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缺乏渠道,在科技创新中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整合方法不清晰。最后,缺乏高水平顶尖创新平台的引入与行政干预,政府为主导的国际科技项目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力度、加大投入,并迫切需要落实建立长期稳定的大科学设施及研究平台。
(三)机遇分析
国家政策为郑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创新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又为郑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创造了冲破传统思维定式、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增大区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需求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主要面对的内部威胁有:现阶段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前沿科学成果、科学领军人才素质需提升,同时,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与联合科技攻关力度需加深,特别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科学资源配置、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投入力度上与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外部形势也很严峻。2017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上,提出了国家科技新体系、新布局的概念。概念指出,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代表着城市实力这一说法。未来为了不被科技发展边缘化,郑州作为中部地区国家中心城市,有必要扭转这一系列来自内外的威胁。
与现阶段已经获批的北京、上海和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相比,郑州的科研条件并不优厚。而与正在积极筹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或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武汉、成都和深圳等城市相比,鄭州科研院所资源匮乏、超高水平科研项目匮乏、领军型著名科研人员匮乏是现有最显著的科研短板。那么如何才能结合现今郑州的实际情况,补充科研院所的资源,承建超高水平科研项目,引入领军型科研人员就成为了研究的难点。
(一)利用优势
把握新时代,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农业基础、新兴工业、科技人才引入计划及政策扶持等优势条件,紧紧抓住打造中部崛起重要战略节点和向中部强省转变的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高度。
(二)克服劣势
充分认识构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切实转变科技创新思路,强化多渠道协同攻关,不断引入顶级研究人才,打造顶级研究平台,努力实现将重大科学设施落户中心城市。
(三)抓住机遇
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河南省建设科技强省,实现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内的系列扶持政策,才能真正抓住机遇,才能有效避免科技资源分散、布局不合理、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薄弱、科技进步成果不高的实际问题。
(四)规避威胁
面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存在的客观障碍因素,只有积极研究国家发展形势,以及其他省市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并从中学习借鉴其成功路径,才能加快科研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尽早规避威胁与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与对策优选,对郑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制定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规划方案。第二,分析重大科技设施集群的组织管理新体制。第三,加速打造知名专家品牌与领军精英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第四,探索落实大科学设施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的方法。第五,建立长效稳定的科研投入机制,保证科技创新稳步发展。第六,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科研体系及成果转化模式。
在郑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河南省科技发展整体创新转型升级的支柱,它无疑能够在带动河南科技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同时,带动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转型。因此,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代河南省进一步发展重要的举措!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2017B3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