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宏珍 勇强 张蕾 魏达友 冯立群
灰阶超声显示的JBA(juxtaluminal black area,JBA)定义为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CAP)超声图像标准化后,颈动脉斑块像素平均灰度值(GSM)<25的区域,JBA组成成分主要为坏死组织、脂质成分、出血和血栓[1],本研究将存在JBA的CAP称为“JBA阳性斑块”。采用超微血流显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照研究,评估JBA阳性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状况,探讨SMI技术在发现易损斑块中新生血管的价值。
1.研究对象 2014年10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脑梗死患者36例,36例患者脑梗死均出现在本次超声检查前1年内,并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41~83岁,平均(63.25±9.05)岁。36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脂14例、高血压9例。①)入选标准: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起始段低回声斑块或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斑块,斑块厚度>2mm,并且斑块内存在极低回声区;②排除标准:强回声斑块,强回声为主的不均质斑块,斑块厚度≤2mm。
2.仪器与方法 采用Toshiba Aplio500彩色超声诊断仪,具备SMI成像及CEUS功能,探头频率4~11MHZ。检查时患者仰卧位,颈部暴露充分,头略偏向对侧。常规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段CAP的位置、回声、大小。
清晰显示目标CAP后,启动SMI功能,灰阶超声与SMI成像双幅显示,SMI标尺设置为1.4cm/s,纵切和横切分别观察斑块内血流情况,记录动态和静态图像以便后期分析。
本研究通过医院的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CEUS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Vue(意大利 Bracco公司),将配置好的超声造影剂溶液分三次经患者肘正中静脉快速团注,第一次注射剂量为 1.5mL,第二、三次注射剂量为0.8mL,每次注射超声造影剂后推注5mL0.9%氯化钠溶液。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启动计时录像功能,观察持续时间>5min。本研究中常规超声检查、SMI超声检查及CEUS检查均由同一超声医生完成,若有疑问病例由另二位高年资医生讨论后确定诊断。
3.图像分析 本研究中选取低回声斑块或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斑块,斑块内均存在JBA,为“JBA阳性斑块”。本研究CAP内新生血管的CEUS分级标准参照Deyama等[2]的分级标准:0级,斑块无增强造影剂出现;1级,造影剂增强位于斑块外膜侧和(或)肩部;2级,造影剂增强遍及整个斑块。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SMI分级标准[3],0级:斑块内未显示血流信号,1级:线状血流信号位于斑块肩部或基底部,2级:多发短线状、线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显示于斑块肩部和基底部。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pa检验评估SMI和CEUS的一致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检测36例患者,一共检出38个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CAP,其中包括低回声斑块31例,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斑块7例,斑块厚度0.21~0.63cm,平均厚度(0.38±0.10)cm,斑块长度0.90~5.2cm,平均长度(2.21±1.06)cm。SMI和CEUS检查显示38个CAP内均可见新生血管,其中SMI显示新生血管分级1级13例,2级25例;CEUS显示新生血管分级1级9例,2级29例。结果采用Kappa检验,SMI和CEUS检查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48,P<0.001)。SMI显示新生血管分布情况:11例位于斑块肩部,2例位于斑块基底部,25例在斑块肩部、基底部均可见新生血管显影。SMI和CEUS检查均显示,在斑块的JBA区域内未见新生血管出现(图1~3)。
图1 颈动脉斑块灰阶声像图 颈动脉灰阶超声显示斑块内存在JBA(箭头所示)
图2 颈动脉斑块SMI声像图(横断面图像)SMI显示斑块近心端肩部、基底部可见多发树枝状,短线状血流信号(箭头所示)
本研究采用SMI及CEUS检查观察JBA阳性斑块内新生血管状况,发现38个斑块内均可见新生血管,且新生血管分级多为2级,说明 JBA阳性的CAP中新生血管丰富,提示这些CAP为易损斑块。这些丰富的新生血管并不在JBA区域中,而是分布在JBA区域之外,以斑块肩部和基底部为主,究其原因可能为,斑块脂质核心周边和纤维帽中的炎性反映较内部坏死区更明显,炎性细胞容易聚集于此,更易诱发新生血管[4]。
低回声斑块以及有JBA的斑块新生血管丰富,易损性高,已有大量报道[3-5],本研究与之一致,但是采用SMI和CEUS对比观察JBA阳性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状况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JBA阳性斑块的新生血管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发现丰富的新生血管均分布在JBA区域旁,以斑块肩部和基底部为主,斑块的JBA区域内未见新生血管出现,推测因JBA区域内组织结构主要为坏死细胞及胞外脂质,不存在血管组织,故SMI和CEUS均显示无血流灌注。 对 CAP的组织学研究显示[4,6],巨噬细胞吞噬脂质成分形成泡沫细胞,如果巨噬细胞不能有效清理脂质成分,就会继发这些细胞坏死,产生大量的细胞碎片和细胞外脂质成分,进一步诱导炎症细胞聚集,形成斑块内的脂质坏死核心,在灰阶超声上表现为斑块内的JBA。由于CAP中的新生血管内皮不完整,新生血管丰富的斑块中发生微血管破裂的风险也明显增加,由此导致斑块内出血,在灰阶超声亦表现为极低回声区,故JBA区域可能为脂质坏死核心和(或)斑块内出血,灰阶超声并不能把两种成分区分出来。如果JBA是斑块内出血,推测该区域也曾经有过丰富的新生血管,出血发生后新生血管结构破坏,该处血流灌注也将终止。有研究者[6]对超声存在JBA的斑块进行了病理检查,在无可视纤维帽的斑块上,与JBA对应的区域为不同时期的血栓或出血以及脂质坏死组织,组织学可见斑块纤维帽极薄或不完整,斑块表面存在糜烂、溃疡、出血、血栓及脂质坏死组织。有研究表明,JBA在斑块内的位置和大小与脑卒中的风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JBA区域靠近管腔、面积大,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7-8]。因此,在超声评估CAP的易损性时,不仅要仔细观察斑块内部回声情况,更应观察斑块内是否存在JBA以及JBA的位置、大小。
本研究中SMI与CUES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48。SMI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的位置与CEUS结果一致,说明SMI技术可靠,可以作为CAP内新生血管筛查的便捷手段,它可以检测低血流速度的微血管,在无需造影的情况下即可精确筛查CAP内的新生血管存在、分布及丰度,对CAP的易损性做出评估,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本研究中部分患者SMI和CEUS结果存在差异,4例患者SMI分级为1级(其中新生血管分布于肩部3例,基底部1例),CEUS分级为2级(斑块内可见多发线状增强,增强达斑块中心),CEUS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多于SMI,分析原因可能由于SMI标尺范围为1.4cm/s,部分新生血管内为极低流速血流,SMI显示不够敏感。虽然SMI不能完全替代CEUS,但是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低速血流检测方式,仍值得推广。
本研究的局限性:(1)入组病例数较少;(2)入组为非手术治疗患者,缺乏病理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