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莉
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生态环保”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点议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攻坚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水、气、土壤、固废各领域的整治。其中,严禁“洋垃圾”入境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据海关总署网站显示,全国海关将于3月至12月组织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此次行动,海关总署将重点打击以伪报瞒报品名、夹藏等方式,以及通过海上、陆路边境非设关地偷运走私“洋垃圾”违法活动。为从严从实从快全面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专项行动突出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主要是《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列名的废物,新调整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的4类24种固体废物。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表示,通过集中专项打击,全力侦办一批废物走私大案,铲除一批废物走私团伙,斩断一批废物走私通道及链条,坚决将“洋垃圾”拦截在国门之外。行动中,海关还将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同步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在各地政府组织协调下,与环保、质检等相关执法部门强化协作配合,严格固体废物进口和后续监管,对无牌无照、非法经营、储存“洋垃圾”店铺、窝点,进行集中清理整治。
不仅是海关总署,我国外交部针对固体废弃物进口管理制度的改革也作出了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中方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打击“洋垃圾”走私。耿爽指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
近年来,拒绝“洋垃圾”的呼声越来越高。禁止“洋垃圾”入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我国环境的承载力已为负值,必须加快整治这场“内忧外患”。因此,2018年伊始发布的《进口可用做原料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冶炼渣》等11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于3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今年要把严禁“洋垃圾”入境从政策层面落实在执行层面,全国海关将行动在前线。
“洋垃圾”禁令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并不是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产业的“免死金牌”,优胜劣汰是市场不变的规律。禁止“洋垃圾”入境相当于断掉了废料的输入主线,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快速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压力。这也意味着,“洋垃圾”禁令等政策在带来巨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挑战。
进口固废少了,需要整治的固废垃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给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再生资源等行业带来新的契机。分析预测,到2020年国内再生资源的可回收量将达到3亿吨。
但进口政策收紧的同时,固废进口量继续下滑,塑料、造纸行业的原材料减少,要求企业必须转型升级,也会催化市场上部分产品价格的上涨。
随着我国正式执行新规开始,“洋垃圾”带来的“蝴蝶效应”也开始显现。曾经让垃圾“漂洋过海”就算处理掉了,现在却有大批固体废弃物无处安置,这就是一些西方国家面临的囧境。英国伦敦的星巴克涨价了,一些美国废品回收企业甚至不惜高价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欧盟提出“塑料战略”,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在产生。如何解决本国内的固废垃圾成为燃眉之急。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陷入到了‘恐慌’当中,由于它对中国依赖的时间太长了,对中国的依赖过于强了。”我国在帮扶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倒逼海外一些国家完善固废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废料收集和资源化的全球进程。
中国“洋垃圾”禁令对垃圾出口国也是一记警钟。德国欧绿保集团中国事务总监张佩表示,依靠贸易处理本国垃圾的方式遭遇巨大挑战。中国的新政策是一个风向标,这会倒逼垃圾出口国提升自身的垃圾处理能力,加快资源再生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完善本国循环经济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考虑将本国的固体废料运往东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亚洲地区。根据BIR的初步数据,汤森路透基金会表示,数据显示进口到东南亚的塑料垃圾已经在快速增长。由于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出货量增加,BIR估计全年进口到马来西亚的废塑料将从2016年的28.8万吨跃升至2017年的45-50万吨。越南2017年进口量上升62%,达50-55万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上涨117%和65%。
然而这也难以取代中国在“洋垃圾”进口的地位,相比之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回收处理能力和需求渴望不足中国的10%,中国的“洋垃圾”市场关闭后造成的空白完全填补不了。为了最快速度解决国内垃圾堆积如山的问题,也为躲避中国严格的“洋垃圾”进口标准,一些国家不惜采用走私的方法将“洋垃圾”运往中国。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城市,“洋垃圾”走私更显猖獗,不仅危害民众身心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国海关缉私部门积极强化案件线索滚动摸排,深度经营,扩线侦查,集中优势力量,重拳出击。2月3日,海关总署缉私局组织广东分署缉私局,深圳、天津、哈尔滨、青岛海关缉私局开展了首轮打击废物走私集中行动。截至2月27日,全国海关今年已查获走私废物犯罪案件69起,查证涉案废物5万余吨。
我国大量进口国外固体废弃物的贸易已经持续多年,其实我国废物原料进口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对工业原材料需求量逐年快速攀升,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缓解了原料供应不足问题。合理利用境外固体废物对弥补我国资源不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月前,我国实施的环控标准是2005年修订实施的,其效力已不适应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人民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新标准出台后,环保要求大大提升。
业界人士指出,全国海关严打固体废物走私,取得了显著进展,不过仍要继续关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项治理犹如“一阵风”,如果想要追根溯源,还是应该提高“违法成本”。
新版环控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体现了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决心,据了解,除了调整进口目录和禁止进口措施,未来我国还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从完善堵住“洋垃圾”进口的监管制度、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长效机制和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等方面,对“洋垃圾”展开全方面管控行动。为此,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严格按照新版环控标准,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的采购计划,完善质量把关、运营装卸、加工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措施,提升进口固体废物质量,避免因不符合新版环保标准产生的各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