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经济参考报》联合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高峰论坛暨《动力变革》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重点,动力变革是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
“要以动力变革来推动效率变革,进而促进质量变革,由此形成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迟福林特别指出,2020年将成为动力变革的历史关口:一是看第四次工业革命能不能推动中国的科技变革,进而建成创新型国家;二是以消费结构升级为特点的转型升级到了一个关口;三是目前处于全球竞争时代,要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赢得主动,将面临很多复杂情况。
“如果2020年动力变革能够有重要突破,就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未来5至10年保持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迟福林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环球人物金融科技领军人物榜发布盛典时表示,新的金融业态下,金融监管应准确识别风险点,但不是消灭风险,而是在宽容创新的基础上,确保风险收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吴晓求指出,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崛起的新路径,是底层技术的更新换代,使中国金融业步入了前所未有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市场推动为主要助推的传统发展路径,金融创新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的金融业态下,金融监管应在宽容创新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规则让风险不至于相互感染,使风险一旦出现便立即收敛。”吴晓求强调。
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针对此现象,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业应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升服务效能,抑制扩张冲动,从三个层面助推去杠杆工作。
“首先,提高金融结构适应性;其次,增强金融供给精准度;最后,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董希淼表示,应充分发挥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有机联系,推进投贷联动,通过银行业资金的介入,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客户,优化整体市场的融资结构,降低宏观杠杆率。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亟须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近日,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宁夏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蒋文龄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蒋文龄强调,良好的创新生态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更好结合;能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因此,要树立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上,从创新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等方面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