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涌现出谭东、吴永秀、刘源3名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2名,感动中国人物1名,四川省道德模范29名,成都市道德模范201名。此外,还有195人获评“中国好人”,461人获评“四川好人”,963人获评“成都好人”,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这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动人事迹,树立了时代新风尚、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蕴含了巴蜀文明最深沉的基因,书写了天府文化最鲜活的注脚。
道德模范选树宣传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评、评群众”。好人源于基层,评选扎根基层,才能起到“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的效果。
“群众评”,建立自下而上的推选机制。突出“社会性”,坚持“6个一”,即一个媒体发布平台、一个主题策划、一个配套活动策划、一个营销造势策划、一个专家评审机制、一个评选标准(人物内涵)说明。设计评选机制和理清时间表,边征集边评选边宣传,突出社会动员、发动社会参与、形成社会热点、汇集社会资源。注重“广泛性”,坚持采用市、区、街道、社区(村)四级自下而上的推选机制,层层选树道德模范。扩大“覆盖面”,建立媒体和群众即时推荐发现机制,重视发动舆论推荐身边好人。增强“透明度”,严格按照群众广泛推荐、层层遴选审核、社会公示监督、民主投票评选等程序规范操作,做到一个环节不少、丝毫标准不降,确保推选出来的典型得到社会公认,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评群众”,用凡人善举传递社会正能量。在评选过程中,坚持把视角对准普通市民,把重点放在基层单位,注重从平常生活中寻找感人故事,注重挖掘普通百姓身边的“草根”故事、“草根”善举,在平凡人物身上发现可贵精神,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在道德实践上,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先进典型,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树立了道德标杆。这些先进典型大部分都是普通职工、民警、村民、学生、医生、教师、军人和社区居民等,属于群众中的“凡人善举”,事迹朴实无华、可信可学,体现了“群众评、评群众”的特点,为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坚持全方位宣传推广。选树先进典型只是第一步,怎样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宣传推介又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成都市坚持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方式,注重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刊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注重发挥宣传教育活动引领作用,组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城乡社区、机关、学校、军营、企业等开展巡讲。同时,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精心设计抓手,创新方法手段,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中来。
“微平台”创新网络宣传阵地。在网上大力宣传推广身边好人的事迹,推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建立“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总队及道德模范的QQ工作群,推动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传播文明理念,播撒文明种子。
“微文艺”创新社会宣传阵地。通过拍摄好人微电影、微视频、微直播等“微文艺”形式,开展大众化的先进典型社会宣传,拓宽好人好事的传播效应和引导效应。举办道德模范故事汇演系列活动,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把道德模范故事集体搬上舞台,系统生动地演绎道德模范、成都好人故事。
积极组织道德模范开展“传帮带”活动,通过组织策划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道德模范城乡互助行等系列主题活动,邀请道德模范深入在蓉高校、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以及关爱留守儿童和扶残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这种“巡讲+服务”“线上+线下”的多元宣传形式,不仅弘扬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也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们向上向善、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带进成都各高校、各大社区街道,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道德模范动态管理
出台《成都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正加快建设“成都榜样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及好人动态管理。
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对道德模范采取属地管理办法。由责任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做好关爱帮扶、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行为引导等工作。市文明办定期对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基本情况进行摸查造册,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工作、居住地变化等基本情况。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生活工作中出现不当行为,由属地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出现重大道德下滑行为的,所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向市文明办提交调查报告,经市文明办批准后撤销荣誉称号;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在生活与工作中出现重大道德下滑行为时,由市文明办向省文明办提交调查报告。
道德模范礼遇帮扶
完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礼遇帮扶机制,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爱,以点带面形成工作合力,树立“好人好报”的價值导向,形成崇尚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拟制《成都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办法(试行)》,每年设立道德模范礼遇帮扶专项资金80万左右,用于礼遇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针对不同层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给予1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
制定礼遇措施。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参加节日庆典和文艺联欢活动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比如,邀请往届模范为新一届模范颁奖,邀请出席全市新春音乐会和春节联欢晚会,彰显道德模范的社会地位。建设完善“成都市志愿服务中心”“成都市公益组织服务园”“成都市云公益发展促进会”“成都好人工作室”等,把好人们的实际职业和中心(园区)的职能结合起来,定期开展爱心救助活动、慈善公益活动和公益志愿讲座,最大限度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帮扶办法。针对不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生活、工作困难给予相应的帮扶。比如,帮助全国道德模范吴永秀解决户籍迁移问题和社保购买问题。帮助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秦坤及其“欢行公益”团队创作排练《你好·青春》励志音乐剧,在全省开展巡演活动80余场,该剧获得2017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终极大奖“金刺猬”奖,受邀在国家话剧院演出3场,获得中央文明办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点对点帮扶,着力解决好存有困难的好人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 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