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018-04-18 05:58宋瑞礼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政策

宋瑞礼

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任务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理论政策指引,必将大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步伐。

一、旧动能发展的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

(一)传统比较优势已出现递减态势

世界经济的历史表明,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与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比如亚洲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借助于丰富劳动力和相对廉价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配合吸引国外先进的资本、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我国成功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但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递减、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逐渐加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条件已不具备,因此,传统产业难以像过去那样继续推动宏观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二)居民需求结构已进行明显升级

居民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历史规律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遵循特定规律,比如恩格尔定律,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在总支出所占比重将呈现下降趋势,新增支出将转向衣服、家电、住行等方面。回顾我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受益于居民衣食消費驱动,高增长产业群主要为食品、纺织等轻工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居民对家用电器需求的增加,带动涌现出家电、机械等新一批高增长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支出转向住行消费,催生了房地产、汽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钢铁、建材、有色等一批高增长行业。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居民升级迈向中高端消费, 如有机农产品、智能工业品、现代服务品等方面,而过去那些传统行业难以满足这方面要求,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最新要求。

(三)产品生产技术已取得拐点突破

技术是决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部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史。蒸汽机的技术突破开启了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带动了煤炭、钢铁工业的繁荣。电力技术突破,带动了机器大规模制造、能源传输等新一批高增长行业。进入20世纪以来,先后发生了通讯、核能、电子、互联网等一批技术突破,催生一批又一批高增长产业群。进入21世纪后,新能源、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技术突飞猛进,呈现出集成式、井喷式、融合式特征,新的一批高增长行业正在孕育并不断成长。这意味着以传统技术为支撑的旧产业即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我国传统产业比重大,如不及时转型则会加大新旧增长动能断档的风险。

(四)增长政策重心已完成重大切换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体现出追赶模仿特征,需求内容和技术条件相对稳定,故总需求政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为发力点,能够把政策刺激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力。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主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驱动型阶段,产业增长面临着更多的技术不确定性,需求内容面临更多的不稳定性,所以,沿用过去传统的总需求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变得越来越小,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更多体现在杠杆率增加、房地产价格高涨的负面效应,难以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力。为适应新形式变化,我国政策的重心已由需求转向供给,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论断。受益于总需求刺激支撑型的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将难以获取像过去那样政策优惠扶持。

二、加快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缓中趋降态势格局。剔除2008年危机冲击的剧烈波动和2009年以后政策强刺激拉起的经济高增长,2011年至今已经调整了七年时间,周期下行调整时间之长创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之最。期间,面对经济增速破7%的潜在风险,2015年不得不再次放松货币政策刺激房地产,这虽然暂时性抑制住了经济继续下滑的趋势,但促使经济全面回升的动力仍然相对不足。我国新动能培育进展缓慢,短时内不足以弥补旧动能衰退腾出的增长空间,导致宏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迟迟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只有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培养一批类似房地产、汽车的新增长产业,或者培育出一批虽然带动力小但数量足够多的新产业,才能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二)确保推进需求结构升级

供需平衡是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这里说的供需平衡主要体现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供需领域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总量矛盾转化为结构矛盾和动态矛盾。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开始受到供给能力的制约,比如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不足,居民不得不把购买力转移到国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增长,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资本和技术积累,开始谋求向更高的形态升级,但这又面临关键技术、核心装备供给不足的瓶颈。从动态来看,我国供给能力也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步伐。推进供给结构匹配力和动态适应力新动能培育工程,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保障。否则,需求结构升级就会变成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经济也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三)确保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重要集聚形态。旧产业的衰退或退出,必然会释放出大量的闲置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这就需要新的产业去有效承接,否则,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率必然受到影响。当前,我国钢铁等重化工业以及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落后产能调整,释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只有落后的产业,没有落后的要素。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技术,催生培养大量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把传统产业升级释放的生产要素高效地利用起来,防止出现生产要素的闲置或浪费。从宏观上来看,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序推进,有利于改善和提升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四)确保铸造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但还不是一个贸易强国。大是由规模决定,强是由质量决定。从产业层面来讲,我国贸易品生产行业的竞争力,主要建立在廉价劳动力、能源资源和牺牲环境的基础上,因此,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优势,竞争的主要方式是价格竞争。过去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主要依靠价格优势支撑,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建立在价格优势基础上。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劳动力供给充足、资金和土地资源丰沛的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加之受世界市场需求空间的限制,依靠廉价生产要素建立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削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尽快培育新技术优势、新政策优势、新模式优势,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贸易增长新动能,才能确保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成功顺利转变。

三、强化创新确保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顺利推进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化的核心在于创新。要推进建设科技、政策、生态与人才“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对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化的第一引领作用, 为我国早日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支撑。

(一)着力提升现代科技创新力

2016年,科技部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国家技术预测,发现与美国相比我国领先技术占近20%,并行技术占30%,跟进占50%多。这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以跟踪模仿为主的格局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尽快改变原创性和领先性技术不足的局面。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不利局面,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落实政策力度,强化各类创新科技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实质对接,健全全链条激励体制机制探索,力争做到科技成果“零”沉淀,最大程度上发挥科技创新资源效应,尽快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

(二)着力增强创新政策协同力

政策是推动创新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增强政策之间的协同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先后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数量之多也创出历史之最。实践中发现,政策数量众多导致市场主体无所适从,配套政策之间协同力度不够导致局部领域出现相互矛盾或互为前提的状况,使创新政策红利效果大打折扣。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加大对已出台政策的梳理力度,促使各项政策的相互衔接,着力构建创新政策系统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政策集合。新出台的政策,要进行与已有政策衔接性检验。创新政策协同力的增强,无疑会极大加快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步伐。

(三)着力激活创新生态生命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新時代必然要赋予新内涵。大量研究表明,硅谷、特拉维夫等世界著名的创新中心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构建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模仿和借鉴,我国难以再催生一批块头足够大、带动力足够强的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节奏的加快,新兴产业生命周期大幅度缩短,传统经济政策的应用模式难以有效适应。未来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成功,不再取决于扶持特定的产业。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着力改造过去僵化的适应力弱的政策体系,转而打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着力推进微观、中观和宏观制度全方位改革与创新,确保形成一个新旧动能能够有序转换的新陈代谢经济系统。

(四)着力强化创新人才竞争力

人才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工作有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两个基本构成要点。目前,我国正规学历教育仍是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批量化教育模式,专业设置陈旧,导致批量化人才供给过剩,个性化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要下大力气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给各类教育机构充分放权,尽快形成适应新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公共投入力度,筹建一批公共培训机构,着力解决产业转型但人未转型的问题。探索构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统筹实策,早日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目标,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汇聚发展新动能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人间最美半新旧
探寻新动能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