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天
转眼之间,下乡扶贫已满3年。从开始驻村想为老百姓办点事,到红手印挽留后立誓干成事,及至现在决心必须干好這件事,我的思想有了质的升华。3年来,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为了扶贫,自己流血、流汗也流泪,但是仍然无怨无悔。因为当我回顾过去,我会为自己能给老百姓办点实事而倍感欣慰和自豪!
——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阿令朝村第一书记 解 良
图中右二为解良
小年后的第一天,察右中旗科布尔镇阿令朝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热火朝天,驻村第一书记解良与村集体合作社的全体理事、监事正在开会,商量如何使用前不久争取到的扶持资金。
如今,阿令朝村的养殖场、面粉加工厂和榨油厂相继建成投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正旺。要是放在3年前,谁也想不到村里能有如此喜人的局面。“我们从来不敢想的事情,解书记帮我们干起来了。”有村民这样说。解良是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干部,2015年5月受组织委派到阿令朝村驻村扶贫,2016年1月成为该村第一书记,正是他的到来,给这个贫瘠的小山村带来了转折。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村里的情况还是让初来乍到的解良心头一震:这里是典型的地贫、村贫、人贫,全村285户村民有126户是贫困户,村集体账面上一穷二白。
随着对村情的了解加深,解良认识到,要想让村子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绝不能搞分钱分物的“撒胡椒面”式扶贫,那样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必须把争取到的扶贫资源捆绑使用,用来增强村子的“造血”能力。驻村两个月后,他与村“两委”班子研究,为阿令朝村确定了“精准扶贫+集体经济”的脱贫路子。
阿令朝村有不少村民搞养殖,但大多势单力薄,导致经营困难。经过调研,解良决定在村里建一个集体养殖场,让村民抱团发展养殖业,既能节约成本,又便于经营管理。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打鼓,担心办不成,只有解良始终信心坚定。他从单位争取到首期棚圈建设资金,并向当地各级政府积极争取各种支持。开工后,他动员村民参与建设,自己更是处处干在前,每天在工地上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忙到天黑,还无数次用私家车帮村里运送建筑材料,从不要村里一分油钱。建设过程困难重重,部分村民因为占地问题前来阻拦,解良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说明情况:不用大家投钱,建成后人人都有股份;冬天垒好了第二个圈墙,来年开春冻土一松,墙被大风刮倒,解良只得咬着牙重新盖起;有时资金拨付不及时,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他多次从家里拿、向朋友借、发动村“两委”班子一块儿垫……“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扶贫干部。”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渐渐地,他们对解良由怀疑转为认可,由不理解转为支持,出钱出力出设备也越来越积极主动。
转眼一年过去了,驻村期满,单位将解良调回去完成一项重要课题。这时候,养殖场还没完工。村民着急了,他们刚对阿令朝村的发展有了盼头,舍不得解书记离开。2016年6月17日,57位村民联名写下挽留解良的《请愿书》,摁下红手印,派代表送往解良的单位。《请愿书》起了作用,解良很快被重新派到了阿令朝村。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发展集体经济的事干成,绝不辜负村民的挽留。这以后,他干劲更足了,一门心思扑在为乡亲们谋发展上。
在与村民交往中,解良得知用传统工艺磨出的面粉口感好价格也高,又了解到榨胡麻油的利润是种胡麻的几倍,便和大家商量,在养殖场的旁边开工建设石磨面粉加工厂、胡麻榨油厂两个项目。看到羊肉价格持续低迷,他果断放弃了原定的肉羊养殖计划,转而寻求搞特色养殖。经过认真挑选,解良相中了市场前景更好的乌头驴项目,当时养殖场刚建成尚未投产,趁这个当口,他协调数名当地干部和专业人员共赴驴业基础较好的赤峰市,7天后就将80多头驴运回了阿令朝村。
经过3年的打拼,阿令朝村的发展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为各类产品统一注册了“阿令朝”品牌,总资产达400多万元。村民投票选举了合作社理事,当选者中有多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解良和村民商议制订了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章程:村委会占总股份的25%,村民占75%,常住户每人1股,贫困户、征地户每人分别加1股,每股价值约1万元;年利润平均分为4份,分别用于扩大再生产、村民公益福利事业、村民分红和管理人员奖励。
“看到希望了!”村民梁兰梅说,“建厂房的时候,我去阻拦过,没想到都是为大家着想。”解良告诉记者,近3年,阿令朝村有65户贫困户脱贫,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600元增长到4600多元。这还只是个开头,村里的好日子还在后面:今年,村里的面粉和胡麻油将实现量产,预计年纯收入达60万元;养殖场可新增驴驹50多头,预计当年出栏肉驴实现纯收入40万元;此外,村集体将为新挖的鱼塘投苗,建成一座占地6亩的玻璃温室,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村民们也得到了新的承诺,今后合作社搞好了,大家可以挂靠使用“阿令朝”品牌,养猪、养鸡,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