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廷艺术生涯七十年研讨会纪要

2018-04-18 08:38
新世纪剧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话剧研讨会辽宁

张 彤

《报春花》剧照

2017年12月21日,由辽宁省文联主办、辽宁省剧协承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和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协办的“刘喜廷艺术生涯七十年研讨会”在沈阳隆重召开。辽宁省委宣传副部长徐少达,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盖成立,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牛忠林出席并讲话,会议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建宇主持。来自国内、省内的专家、学者50余人共聚一堂,对著名艺术家刘喜廷导演从艺70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是对刘喜廷导演艺术理念、艺术实践、艺术成就的梳理,是对他为辽宁舞台艺术创作所作出突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辽宁舞台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成功经验的一次重要总结;对激励年轻一代戏剧人继承传统、肩负起繁荣兴盛新时期辽宁文艺重任意义重大。

中国当代著名戏剧教育家、导演艺术家、戏剧学者徐晓钟先生特为本次研讨会发来了贺信。信中说,辽宁人艺的几代艺术家植根于东北文化的土壤,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和戏曲的风韵,创造了一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刘喜廷同志是有代表性的一位,是一位很有学养的导演,很有创造意识。《凌河影人》台上没有正面出现日寇,导演让他们出现在影子戏的屏幕上,或是让日本国旗卑劣地出现在侧幕条边,把观众的感觉全部聚焦在民族意识崛起上,处理得气吞山河,可以感觉到导演的热血。刘喜廷同志和辽宁人艺的几位导演艺术家,都是我国话剧艺术的功臣。研讨会的召开很有意义。

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大奖”获得者宋国锋坦言,这次期待已久的研讨会是辽宁文化艺术界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才建设的问题。辽宁戏剧事业的发展,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确实要靠一代一代、一批一批像刘喜廷老师这样的优秀人才。他不是属于辽宁的,是属于全国的;他不是属于话剧的,是属于中国戏剧的。刘喜廷老师是他真正的话剧生涯的引路人,是终身学习效仿的楷模,在关东演剧学派的形成和传承方面功不可没。辽宁歌剧院院长田剑峰从歌剧创作角度分析了刘喜廷导演艺术的特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融汇古今、思维活跃、把握全局、手段丰富,在探索新歌剧的路上亲力亲为,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创新,是一位极具开拓思维、坚持自我超越和创新的导演艺术家。刘喜廷导演的戏永远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和活力,他的乐观精神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他用一生圆了一个戏剧梦,在现实中耕耘,在梦想中快乐。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蔡菊辉在发言中表示,刘喜廷是新中国辽宁戏剧的同行者,一生都在践行着党的文艺路线,是新时期辽宁戏剧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是有着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丰富和拓宽了辽宁的戏剧美学,特别是对戏剧诗意化的追求,对调度美学、语言美学的精雕细刻,对辽宁戏剧界、全国戏剧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刘喜廷导演还是一位优秀的院团管理者,是生活中的智者、强者,是一位对后辈充满期许的宽厚长者。顽强的生命力、旺盛的创造力、对艺术精准的掌控力,打造了他作品的无穷魅力。这次研讨会也给后辈戏剧人提供了新的动力,向以刘喜廷老师为代表的那一代艺术家们致敬。

省外宣办原主任郑风回忆了他与刘喜廷一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过程。刘喜廷艺术生涯的起点是参加解放区的革命文艺活动,“鲁艺”时期他演了一大批秧歌剧,还主演了东北解放区第一个秧歌戏《全家光荣》。从佳木斯演到哈尔滨,一直演到辽沈战役胜利。沈阳解放以后,沈阳舞台上第一个剧目就是《全家光荣》。他认为,刘喜廷之所以有那么深厚的生活底蕴,是因为他经历了革命斗争时期,经历了东北解放区文艺发展的各个时期。他没上过正规的艺术学院,但他是一些大师带出来的大导演。

评论家杨锦峰从刘喜廷导演与大连的戏剧渊源谈其艺术成就,肯定了他对大连戏剧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说,刘喜廷导演对艺术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艺术上严谨,永远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求新的精神、浪漫的气息。艺术已经成为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目的。他还是一位对创作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能够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大艺术家。研讨会不仅仅是对刘喜廷老师个人的一种肯定,更重要的是,昭示出有责任感的、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著名剧作家、《勾魂唢呐》的编剧孙建业与刘喜廷导演先后四次合作,虽然没有向他正面请教过,但看他工作、看他完成的舞台作品,对文本在舞台上怎样展现、怎样演、怎样震撼心灵终于有了一个立体的了解。他说,刘喜廷导演艺术上认真,每个戏都在创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刘导是为艺术而生的,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一直把戏剧当成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从中感受到欢乐,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与刘喜廷有过合作的《凌河影人》的编剧之一刘家声首先引述了林克欢在《凌河影人》北京研讨会上的发言,林克欢说,话剧民族化的问题一百年没解决了,刘喜廷导演的《凌河影人》挺完满地完成了这个跨越,真正使话剧变成了中国民族的话剧。刘家声认为,刘喜廷老师的贡献不仅限于辽宁,他为中国的话剧立起了标杆。“人学”的理论他最早是在刘喜廷导演那学到的。《凌河影人》关于“人”的导演阐述直接启发了舞美,转台怎么看都是个“人”字,感觉中国人站起来,和日本决一死战。这个戏从人字上着眼落墨、开掘人性,让全剧释放人性的火花。

省文化厅原副巡视员孙浩认为,优秀的前辈艺术家的艺术经验、艺术实践是辽宁省舞台艺术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有把这些保留起来的文化自觉,进行深入研究。他将刘喜廷的导演艺术归结为四个特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中国戏剧或者辽宁戏剧、辽宁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精神面貌;探索话剧民族化、话剧东北化,在创作中注入了辽宁文化的神韵;具有非凡的创作力,绝不重复自己。这是大艺术家的品质。

著名舞美艺术家王纪厚从上世纪60年代便跟随刘喜廷导演从事艺术创作,他希望好好总结一下刘喜廷导演的原创精神,这个精神是他所有艺术成就来源的根本。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戏剧大讨论,戏剧出现了多元化,辽宁当时在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吃力,刘喜廷导演第一个自觉地从导演的角度运用多元化、运用假定性来构筑他自己的叙事空间。他对戏曲十分熟悉,经常用戏曲的经验对话剧舞台提纯,把话剧舞台往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假定性上实现。在众多的舞台形式中他冷静地选择自己的走向,形成了自己的导演风格。这些是应该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林认为,此次研讨会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扎实举措。他将刘喜廷导演的艺术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45年,刘喜廷导演是新中国辽宁文化艺术事业的实践者;粉碎“四人帮”到现在是第二阶段,他是新时期辽宁文化艺术事业的引领者,《报春花》拉开了新时期中国话剧的帷幕,也拉开了辽宁新时期艺术发展的帷幕;今日之后是第三阶段,他将成为新时代辽宁文化艺术精神、艺术事业的传承者。刘喜廷导演是中国一流的导演艺术家。他一生为了舞台艺术,一生为了辽宁的艺术,这在中国艺术界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戏剧舞台上非常少见的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有付出的大师级的艺术家。

听了大家的发言,刘喜廷先生特别激动,他谈到,感谢省文联、感谢省剧协百忙当中举办了这么一个隆重的研讨会,感谢大家的溢美之词。他认为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是对他艺术生涯70年的肯定,更是对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这些老同志的肯定和怀念,更加肯定了辽宁戏剧多年走过的正确方向,肯定了改革开放后辽宁文艺的辉煌。他回忆自己走上文艺之路的历程,他谈了从事艺术创作的两大初心,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初心,70年没有过改变。他相信各个历史年代共产主义追求永远是准确的、正确的,他本人也紧跟着党的脚步,没有离开过。从《报春花》到《那一年,在夏天》《岁月》等等。历尽风霜,辽宁文艺没有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又出现了《父亲》《凌河影人》《苍原》《归去来》《八女投江》等精品力作。他还谈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性要在艺术性里,艺术性要在可看性里,真善美缺一不可。辽宁戏剧要想在艺术上创新,就不能墨守成规,但是不要离开戏剧的本质。最后,他提出了两点希望:戏剧从高原攀登高峰的过程中,希望同仁们多努力,有所作为;希望理论评论先行,中肯、实事求是地做好剖析解析工作。

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盖成立讲话,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说明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高度重视,由省文联来主办、省剧协承办,是责任,也是使命,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刘喜廷本人的赞扬和肯定,更是对为辽宁省、为国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兴盛做出贡献的那一代人的宣传和弘扬。刘喜廷先生是辽宁为数不多的“鲁艺”时期的、目前仍然坚持舞台实践的艺术家,是辽宁戏剧界的领军人物,是一位成就卓著、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始终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忠实践行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艺术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呼应时代吁求。他迈着永不停歇的探索的脚步,善于继承借鉴,勇于超越创新,为戏剧现代化、民族化做出巨大努力,为辽宁乃至全国的戏剧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经验。他为人宽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德艺双馨的涵养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标尺。要乘着十九大的东风,继承和发扬刘喜廷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传统,为辽宁文化强省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话剧研讨会辽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话剧《二月》海报
辽宁舰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